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临沂正常
临沂是革命老区,传统产业比重很大,地区环境污染一度比较严重。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从盼温饱变成盼环保,从求生产变成求生态,临沂市委、市政府也变被动为主动,以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向污染宣战。企业也纷纷抓住新旧动能转换时机,淘汰落后产能,转型升级,打开了一条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现在的临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沂蒙大地正在变得更美。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
市民为“沂蒙蓝”点赞
“湛蓝的天空,大朵大朵的棉花云,就像宫崎骏动漫里那样,纯粹又美好,只想说,‘沂蒙蓝’给力!”近年来,临沂气质频现“高颜值”,人们纷纷为“沂蒙蓝”点赞的同时,也用相机、手机将蓝天带到了朋友圈,“沂蒙蓝”持续刷屏。
提起大气污染防治,家住罗庄区傅庄街道的王英美告诉记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沂蒙蓝”越来越多了。她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后,罗庄区大规模发展陶瓷地板砖产业,后来又陆续上马了诸多钢铁、水泥厂、焦化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由于工业过度集中,空气质量经常是重度污染。
“到处都是大锅炉,大烟囱冒着五颜六色的浓烟,当时觉得满心欢喜,在家门口上班真方便,后来村里天天一层粉尘,树叶看不见绿色,一辆车过去,粉尘和煤灰漫天飞扬,屋外不敢晾衣服,白衬衣穿一天就要洗,这时候才发现,效益不能拿环境为代价。”王英美说,她告诉记者,后来,大气污染治理后,这些“散乱污”企业都不见了,大气污染成了全民公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也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气魄,掀起环保风暴,向污染宣战,现在“沂蒙蓝”经常刷爆朋友圈。
来自市环保部门的数据,可以印证王英美的直观感受:2015年,市委、市政府作出“为了沂蒙的蓝天和人民的健康,向大气污染宣战”的庄严承诺,掀起环保风暴。当年,临沂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7位,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位,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3天,重塑了“沂蒙蓝”。
2016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第7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同比增加52天。2017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5%,优良天数209天。2018年1-10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6.7%,优良天数170天。“蓝天白云”已成为临沂市良好生态环境最直观的表现。
沂蒙水秀胜江南
临沂精准治水 守护“河清湖晏”
漫步在临沂城,城区处处波光潋滟,远处高大挺拔的建筑与沂河碧水相映成趣,有着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水乡美景,滨水生态城的现代化气息尽显无疑。但上个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工业污水、生活垃圾随意排放,重点河流被污染,中心城区内河水体黑臭问题越发突出。
柳青河是流经临沂市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南流经杏花、赵岔河等村于王家岔河村东南入沂、祊河交汇处,全长34公里,流域面积258.7平方公里。
“小时候经常跟小伙伴们在柳青河抓鱼摸虾,那时的水特别清澈,还有很多水鸟。到了上世纪90年代,柳青河就变了样,河面生活垃圾越来越多,河水变得臭气熏天,夏天压根不能闻,村民都不敢靠近,河里的鱼虾也越来越少。”兰山区柳青街道村民陈贞奇说。
临沂是一座美丽的生态城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211多条,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六分之一,柳青河的遭遇只是临沂水体污染命运的一个缩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沂市委、市政府邀请专家专门为柳青河水污染治理“开良方”。柳青河通过实施“治理点源、净化支流、面源控制”的全流域治理新模式,消除了河水黑臭现象,河道生态环境得到了综合提升,实现了柳青河流域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整治后的柳青河比我记忆中还美,河水清澈见底,水鸟也飞回来了,我现在天天来河边遛弯。 ”陈贞奇说。
柳青河水污染治理只是临沂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一部分。“十三五”以来,临沂市牢固树立“治用保”流域治污理念,以“水十条”为纲领,实施全过程水污染防治、促进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等三大方面10类30项重点工作任务,精准治水,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还出台《临沂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要求到2020年,基本消除市区、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
