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开街吸引了众多游客
沸腾小镇独特的用餐环境给市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新都区三河街道天府沸腾小镇
9月3日,全省乡村振兴大会现场考察当天,来自省市县三级的近300名与会代表齐聚成都,驱车300多公里对我市7个点位进行了深入考察。“太美了!这才是业兴家富村美人和的新农村!”代表们纷纷表示。
新机制,新产业,新环境,新面貌。不仅仅是这7个点位,在成都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城乡融合的号角下,农业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美化,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创新……成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大美农村的画卷正在徐徐舒展。
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看亮点 看成效 探寻乡村振兴的成都实践”栏目,各路记者深入我市农村的各个角落,看村落、进园区,探寻乡村振兴的成都经验。
改革之美
依托乡村资源
改革焕发新活力
点位: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锤定音犹在耳畔,2015年9月7日,战旗村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挂牌成交,由四川迈高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竞拍成功,敲响了全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第一锤,用于第五季香境湖项目。
就在一个月前,经过近一年打造,随着郫都区战旗村“乡村十八坊”开街,战旗村的改革试验又向前迈了一步。榨油坊、酱油坊、布鞋坊、竹编坊、郫县豆瓣坊……一家接一家传统手工作坊遍布在仿古街道的两旁,穿行在游人如织的街巷中,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在这里呈现。自开街以来,战旗村热闹的一天便从“乡村十八坊”开始了。
通过土地入市,战旗村吸引了人才、资本、先进经营理念下乡,引进的香境项目等形成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带动效应,建成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800余亩,集聚企业16家,京东云创等项目入驻,催生了订单农业、众筹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新模式。
而此番“乡村十八坊”的开街就是战旗村深化改革的又一尝试。
“有了‘十八坊’这个平台,我对传承传统文化更有信心,未来,我们还会继续扩大规模。”刚走进“十八坊”,就看到了“布鞋红人”赖淑芳和她的布鞋坊。今年春节前夕,总书记的到来,让赖淑芳的布鞋爆红。“唐昌老店还是保留着,但是在这里,我们是生产、销售、互动于一体,更重要的是让大家能够知道制作过程,了解这小小的一双布鞋背后的传统文化。”赖淑芳告诉记者,随着“十八坊”布鞋坊开业,她家的规模就正式翻番。
记者了解到,战旗村“乡村十八坊”是战旗村自筹资金、自主设计、自主修建、自主经营的以传承非物质文化技艺为核心,集产品制作展示、参观学习、体验销售于一体旅游商业文化综合体。“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村干部带领群众们自己动手建设起来的。”战旗村村干部易奉阳介绍说,“乡村十八坊”的建设历时一年,全部取材于郫都及周边各地的老建筑。
农商文旅融合成效显著,已建成游客度假乐园、AAA级战旗第五季农庄景区等,年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解决了1300多人的就业难题。战旗村走出了一条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新路子,2017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26053元。
生态之美
天府绿道
造就“网红”小镇
点位:新都区三河街道天府沸腾小镇
翡翠般的绿道贯穿而过,宝石般的湖面碧波荡漾。各式火锅台散布在水陆之间,在亭台间、水面上、荷塘中、甚至是树梢上,客人们在夏夜的凉风中吃着火锅,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生态田园的浪漫与创意。在新都区三河街道天府沸腾小镇,一家独特的火锅——玛歌庄园,6月网络热搜达34.4万个,在抖音、朋友圈、各大APP及公众号上迅速传播,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胜地,日均接待游客逾4000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0余万元。
吃火锅,对于成都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休闲场景,可在这里,天府绿道有了休闲产业,火锅项目有了绿色背景,一条绿道带来的生态叠加效应,也让天府美食文化在这里“沸腾”起来。
