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太平高中,
如何走向世界,成为世界第一北。
过年时,震天的鼓声,或远或近在大地上回荡,营造浓厚的节日气氛。
在兰州说到鼓,自然是指“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兰州太平鼓。兰州太平鼓是西北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其集鼓乐、健身、娱乐、军演为一体,以鼓声低沉而浑厚,鼓手人鼓合一,气势雄浑而名扬四方。这些年,在各界人士的的努力下太平鼓走向了全国,有“天下第一鼓”之美誉。
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时,人们总是敲响太平鼓,以表达渴望太平,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你知道,兰州太平鼓,究竟是怎么来的?它是如何走向世界的呢?
1.兰州太平鼓,最早打击乐器
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那时,生活在兰州大地上先民们,就能制作一种陶鼓,一头蒙上兽皮,干后敲击,发出嗵嗵的声音,表达人们的愿望。
在兰州的几家博物馆内,就能看到那些展出的史前陶鼓。这种陶鼓,陶鼓两端各有一耳,用于系绳。一端为喇叭口,另一端为罐形口,喇叭口外有六个爪突,用于固定鼓面。施黑彩,口沿内绘锯齿纹,鼓身绘旋纹。这件陶鼓是迄今为止发现时代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
“这是迄今为止,最早的打击乐器之一。”专家们的一句话,点出了这件彩陶鼓的价值。
这些展示的陶鼓中,多出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其中一部分出自甘肃永登乐山坪。乐山坪是一处二级台地,位于大通河的东岸,距离永登县河桥乡政府5公里。在大通河沿岸的二级台地上分布着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乐山坪就是其中之一。
乐山坪东面靠山,西面临河,窑武公路从山下通过。墓地是一处长条形的坡地。1985年10月中旬,墓地遭到人们的毁坏,200多座墓地遭到了盗挖。 1988年3月,兰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收集了这里出土的各类陶器800多件,其中有7件彩陶鼓。这些陶鼓造型别致,是以往考古发掘中所没有见过的。把它们称为喇叭形器。这五件器物有个共同的特点,大头呈罐口、小头如盘口,长形圆筒状为中腔三部分组成,它们前后贯通,而靠近喇叭口外沿,却分布着6个—12个鹰爪状泥突。显然,它们是为了挂住某些东西。这究竟是什么器物呢?
2.黄帝的通天神器
这究竟是什么器物呢?起初,专家把它们笼统地称之为喇叭形器。后来人们查阅古文献后发现,这些器物和《周礼·春官》中的土鼓记载非常相似。
《周礼》的“春官”等篇章中说“凡国祈年于田祖,龡豳雅,击土鼓,以乐田畯。”、“中春,昼击土鼓……”汉代人对土鼓的注解是,土鼓,以瓦为框,以革为两面,可击也。古人说个更为确切,冬至用马革,夏至用牛皮。
那么,这些喇叭形器物是否就是,古文献中说的“以瓦为框”的土鼓。研究发现,史书记载和人们发现的喇叭形器物大体相似,但是也有区别,土鼓是两面蒙牛皮。这些喇叭形器物则是单面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们再次推敲后,发现一个问题,关于土鼓的记载,比较早的是《周礼》,此后就到了汉代。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的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安志敏等考察了这批陶器。经过专家们多方考证,最终确定,这些喇叭形的器物是先民用的土鼓,今天,我们把它们称为彩陶鼓。
后来,省市县文物部门,又收集了多件彩陶鼓。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这件彩陶鼓,就是后来征集到的。这件属于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鼓,鼓身上施以黑色宽条纹、斜旋纹和锯齿纹,给人以强烈的对比,展现了先民们独特的审美观念。