凤凰涅槃
企业转型升级 实现绿色发展
提起陶瓷厂,很多人还存有这样的深刻印象:绿树成“白树”,天空灰蒙蒙,地上尘厚积,鼻咽受刺激,车间粉尘飞舞、污水横流,一步一“脚印”,运输便道上坑坑洼洼,被洒落的陶泥、煤粉染得又黑又黄。
然而,如今的罗庄陶瓷早已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三高一低”的模样,企业要生存要发展,首先要过的就是环保关。
作为罗庄陶瓷行业环保治理的“领头雁”,临沂双福建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芝告诉记者,他们企业非常注重环保设施的升级改造,2015至2016年投入1500余万元,建设了脱硫、脱硝、净水除尘、布袋除尘等整套环保治理设备。2016年12月份至2017年5月份公司增加环保投资1700万元引进喷雾塔、窑炉脱硫、除尘一体化系统,提前达到山东省第四阶段(2020年后)超低排放标准,颗粒物排放标准由原来的30毫克每立方米降低到10毫克每立方米。
“环保设施的提升改造使我们做到了气体超低排放及废水零排放,去年6月,我们又改造厂容厂貌,硬化厂区道路、厂内外道路绿化及厂区绿化、灯光亮化、车间地面地坪漆改造等共投资1320万元。”王文芝细数着一项项提升改造,双福建陶厂区内雨污分流,还配有生活污水处理站,厂区还配备了洒水车,每天在附近村庄洒水至少6次,车辆进出厂区都要经过自行洗车机……
其实不止是双福建陶,随着环保要求的提升,临沂市的企业们纷纷在绿色生产上“下注”。目前超低排放、车间除尘、厂区绿化、道路硬化、优化美化厂容厂貌、按时洒水清洗都已成为企业的统一标准,“脱硫、除尘、湿法静电除尘”也成了标准的环保模式。
大事记
1978年5月,成立“临沂地区行政公署环境保护办公室”,隶属临沂地区计划委员会。同年,开展地区水质监测,设立大气污染化验室,土壤废渣污染监测化验室。
1980年,先后分两批对区内35家重点污染企业实行排污超标收费,后逐步扩大收费范围。
1984年,“临沂地区行政公署环境保护办公室”,为二级机构。同年,建成费县、莒南、日照、沂水、沂源、蒙阴、临沂7个监测站,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同年,关停24家严重污染大气的乡镇企业。
1986年,全区有电镀厂44家,决定撤并20家,保留24家,保留的需经改造,验收合格后发“电镀许可证”。
1988年5月,“临沂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升格为一级局建制,同年,关停133座土硫磺窑。
1989年9月,“临沂地区环境保护办公室”改称为“临沂地区环境保护局”。同年,地区环保局决定,对全区15个排污较大的化工、化肥、硫酸、造纸企业实行许可证管理。
1991年12月28日,“临沂地区环境保护局”列行署工作部门序列。
1995年6月,临沂地区撤地设市,原县级临沂市环境保护局上划地区环境保护局,原地区环境保护局改称为“临沂市环境保护局”,并在兰山、罗庄、河东三区设立环保分局。
1996年4月,沂沭河流域环境管理委员会成立。
1998年1月1日,国家环保局和相关新闻单位联合开展监督监测淮河流域工业废水限期达标“零点行动”。
1999年3月,获得“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08年1月,2008年1月15日14时30分,随着现场总指挥一声令下,临沂发电有限责任公司56MW机组凉水塔在爆破声中轰然倒塌。至此,拉开了临沂市小火电关停的序幕,这在当时是临沂市一次性关停容量最大的火电机组。
2011年5月,2011年5月23日,环境保护部授予临沂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称号。
2012年10月31日,山东省环保厅与临沂市人民政府在临沂签署《环境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临沂市建设成为全省“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示范区”和“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的先行区”,共同推进临沂市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进一步协调发展。
2012年11月,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城市专家评审组宣布临沂市顺利通过创建考评验收,成为全省首个水生态文明城市。
2013年,临沂市成为全国首批45个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2014年,临沂市在2014年度国家淮河流域考核取得流域第一名的好成绩,列全国九大流域25个省(市、区)第一位,获得“八连冠”。
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后,临沂因大气污染问题成为第一批被约谈的城市。随后,临沂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决心,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整治。
2017年6月30日上午,临沂市首批排污许可证发证仪式在临沂市环保局举行。
2018年9月,临沂市印发《临沂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消灭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100%,中心城区河道蓝藻暴发得到明显缓解,流域TN、TP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浓度年均改善率不低于6.4%、4.9%,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大于等于62%,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
记者 孙飞霞 通讯员 凌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