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塑料容器都有一个身份证,一般在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标识。2,常见于食用油容器,不能做水杯,不能循环使用。
每个塑料容器都有一个身份证,一般在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标识。7,常用于水杯,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齐鲁网济南12月31日讯(山东台记者 张聪 刘鹏 刘金旺)近几年来,塑化剂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无论是“酒鬼酒事件”,还是台湾的“塑化剂风波”,都让人们感受到它的无处不在。然而,比塑化剂更可怕的,却是国内相关标准的缺失以及政府监管的缺位。
毒性远超三聚氰胺
年终岁尾,一则来自大洋彼岸的消息,让山东淄博的众多手套生产企业如坐针毡。从2015年起,美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塑化剂的监管力度。淄博出口的一次性PVC医疗手套,在此范围之内。
山川集团医用器材有限公司质量部主管宗建告诉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日报道》记者,美国要求塑化剂低于一定的限量,因为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做过一些动物实验,有危害。
塑化剂有毒,早已被人们知晓,其毒性远超三聚氰胺。这里所说的塑化剂,是指使用最广泛的邻苯类塑化剂,它占各类塑化剂总量的80%以上。医学实验表明,邻苯类塑化剂有类似于环境雌激素的作用,会对孕妇和儿童的生殖发育构成威胁。
济南市千佛山医院小儿血液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王红美表示,塑化剂可以引起怀孕妇女内分泌紊乱,然后影响胎儿的这种性发育,引起孩子性发育异常,对男性会引起不育,影响精子的活力,对女孩的话引起性早熟。
很多时候,塑化剂是在人们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进入体内。以医疗器械为例,目前医院中的手套、输液管、血浆袋、透析机软管、氧气面罩、吸氧软管等,绝大部分使用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哪里知道,救命的药品中居然潜藏着危险的塑化剂。
山东省环保高分子材料及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昌林说,这些药物、药水随着葡萄糖、生理盐水,流到管道里面。它或多或少都会往里面抽提一部分(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过来,随着药液跑到人体里面,就是最直接的。
儿童玩具,是塑化剂兴风作浪的另一个重灾区,其中尤以搪胶类玩具的危害最甚,为了达到柔软性,有些玩具塑化剂与PVC粉的配比达到了60%到200%。无论是小黄鸭还是玩具球,一旦遇到热水或者沐浴乳等油脂性物质时,塑化剂就容易释放出来,对儿童的身体造成潜在的伤害。
除了医疗器械和儿童玩具之外,塑化剂在我们身边几乎无处不在。家用的燃气软管、防滑垫、雨衣、拖鞋、保鲜膜、地板革、pvc桌布、pvc窗帘、人造革制品、壁纸、油漆、外墙涂料、pvc手机套、手机数据线,酒厂的输酒软管,地摊上的塑料袋,钓鱼的软鱼饵,饮水机的水管,方便面的外盒等等,无一不闪现着塑化剂的身影。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告诉记者,混凝土里面用的有塑化剂,墙壁用的涂料里面,也可能用塑化剂,还有人们穿的衣物里面等等、油墨等等,都有可能用到塑化剂。塑化剂是十面埋伏、无孔不入的。
欧美零容忍 国内使用泛滥
由于塑化剂的危害不像急性毒药那样明显,因此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事实上,欧美国家对有毒塑化剂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态度,而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却严重滞后,既没人管,也没人查,塑化剂的泛滥也就不可避免。
为了拿到塑化剂的一手材料,记者在济南的商场随机购买了4件PVC产品,送到权威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无论是小黄鸭、皮手套,还是桌布、输液管,都超过欧盟限定标准的100多倍。