长期的历史岁月中,鼓甚至被人们赋予神秘的色彩,传说黄帝得到一种长得象牛动物,名字叫夔,便用它的皮蒙鼓,用雷兽的骨头作鼓槌,敲打起来“声闻五百里”,黄帝用这面鼓扬威天下。夔和雷兽都是想象的神奇动物。其实那时的鼓,实际上和后世一样,多蒙牛皮。被尊奉为通天神器。
3.兰州太平鼓的三种起源
这些年,关于兰州太平鼓的起源却争论不断。目前,大体形成了三种观点:其一,依据民间传说,明朝初期,徐达、冯胜等奉命西征元军残部,他们先后克巩昌、收临洮。据守在兰州王保保城(一说是永登)的元军残部仍负隅顽抗。此时,正逢元宵佳节,徐达命令部下制作了一批又粗又长的长筒鼓,把武器藏在里面,扮作社火队混进了城里,里应外合攻下城池。人们为庆祝战斗胜利,打起来了太平鼓。其二,民国时学者张维认为,兰州太平鼓源自古代的军屯习俗。其三,曹燕柳先生认为,兰州太平鼓的源头是北宋神宗熙宁年间在熙河(今甘肃临洮、临夏一带)地区王韶的讶鼓。
这三种说法,有的源自传说,可信度低;有的经不住推敲,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有的资料单一,不足为凭。
不过在兰州民间,主要流传着第一种说法,即明初,明军用夺取王保保城之说。
王保保被朱元璋称为“奇男子”;他也被金庸描述成镇压农民起义军的首脑;他在甘肃大地上同名将徐达展开殊死搏杀,在兰州大地上留下了诸多传说。元末名将王保保的一生很有传奇色彩。王保保是河南沈丘人,姓王,小名保保。说起来王保保的出身也很一般,但他有个很厉害的舅舅。王保保的舅舅名叫察罕帖木儿。
洪武二年底,王保保利用明军主帅不在陕甘的空挡,趁机发动反攻,他的重点进攻目标是兰州。王保保率领人马将兰州城团团围住,为了便于指挥,他在兰州城外修筑了两座城堡,一座就是黄河北的王保保城,这座城堡三十年前还完好,近些年随着人口的增多,城墙逐渐被人们挖掉了,只留下了一个地名。另外一座王保保城在兰州东岗镇附近(今古城坪)。
洪武三年正月,王保保见攻占兰州城池无望,只好绕过兰州向东发展。试图攻占陇西,可惜没有成功。 三月,徐达再次率领十万大军,出安定州(今定西)。夏四月,徐达抵达平西(地名),面对老对手,王保保只好采取守势,后撤到车道岘(《明史》中的称呼)。徐达则进占到沈儿峪口。此时,王保保的十余万部众,分散驻守在森林茂密、地形险要、交通便利的车道岭边。
双方决战,最后十几位元军高级将领被明军俘获,八万多元军投降。王保保只带着老婆从宁夏过黄河逃往漠北。
不得不说,王保保极具军事眼光。他在兰州黄河北这个山岗上筑城,不仅卡住了黄河,而且控制了兰州城外的渡口。居高临下,控住周围大片地域。
史载:王保保城旧址位于城关区黄河北岸朝阳山东侧台地上,依山面河,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明洪武二年(1369年),元大将廓扩帖木儿(即王保保)败退兰州,在此筑城困扰明军。文物资料记载:王保保城南北长约210米,东西长约370米,占地77700平方米,开东南二门。现存残断东墙、北墙7处,高6米,宽4米,夯土层厚度10米——20米,累计长度不足百米(此数据当属2000年前后的调查)。
传说,明军攻占王保保城时,正好是正月十五闹社火,明军专门制作了一种长圆鼓,将刀剑藏入鼓内,装扮成社火队,混入城内,里应外合夺取了城堡,这就是兰州太平鼓的来历。
此说法虽还有别的版本,但都和明初兰州之战有关联。有人说发明人是徐达,有人则说不是,当年情形究竟如何?如今就不得而知了。
4.家族记忆:宗正龙夺取王保保城
据兰州《宗氏家谱》记载,兰州宗氏先祖名叫宗正龙。宗正龙是用鼓藏兵器,率军夺取王保保城的将军。
明初,徐达、冯胜率军进攻西北的残元势力,宗正龙也随军来甘肃。家谱记载,宗正龙为徐达副将。我们查了不少资料,随徐达西征的副将没有姓宗的人士,应该是徐达的部将。
《宗氏家谱》记载,宗正龙作为徐达的部将,曾率军在黄河北岸的王保保城,同元军发生过激战。为攻克王保保城,宗正龙想了一个办法,把短兵器放入鼓内,妆扮成社火队,混进王保保城内,里应外合,一举攻克城堡。
有学者认为,徐达没来过兰州。当时,兰州仅为县级建置,归临洮府管辖。故而明军获胜后,徐达不来兰州也在情理中。
明军控制河西后,宗正龙又被调往他处。后来才到兰州落户,解放前,宗氏后人非常热衷打太平鼓。至今,还有宗氏后裔还恪守着他们祖先留下的太平鼓舞者的妆扮。
宗正龙后来还护卫刘伯温来到兰州。民间传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发现西北有龙气,就派刘伯温来到西北斩龙脉。这个故事在西北流传的非常广。兰州的南山地形如同一条巨龙,龙头在龙首山上,尾巴在黄河中,刘伯温在将龙脖子斩断后,血流的山坡,人们就称之为红山根。刘伯温还在龙身上修筑了四个墩子,意思是像民间灸艾那样把龙的脉气灸掉(此四个墩子实为清中期所建的烽火台)。斩完龙脉后,刘伯温将宗正龙改名为宗镇龙,让他在红山根落户,宗氏在此聚族而居形成宗家庄。明成化十年,皋兰山山体滑坡,宗家庄被埋,宗氏就后裔四散而去。
