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先生前天郑重地告诉我:“这孩子有问题,有问题。”这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和另一位老师说话时说的话。其实这不是关键。关键是这句话被那个孩子听到了。
于是,你就明白了,孩子的心是怎样被伤害的了吧。虐童只是小概率事件,我们平时不注意的这种不经意的无意识的细微言行才是真正的祸根。
能干掉大堤坝的,往往不是惊涛骇浪,而是蚁穴连蛀。
为什么要救救幼儿园老师呢?
你不觉得这是个大工程么?今天这个孩子,明天会是另一个孩子,按时间轴发展下去的话,受影响的孩子一定很多很多。
这个逻辑很清晰,一个幼儿园老师这样,如果不成长改善的话,按时间推理会影响很多孩子,那么整个幼儿园的老师呢?我们国家的那么多幼儿园的老师呢?想想就后怕。可怜了祖国的花朵们啊。(可以上网查查,西方发达国家的幼教是不是更严谨规范)
当然,我们希望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不会有太大问题,甚至祈祷能够实现。如果有幼教老师能站出来说:我们学校就不是这样的,那就太好了。谢谢您。
其实,善良的宝爸宝妈们或许并不否认老师们的辛苦、优秀和人品,甚至尽职尽责。
但,同时,有些东西的确是可以避免的是不?
比如,这种评判性的语言,打击性说教,还有排斥、冷暴、回避、孤立的行为等。
我的来访者很多就是这样在早年孩提时代留下的心理阴影创伤。
什么?夸张?
不会的。作为一个从事心理学的人,我想负责任的在这里帮大家呈现理顺一下:
一个孩子很小的时候被人负面评判,被贴标签,一次,两次,三次……强化、内化、固化……,于是,一个没问题的孩子,也会被你说成有问题的!再说一遍:一个没问题的孩子,也会被你说成有问题的!老师既然这次能这样说,那么明天后天她也会说类似的话,时间久了,就会强化暗示,形成固化模式。
这是可怕的事实!
而且孩子越小,影响越深远,情况越严重。这时我们就把“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落地践行了。
如果反过来讲,你现在说我有问题,说我有毛病,怎么说都行都可以。但幼儿的心是敏感的、感性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印记。
著名行为主义学家华生说过“给我一打幼儿,我能随心所愿的把他们打造成各种各样的人”。再次验证我们的言语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当然每个孩子的特质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比较敏感,有的孩子比较皮实。
但无论怎样,孩子有问题有毛病之类的话是不主张说的。
倒是能深深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没办法,心理咨询做的多了,共情成为自动化反应了),幼儿老师一定是遇到困难了,比如孩子不听话不服管等,她实在是没有办法了才讲的一句这样牢骚话,并无伤害孩子之意。是的,很有可能这样。
所以说,幼教老师们的成长学习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延伸来说,家长们也一样,我们也一样,你就明白咨询师讲师们为什么会一直在学习学习了。别的行业叫嚣终身学习不敢说,至少我们这行是这样的。不学习就被淘汰。
这就更坚定了今后多多朝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普及应用事业上多倾注精力了。
再回来,说了半天,那么幼教老师遇到调皮捣蛋的孩子怎么办呢?当然是有办法的,不然写这篇文章就没意义了。
比如孩子不洗手不讲卫生了,老师把命令的口气换成:哎,萌萌,上次你获得的奖状是什么奖了?
孩子:最讲卫生宝宝奖。
老师:嗯嗯,真棒,还记着呢,昨天你妈妈还夸你爱讲卫生呢,爱讲卫生的宝宝饭前需要做什么呢?
再给他一个善意温暖的眼神和微笑,一般孩子就会去做的……
启发、引导、鼓励,当然更多的养育技巧还需要我们去学习。
孩子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儿时。
救救孩子,也要救救幼儿园老师,他们的确不容易,拿着并不高的薪水,操着很多心,面临很多调皮捣蛋的孩子。所以她们需要的是帮扶,而不是谴责,这种帮扶,就包括单位提供的各种育儿学习和自我成长。到时候就不会再说出如“这个孩子有问题、有毛病”之类的话了。
从长远来说,对她们自己也有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