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暨南大学 赖新旖)“盯到起,看到来,《〈红楼梦〉的空间艺术》等你来,十点钟我们在网课上再见!”3月2日上午9点,暨南大学文学院张世君教授在她的抖音账号“张世君/斜杠教授”发布了一条短视频,用四川方言向学生和网友“吆喝”起自己即将开讲的慕课。
2003年,为了提升教学质量,时年52岁的张世君开始接触多媒体技术。从“多媒体菜鸟”晋级“线上教学先锋”的道路上,她先后搞垮了三台电脑,玩烂了三台影碟机,淘汰了四架照相机,培育出累累硕果:主持建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6个专用教学网站,《红楼梦文化专题学习网站》获得第十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高等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一等奖、《比较文学网络课程》获得第十二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校文科组一等奖等。
“跨界”达人的课堂满满都是宝
文学教授/木匠/摄影爱好者/“铲屎官”……和许多“斜杠青年”一样,张世君是多重身份多元生活观念的倡导者,也是名副其实的跨界达人。事实上,她的跨界之路很早前便开始了。在从教生涯之前,她先后当过农民、工人、干部,至今还能和女儿一起做木匠活,亲手设计制作饭桌、沙发、书架、大床和栅栏等。研究道路上,她经历了三次跨越,本科学的是政治,研究生跨考到世界文学专业,博士阶段修读文艺学。
张世君自制转角沙发
丰富的跨界经历、多领域的学科经验为张世君的教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从空间叙事研究出发,《<红楼梦>的空间艺术》国家精品在线课程像是一张网,辐射了多个学科领域,并将海量知识点成体系地统合在一起,迄今已经开展到第七期,吸引了八千多人参与学习,慕课获得4.8的高分评价。文学、建筑、香料、考古、戏剧、电影、书法、绘画、历史、宗教文化、中西文化比较……“我是一个’杂家’,喜欢看杂书”。在张世君看来,“世间万物自有联系,抱着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天南海北的事物都可以糅合到《红楼梦》的教学体系中”。
《<红楼梦>的空间艺术》慕课页面
尝到了跨界思维的甜头,张世君也想把这份宝藏分享给学生。“现在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大学生想要创新是有难度的,从学科之间的交界处产生创新思维是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上课下,张世君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治学求知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都分享给年轻学子们,包括如何用理科的思维做文学笔记,如何通过量化统计方法从文本形式中提炼文学观点,如何在考察中西建筑中捕捉文化细节。有学生评论道,“老师亲力亲为做的检索笔记,每一张照片都源于自己的付出,让我对老师肃然起敬”。
火眼金睛的“慕课打假卫士”
唯匠心以成器。张世君主张:“从好玩中引发兴趣,从兴趣中培养志趣,在志趣中学会动手”。以兴趣为起点,以动手为落点,方能实现知行合一。在自己动手制作课件的同时,张世君还要求同学们完成量化统计、摄影、制作ppt、撰写报告等原创作业,在实践中体悟工匠精神。
疫情期间,为了让同学在家也能像在学校一样完成相关实践性学习,张世君特别制定了“学红楼我行动”实践教学计划。这一教学计划包括五大模块:“阅读经典,做自己专业的笔记”,培养学生跨界思维的能力;“建筑与我,家乡建筑发展史”,让学生从热爱家乡的建筑开始,提升家国情怀;“环保与我”,联系新冠肺炎疫情,思考能为环保做什么贡献;“香气韵调与我”,通过自我审视,重塑德艺双馨的个人形象;“从《红楼梦》出发,你的个性化学习能够走多远”,鼓励学生完成跨界学习个性化设计。
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
上张教授的课,可不要想着随随便便就能蒙混过关。“如果你觉得讨论题复制粘贴一下,灌水骗骗系统就能拿到证书,劝你别来,这门课的老师是慕课卫士,每个回帖的帖子都看,极具学术精神”,课程评价区有这样一条留言。
对于抄袭,张世君一直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在开课之初便“丑话说在前”:如发生抄袭行为,以0分计,清理出课堂。张世君强调证据意识,一旦发现抄袭行为,必将把学生的抄袭证据截图批注,连同抄袭者昵称、单位、抄袭出处、抄袭时间一并公示,以儆效尤。意想不到的是,这种雷霆手段却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有学生留言,“张老师的学术精神值得我们尊敬。”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下苦功的,难能才可贵,费力出美感。”张世君说,学习来不得半点虚假和投机取巧,必须诚信做人,诚信学习,亲身实践,认真才有收获。
从“菜鸟”到“先锋”,线上教学创新步履不停
受到创新思维影响,在线上课程实践中,张世君走在前头。从2003年参加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教师培训,获得全国教育技术培训二级考核证书起,年过50的张世君在学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老师的指导下,建设《红楼梦文化专题学习网站》,信息技术知识储备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用她自己的话说,“我们专业教师要和技术干部交朋友,像我这样的‘菜鸟’,更要有技术干部的指导。”
从2006年到2011年,每年张世君都会策划《外国文学史》实践教学工作坊活动,拍摄学生演出的课堂情景剧,编辑制作成光盘送给每一位学生。
从教至今,张世君先后开设《外国文学史》《外国电影史》《〈红楼梦〉的空间艺术》《比较文学研究》《影视艺术专题研究》等多门课程;先后主持建设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主持建设6个专用教学网站;独立出版著作15部;发表论文200余篇,是名副其实的“学术达人”。然而无论多忙,只要是她的课程,拍素材、剪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全由她一手操办。
为了用率先垂范的工匠精神带动学生实现所讲课程的教学目标,保证多媒体课件的原创性,张世君把自己爱好旅行、摄影、拍DV、非线性编辑,乐于动手制作的兴趣用到教学中,用技术解决教学问题。走读世界,教学采风,边走边看边摄影。自己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自创连环画式“分镜头”组图,将其应用到教材编写和慕课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观念,寓思政于其中。《红楼梦》的空间艺术课程插播的160段小视频,是张世君在家里用非编机一帧一帧剪辑完成的。课件中用到的1400余张原创照片,每张都是母女俩走读世界,海内外旅行采风得来的,占全课图片的90%。
张世君的教学设备
“线上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这次疫情刚好给学校和老师们一个机会,让大家勇敢地迎接这个挑战”,张世君为老师们的线上教学实践点了一个大大的赞,“我们文学院的老师们经常在群里讨论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献计献艺,大家都热情高涨”。张世君建议,学校可以在线上教学这个领域给予更大的投入,助力教师打造暨南大学线上教学的金字招牌。
在抖音用户信息栏,张世君这样介绍自己:“抓住现代科技的尾巴,与时俱进,‘奔7’的中文教师也来抖抖音”。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玩到老。用自己的生命感染学生的生命,这是张世君最大的幸福。
图片素材来源于暨南大学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来源:暨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