宗正龙到兰州定居后,还举行盛大的庆典。在今天解放门附近扎了一个彩门,形状如同海棠,人们称之为海棠门。宗正龙写了一幅对联:太平年求太平事;太平人打太平鼓。横披是“太平盛世”。
在对联中第一次将长筒鼓命名为太平鼓。 如今临洮县何家山乡康家峡有个峡滩村那里居住有一支宗氏后裔。那里的社火队中妆扮与众不同,戴乌巾,穿皂靴,和舞台上的武松妆扮相似,有明人风格。
5.成都演出,首次走向全国
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每逢重大节庆活动时,人们总是敲响太平鼓,以表达渴望太平,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兰州太平鼓的“天下第一鼓”称呼由何而来?著名编导许琪曾讲述过如果改编太平鼓的故事。
改革开放后,各地虽陆续恢复了社火队,但存在诸多的问题。在人们的努力下,兰州太平鼓,错过亚运会开幕,却受史蒂文森大赞,终成天下第一鼓
许琪编导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曾多次主持对太平鼓的编创、挖掘、整理。她是兰州人,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太平鼓,为看太平鼓曾跟着鼓队从小西湖走到东方红广场附近。
融合了兰州和永登的打法,兰州太平鼓在成都的演出大获成功,得了最佳方阵、组织、表演奖等四个奖,这算是初战告捷,这下轰动了。回来后,又是参加晚会,又是电视台采访,录制节目,火得不得了。
两年后,又一个机会出现了。北京亚运会将于1990年9月举行。这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大型国际比赛,全国上下都非常关注。1989年冬天,从北京同行获知了“亚运会开幕式”的一些设想后,赶紧和他们联系,推荐兰州太平鼓。后来,在京甘肃老领导的帮助下,见到了亚运会演出活动部的张青部长,几经游说,太平鼓上亚运会开幕式的事才算有了眉目。
6.亚运会,外围演出引起轰动
消息传到兰州后,大家热情高涨,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可亚运会好参加,钱难办。赶紧写申请。谁知,交上去的申请,却泥牛入海。后来才知道因为费用问题卡了壳。等领导想通批下来后,已经是1989年腊月底了,腊月二十七派我到北京联系。到京才发现,亚运会的开幕式团体项目,早已排定了。迟了几天,我们就和亚运会的开幕式彻底无缘了。
看看闭幕式怎么样?几经协调,组委会最终同意我们参加闭幕式。可是,时长只给了一分钟。对太平鼓而言,这点时间甚至连入场的时间都不够。咋办,只好放弃了,改成外围演出。
回到兰州后,说明了情况。兰州市文化局的人慧眼独具,决心接手这件事。后来,决定以皋兰西岔乡太平鼓队为基础组队。西岔乡自古是练武之乡,很多人都有很不错的武术根底。当地的太平鼓历史悠久、英武潇洒、阵式多变,民间流传着“白马分鬃”、“四门兜底”、“恶虎下山”、“虎口夺羊”等多种架子。震天锣鼓,鼓队脱胎换骨,闪亮出场,成就天下第一鼓威名
“训练从最初的队列开始。农民兄弟们的纪律性比较差,100人的队伍,喊破嗓子也不起作用,这边好了那边又乱了。我就吹哨子,三声哨子后, 必须在各自的位置上安静下来。这个办法很管用。然后,教队员们在戏台、打麦场压膀子,练风火轮,解决身体素质的问题。同时,严禁农民队员们说脏话,讲文明。改变他们的精神气质。”许琪回忆。
最后总结出了,一往直前、两军对垒、三阳开泰、四门兜底、五福临门、六六大顺、麦浪滚滚、鹰击长空、太平鼓舞、亚运之光等十个阵法。尤其对,最后,又出现了新问题,最后亚运之光打完,该刹鼓了(即结束的鼓声),他们用紧三下、慢三下、不紧不慢又三下的打法。
许琪说:“这可不行,演出的高潮被忽然打断了。咋办。只好问乡亲们。他们说石洞的刹鼓点子不一样,是十七点,结尾的节奏越来越高亢。我就把它移植过来。”
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亚运会如期开幕了。虽在外围演出,但震天的锣鼓,响彻了鼓队演出的天坛、地坛,许多人跟着看我们太平鼓演出,其中有著名编导史蒂文森。他们说没有想到在中国竟然有如此阳刚的鼓舞。许多外国友人跟到驻地探视这些神奇的农民鼓手。
兰州太平鼓威震北京。北京哥们儿感到很震撼,他们评说这是“天下第一鼓”,第一鼓称号也由此而来。太平鼓也因此大步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