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首都伦敦,不仅仅是享誉全球的国际金融城,还是世界一流的科教艺术文化中心。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和剧院数量位居世界前列。在伦敦,光是美术馆就有20多个,若想全部游览一遍,怕是要花上许多天,因为像国家美术馆这样的大型美术馆,一整天都逛不完。
喜欢艺术的人一定不会错过国家美术馆,它建于1824年。“低调的展出”与“用心的服务”是该美术馆的价值与魅力所在。国家美术馆的理念是,美的东西要与更多人分享。在法国大革命思潮的影响下,该美术馆自建立之日起就采取了向一切人开放的方针:不收门票,延长开馆时间,让馆藏尽可能地向公众开放而不至于成为一个为特权者服务的场所。这点也体现在它的选址上。新馆建立时,特地将入口的广场设置在一个交叉路口。不管人们是来自城市东部还是西部,是步行还是乘车前来,都会很方便。
国家美术馆收集了13世纪至19世纪欧洲不同流派的名画及英国不同历史时期的肖像画,藏品多达2300件,素有“世界画廊”之称。其中一些经典的大师作品,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与战神》、达·芬奇的《岩间圣母》、米开朗琪罗的《埋葬》、凡·高的《花瓶里的十五朵向日葵》等,都没有用特殊的装置保护起来,而是非常自然、低调地呈现在公众眼前。在迷宫似的展厅里,从达·芬奇、拉斐尔到塞尚,从威尼斯画派到英国山水画派、法国写实派,公众都可以近距离地静静欣赏。喜欢艺术的人,一生之中可能会多次到访。毕竟,审美的流动使得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阅历下产生不同的解读和感受。
坊间还有这样调侃的说法:学西洋画的画家到英伦最幸福的事,便是天天啃着面包、喝着矿泉水,泡在美术馆中。
美术馆里,看画的人。 新华社 发
如果说国家美术馆里的藏品体现了静态永恒的美,那么另外一种极为用心与热心的公众服务则是美术馆中动态的美。从开放之初起,伦敦国家美术馆就承担着公众教育的责任。
馆内允许学生前来学习绘画、临摹馆藏,有时还会为他们复制一些艺术作品用于观摩学习。经常可以看到老师带领着学生,或是席地而坐,或是趴在地板上认真临摹。对于好奇心强烈、充满想象力的孩子们,美术馆准备了包括各种语言的儿童导览和引导式的讲解,帮助孩子融入其中。讲解之外,美术馆还定期举办家庭日,让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到美术馆参加各类手工创意活动,如剪纸、绘画等,有时甚至会准备一块大大的画板,鼓励孩子们自由涂鸦。
除此之外,美术馆还经常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回应人们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对话栏目,由馆内的工作人员和艺术家与民众展开对绘画作品的讨论;音乐与舞剧赏析,美术馆会邀请一些艺术家,例如小提琴手或是舞者来演绎某一历史时期的画作场面;创意绘画活动,公众可以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探讨式的绘画创作,老少皆宜;还有音乐剧学习日等多种多样的艺术交流形式。
2014年1月24日,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双胞胎埃德加(左)和加布里埃尔在梵高1888年创作的《向日葵》(左)以及1889年创作的《向日葵》前合影。 荷兰画家梵高于1888年和1889年创作的两幅《向日葵》油画当日在英国伦敦国家美术馆共同展出。 新华社 发
只要去伦敦,我总是尽可能地多参观几座美术馆。听朋友说,即使是本地居民也会隔三岔五地去馆里泡泡,因为他们的选择实在是太多了。看累了,坐下来喝喝英式下午茶,也十分惬意。除了那些大而全的知名美术馆,伦敦的街道小巷间还有不少精致的小众美术馆,一样备受当地人青睐。
在我游览过的小众美术馆中,华莱士美术馆称得上一绝。它主要收藏15世纪至19世纪的美术作品和装饰美术作品,其中又以18世纪法国的绘画、瓷器、家具等最为突出。除此以外,人们还可以看到全套的武士盔甲以及各种欧洲兵器。
华莱士美术馆的所在地曾是一座私人大宅院。在历经哈特福家族五代人的积累收藏后,它的精致程度不亚于一座小型宫殿。馆内藏品所展现出的洛可可风格尽显当时贵族生活的奢华与精致。
华莱士美术馆背后的家族故事也一直为游客所津津乐道。洛可可(Rococo)艺术风格产生于18世纪的法国。“洛可可”是法文“岩石”的复合词,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蚌壳、植物装饰为其特色。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人蓬皮杜夫人是洛可可风格的开创者之一。在那个时代,这股宫廷奢华风风头正盛,随后吹向了贵族和普通百姓。哈特福家族的第二代侯爵在18世纪买下这栋宫殿作为住宅,此后,这里就成了宴请伦敦上流阶层进行时尚社交活动的场所。名流云集,珍贵的藏品也随之而来,装点了宫殿内部。此后的几代侯爵,均在这座大宅里生活,并留下了自己的收藏。直到哈特福家族的第五代侯爵理查德·华莱士将宅子捐赠出去,人们才可以看到这些洛可可风格的珍贵藏品。
华莱士美术馆。 资料图片
在馆内,人们可以看到典型的洛可可配色———象牙白辅浅粉、蜂蜜金添宝石蓝,淘气地将本该藏于闺阁的少女之心肆无忌惮地吐露出来。在现代生活中,洛可可风格的精致繁复有别于目前流行的工业极简风,略显老套,但对于喜欢欧洲宫廷装修风格的人们来说,洛可可风格宛若珍宝。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华莱士美术馆是一座封闭式典藏馆,藏品数量不会再增加。这也与该馆推崇洛可可风格有关。馆内从名画到家具,再到餐具,都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不再增加其他藏品是怕破坏了这种完整与统一。
如今,各种美术馆、博物馆已经成为伦敦城市基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让我们不禁思考:上海,作为一座同样具有丰富人文艺术内涵的城市,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为城市国际形象持续加分。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讲师)
栏目主编:伍斌 曹静 文字编辑:吴越 题图来源:新华社
题图为英国国家美术馆。来源:作者:徐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