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四大才子、大名和后世文学家的渲染,加上近年电影电视剧的活跃,使人们对四大才子的印象更大,但大多数人对影视剧方面有所了解,如香港电视《金装四大才子》,或莫名其妙的《唐伯虎点秋香》。
影视剧里的四大才子,多指唐祝文周,即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斌,历史上的吴门四才子却不完全一致,吴门四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是真实历史存在的,而周文斌,历史典籍中并未出现此人,而另一个有人说是徐祯卿,也有人说是沈周,总之,并不是周文斌,而历史上的四大才子究竟是不是风流倜傥,像电视剧里那样,唐伯虎娶妻八九个,入华府为奴只为秋香呢。
唐寅 (1470-1523),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 苏州府 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父亲 唐广德 ,母亲邱氏。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19岁时娶徐氏,是 徐廷瑞 的次女。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 宁王 朱宸濠 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唐伯虎的确是唐解元,不过并没有那么家财万贯妻妾成群,晚年的唐伯虎生活潦倒,也只是靠卖画为生,可是,他的画不像现在那般值钱,自己也只是活了54岁,可见唐伯虎并没有想象中那般潇洒。 历史上虽有秋香其人,且和唐伯虎同是生活在明代中叶;不过她至少要比唐伯虎大二十岁。秋香虽在金陵高张艳帜,但她二人之间实难发生风流韵事。倒是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 《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藏头诗
我画兰江水悠悠
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
香烟袅袅绕经楼
"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其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先生的《耳谈》,叙述的故事情节和我们知道的"唐伯虎点秋香"基本吻合。大意是说,苏州才子陈元超,性格放荡不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陈公子粲然一笑。其实就笑了一下,陈公子便招架不住,于是暗访秋香踪迹。于是,陈公子乔装打扮,到官宦人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陈元超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便谎称要回家娶亲。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陈公子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就点秋香吧。陈公子遂心如愿,结成姻缘。这就是《耳谈》中因笑传情,因情结缘的一个爱情故事。到了明朝末年小说家冯梦龙的手中,就变成了《唐解元一笑姻缘》。一个最古老,最简单的故事,由"一笑"发展到"三笑",情节也更加复杂化。
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 惠州府 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 通判 。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祝枝山也不像陈百祥扮演的那般窝囊,而是真正才子,官运也比唐伯虎要好得多,在古代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几岁的时候,能活到67岁,也算是高寿了, 祝枝山代表作是《太湖诗卷》、《 箜篌 引》、《赤壁赋》等。他为人豪爽,性格开朗,其无拘无束的气度,表现在"狂草"中,虽偶有失笔,却写得舒展纵逸,气韵生动,是值得后人研习的一位书家。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家世武弁,自祖父起始以文显,父文林曾任温州永嘉知县。自幼习经籍诗文,喜爱书画,文师吴宽,书法学李应祯,绘画宗沈周。少时即享才名,然在科举道路上却很坎坷,从弘治乙卯(1495年)26岁到嘉靖壬午(1522年)53岁,十次应举均落第,直至54岁才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以贡生进京,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此时其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心中悒悒不乐。四年中目睹官场腐败,一再乞归,57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潜心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书画的人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他通晓各科绘画之艺,擅长各种细粗之法,其目力和控笔能力极佳,80多岁时还能十分流利地书写蝇头小楷竟日不倦。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文征明在几个人中算是生活的不错,起码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书画就已经闻名天下,号称铁画银钩,在书画上的造诣颇高,而且活到90岁,是一个标准的长寿才子,虽然唐伯虎在民间的名气最大,但是在历史上,我还是最羡慕文征明。
徐祯卿(1479-1511),字昌谷,一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徐祯卿天性聪颖,少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 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书法亦是一绝,王世贞称: "待诏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少年草师怀素,行笔仿苏(轼)、黄(庭坚)、米(芾)及《集王书圣教序》晚岁取《集王书圣教序》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一家。徐祯卿名气最小,年龄也最小,活了33岁,性情也多于前三位有不同,而且并不擅长画画,所以才会有后人杜撰出一个样貌俊美中过探花的周文斌来取代他,可是真实历史中他才是货真价实的四大才子。
历史总是和影视剧的戏说不同,历史中的四大才子不像周星驰电影那般潇洒放荡,多了些凡人的真实,也多了些世人的清苦,还原一个真实的四大才子,不要把他们的形象在固定在影视剧上了,这也是很多喜欢历史的人不喜欢现在古装剧的原因,太多的导演编剧把历史改编的乱七八糟,小孩子第一次接触历史人物大多是从影视剧方面,这其实非常不好,但是在这个一切往钱看得影视圈,又有谁管呢,只要编的能卖钱,管你三观正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