沸腾小镇所在的锦城绿道,是成都天府绿道体系的一部分,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理念,以“主题化建设、特色化经营、体验式业态”的思路,通过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功能和丰富旅游要素等方式,力争打造成为开放式、多功能的国家旅游休闲区,形成“景中有人、人亦风景、人景和谐、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
紧紧围绕绿道建设,“天府沸腾小镇”在建设之初便着力创造生活消费场景,力求将生态的价值全面体现。在打造过程中,充分保留了原有大树,新增了绿化,并且按照景区的要求来设计景观,一个具有浓郁川西特点的生态场景随之诞生。围绕生活消费,小镇的核心主题为火锅、音乐文化,投资总额20亿元,共有七个项目,目前玛歌庄园、五龙外滩两个项目已正式营业,五龙山·鼎上林音、中洲·gugu农庄、香城田园特色生态火锅公园、九熙春·民国风情生态火锅园及沸腾里街区五个特色生态火锅项目在建。
“我们最终要成为集美食娱乐、音乐展演、田园体验、运动休闲、乡间文创为一体的城北生态旅游区、环城生态带特色目的地。”新都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小镇将依托成都北部最大山地、生态旅游区和环城带新都段唯一最美田园、西部音乐之都地域、天府锦城绿道工程和已有特色文旅项目等复合型资源条件,力求将现代服务业及旅游业态中原有的“吃住行,游购娱乐”和新兴的“商学养,闲情奇”结合,打造成为一个音乐+餐饮服务业产业融合的绿色经济典范。
据了解,成都还将以锦城绿道为“串联线”“引爆点”,串联起沿线的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城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科技之美
250亩缤纷花田
竟是全自动生产
点位:温江区惠美花境项目
行走在由千层金、三色堇、吉祥草、红王子锦带等组成的占地面积约250亩的温江惠美花境,仿佛置身于美丽的油画中。三五成群的游客穿梭其中,不时拍照留念。眼前的景色让人沉醉,而这番美景背后却隐藏着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的结晶。
这是位于温江区的惠美花境全自动花卉种苗培育基地,眼前是一派绿浪翻滚、生机勃勃的景象,显示屏上显示着基地各个区域的实时影像,温湿度、土壤酸碱度、种苗生长情况的数据一目了然。在这里,现代化、智能化工厂式育苗大棚,颠覆了人们对花田的印象。如今在惠美花境,播种机已经代替了人工播种,播种环节全部用穴盘在室内完成。“这台电脑可以控制整个播种的流程,工人只需要点击屏幕上的图标就可以轻松完成播种工作。” 惠美花境基地负责人介绍,“在引进设备之前,播种环节全部靠人工完成,不仅效率低下,准确率也不高。以前是一颗一颗人工来播种,现在全部机械化,这个可以代替600个工人的工作强度。”
来到全自动育苗温室,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17000平方米种苗生产温室及试验示范基地、300平方米智能温控发芽室工作人员却只有寥寥几人。“我们都是采取机器化运作,行走式喷灌机在全自动育苗温室内发挥了大作用,它代替了人工作业,机器作业可以同时浇水、施肥,使浇水、施肥更加均匀。”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说,通过引进荷兰现代信息化生产技术,以及全自动播种流水线、大型全自动喷灌系统,设施设备先进水平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将建成中国西部最大草本花卉育苗中心。目前全省90%的草花新品种运用率先在该项目推广。
“不只是高端花卉产业发展前沿,更像是走进了童话世界!”园区内,不仅规划布局花境研发示范中心、引种驯化中心、露天盆花生产区、技术培训中心等产业功能分区,还布置了花境设计室、摄影基地、休闲观光度假区等创意农业功能分区,将植物、花卉、艺术、美学、环境等完美结合在一起,营造出匠心独具、风景如画的美丽景观。
专家访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郭晓鸣:
乡村振兴 成都的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乡村振兴是全新战略理念下的创新型发展,涉及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各个方面。全省乡村振兴大会深刻回答了四川推进乡村振兴“如何走”的问题,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和发展路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成都不断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的经验做法值得全省各市州学习推广。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的伟大实践,需要具有持续性、稳定性的基本政策保障。成都承担着15项国家级改革任务试点和19项省级改革试点,成都的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复制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而是不断创新突破体制机制改革,不断高位求进,传承农耕乡愁的同时,提升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质量。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