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不能过分强调自我意识。过分强调自我意识是自我封闭。
当你坚定的认为某一种观念是对或者错的时候,也就拒绝接受以更多的可能性,去撼动一个固有认知。认知固化后也就难以进步。
包括我在与学员交流的过程中,也是一直强调,可以借鉴我的方法,但不要全盘吸收。欢迎交流,欢迎反驳,鼓励去自己组建逻辑,推翻我的论证。
我在学书过程中,对我的争议无非就几点——“执笔不对”、“不懂用笔”、“书写太慢”、“行草应当以性情为主”、“章法不应当靠做的”、“入国展不能代表水平”、“光会行书没用得写好楷书”……差不多也就这些,如果还有哪些有意思的争议遗漏了,后面我们可以专门写一篇文章慢慢聊。
但这期文章并不是为了回复争议,只是谈一谈,提出这种争议的,背后的观念。
像有一些,哪怕练了挺长时间书法的也会提出来,比如“执笔不对”、“不会用笔”。
这个争议背后,在我看来是一个历史考据是否严谨的问题。
我是三指执笔,有的人是五指执笔。不谈对错,这里面也没有对错。
先不说我经过理论加实践总结出这是我认为合适写二王行书的执笔方式。单说一点,不仔细分析我的执笔所带来的用笔结果,也就是书写出来的点画质量如何?是否处理到位?上来就说“执笔不对怎么可能写好字”,这是不是就是一种观念的固化?
以及“用笔”。且不说我们目前的用笔理论都是通过古人留下来的东西推敲出来的,各家有各家说法。单就“对不对”而言,难道个人所认为的就一定是对?
我不敢说的别人的就一定不对,因为通常搬出某某大家的说法为背书。
我也不敢说我的理论实践就完全是对,但我至少探究、考据、实践了。
但不论对或不对,实践结果摆在那里,看书写出来的结果!
或者说,上来就否定他人的人,实际上根本不懂的如何通过分析点画去推敲背后的用笔?
有的人,加我微信,上来就说“拉我进群学习。”
很多人觉得进入一个圈子就能获得学习的机会。事实上,如今各种书法圈子,贴吧,朋友圈,交流群遍地都是,仔细想一下,你们真的得到了学习的机会了吗?或者说,学到东西了吗?
你可能说,我自己会判断。
那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圈子的常态。
书法圈子,通常是发一幅自己的作品,再配上两句话。好一点的有点自己想法,一般的就是转两句鸡汤,群更简单,图片直接甩上来,然后底下评论,一溜的大拇指或者鼓掌。
请问,光看看图片你能学到什么?还不如去看古帖。
或者你说,有视频啊。对,像抖音,头条这种,现在可以发视频。
视频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常态呢?通常就是录个写字的状态,或者一张完整的作品拍下来。好一点的稍微讲解一下章法啊,结构啊,气息啊,用笔啊。
然后底下评论有褒有贬,而当你还没有达到一个明确的辨别优劣的能力的时候,能保证不受评论影响?
我所说的明确辨别优劣的能力是指——明确知道一幅作品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可以切实地指出问题所在。
而不是主观性的“我感觉好”、“我感觉不好”;或者说些“大气”、“文雅”、“厚重”、“低俗”、“粗陋”等等这种水词。
我所说的这一切,都在指向背后一个问题。也就是——许多事情我们缺乏思考!往往只凭借自己的主观印象就去下评论。
人的语言和思维是互相影响的,当你“不假思索”去下一个判断的时候,这个时候你的大脑思辨功能可能都还未启动,就结论先行了。久而久之,当习惯了“不假思索”“结论先行”,人也就逐渐丧失了思考能力。
最后,你的行为就是,往书法圈里、群里发个作品,等着别人的点赞、评论。
可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甚至,哪里还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