临沂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检验员杨晓强表示,这些商家、企业,可能为了追求利益,用的塑化剂的添加剂,可能不符合国家要求,所以说咱们现在玩具生产(用)的塑化剂,可能说含量会很高。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塑化剂第一消费大国,年消耗量超过300万吨,其中99%是邻苯、对苯和偏苯三大类塑化剂。从分子结构上看,它们都含有一个大的苯环,而合成温度高达200——230度,在大自然中极其稳定。哪怕被废弃后,它们也会通过土壤——水体——海洋——藻类——动物的食物链,最终回到人体内。
王红美说,苯与白血病有明确的关系。它主要是引起染色体的畸变,然后引起细胞的克隆化,然后出现恶性增殖,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
2008 年, 欧盟发布《食品接触塑料及制品的指令》,对塑化剂的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同年,美国通过《美国消费品安全加强法》,禁止含有浓度超过0.1%的邻苯二甲酸酯的销售、制造和进口;俄罗斯、日本、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国家,也纷纷出台法律法规,降低邻苯类增塑剂与人体密切接触的几率。
近些年来,我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食品以及婴幼儿用品中的塑化剂进行严格限制,但是,医疗器械、儿童玩具、家居用品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旧是一片空白,邻苯类塑化剂的使用依旧泛滥。
临沂市鑫华玩具制品厂的全新波告诉记者,国内的玩具标准执行的就是GB6675-2003,因为在国内销售的情况,一般都是按国标去做,但是按欧盟的标准检测的话,这一块必须要用环保材料。
正是国内外法律的这种差异,造成一些玩具和服装企业在选用塑化剂时采用双重标准:出口产品采用新型环保塑化剂,内销产品采用价格低廉的邻苯类塑化剂。
山东省环保高分子材料及助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昌林也向记者表示,出口儿童玩具里面,都不能含有邻苯类的物质,这就是欧盟REACH法规和ROSE法规已经限制了。比如说医械,它都不能出口到欧盟,或者说美国这些国家。而我们国家就可以大量使用。
可替代产品国内销售越冷
在我国,邻苯类塑化剂真的就这么不可替代吗?答案却是否定的。因为在塑化剂家族里,还有环氧大豆油、柠檬酸脂这些新成员。由于标准的缺失,新产品哪怕是研发出来,也没人愿用,也没人敢用。
事实上,邻苯类塑化剂的替代产品在国内早已投入生产。几年前,山东万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研发了“WT98”环保无毒增塑剂。尽管新产品填补了多项国际国内空白,但因为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植,市场反应冷淡。
山东万图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勇喜元说,所有的厂家都异口同声,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新东西的约束,也没有说把原先的九五标准的DOP给去掉它,不是一个工厂能左右的问题。
国内销售遇冷,但山东万图的环保塑化剂在国际上却引起了很大的关注。专家指出,要避免“墙内开花墙外香”,就要从顶层设计上进行改变,推动我国塑化剂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说,环保型的塑化剂,最应该发展的应该是柠檬酸酯类的塑化剂。在我们国家,因为是柠檬酸的生产大国,就有非常好的这种基础条件。
生活中,人们也要多了解一些塑料方面的知识。比如,每个塑料容器都有一个身份证,一般在容器的底部。三角形里边有1——7的数字,代表不同的标识。
1,常见于矿泉水瓶,耐温不能超过70度,不要放在车内晒太阳;2,常见于食用油容器,不能做水杯,不能循环使用;3,常见于雨衣、塑料盒,不要用于食品包装;4,常见于保鲜膜,不能放进微波炉加热;5,微波炉餐盒,可以放进微波炉;6,常用于快餐盒,避免盛放滚烫的食品;7,常用于水杯,不要加热,不要在阳光下直晒。
如果您实在记不了这么详细,那么就请记住至关重要的一条:油脂性的、温度高的食物,尽量不要用塑料包装,孕妇和儿童尤其需要注意。
山东师范大学化工系主任刘玉法说,温度越高接触食品,比如热的油条,温度越高迁移的量越多,油性的食品,包括油条、熟的肉制品,迁移越多,最终进入食物,进入人体。
【编后】指望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有机化学的专家,这并不现实。塑化剂的问题要靠谁解决?毫无疑问,要靠人大、要靠政府、要靠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尽快出台,塑化剂的标准要尽快制定,政府的监管要及时到位,毕竟,我们的孩子再也不能在这样被毒害下去了。
版权所有齐鲁网
鲁ICP备0906284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