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大人和15个小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
6位艺术家和15个喜欢画画的孩子,给了我们答案。
今天,在云南剑川,6位中央美院的艺术家和抖音,与当地金华镇小学的15个孩子一起,完成了一场别样的写生作画和户外画展。
远山云雾缭绕,溪水蜿蜒而过,溪对岸的杨树黄了叶,孩子们脚边还有一丛丛的黄金菊。随着中央美院艺术家曹轶的一声“开工啦!”15个小朋友掀开了颜料瓶,用刷子蘸取各色颜料,在一米见方的透明亚克力画板上,画着自己眼前和想象中的景致。
同样的风景,落在6块画板上,每一幅都不同。孩子们在最初的犹豫后,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手法,呈现出不同的质感。
近2个小时后,15个孩子的画作完成了。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在山野间展出,画展构成了家乡风景的一部分。
多天来,共51幅画作,凝缩着艺术家和孩子们相处的点滴。沾着颜料的画笔,由孩子们挥舞在美院剑川工作站三坊一照壁的院子中、景风公园的松树下、泥泞的路边稻田里和沙溪的山野间。
还有以下的事物,留存在这21个人的故事里:
棒棒糖与奶茶
第一次见面,15个孩子,或多或少都带着些拘谨与羞涩。想要和他们在短时间内亲近起来,棒棒糖成为绝杀技。
他们撕开糖纸,叼嘴里,又往兜里揣几个,再看看同桌拿的味道和自己一样不一样,气氛一下子活络了起来。在孩子们享受棒棒糖的时候,6位艺术家开始活络在每个画桌中间,为孩子们开笔、整理纸质调色盘…
等将一切用具安排妥当,艺术家也吃起了棒棒糖,一边吃,一边给孩子们介绍调色盘的使用技巧。第一天的作画,就在甜味中展开了。
绝杀技只能用一次。当第一天下午作画地点转移到了县城的景风公园,上午几小时大家建立起来的亲密,基本消散在了午饭里。继棒棒糖之后,奶茶上场了。
在剑川,找到城市里人们熟知的奶茶店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前几天和孩子们交流互动的地点周边可以买到一家。工作人员掐着时间去买奶茶,最好是等到艺术家和孩子们作画临近结束的时候送来,时间早了,热奶茶会凉。
大家在树荫下,喝起了奶茶。9岁的张浩轩却没把吸管插进去,“我想带回家给妹妹尝尝。”
丙烯颜料
孩子们之前或多或少有过画画的经历,用过油画棒、水彩笔,使用丙烯颜料是第一次。
中央美院的教授赵力观察到,孩子们使用颜色很大胆,画画基本是纯颜色,很少做调和。“这种纯净,和自然风光有关系,剑川的空气、天空、山水都是鲜明的颜色。”
四年级的车兴与说,他很喜欢老师们带来的颜料,鲜艳,比平时画出的颜色都鲜艳。
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将颜料蹭到了衣服上。艺术家彭玮看到,赶忙和孩子们解释:可以洗下来!之后几次作画时,孩子们的小书包里都被家长装了袖套和围兜。
从挤出丙烯颜料起,中央美院的艺术家们带着小朋友们开启了一系列打破常规的艺术课。
“可以直接上手,用手和起颜料来画。”
“你觉得天太蓝了,想画个紫色的,没问题。”
“不用照着素材画,如果你觉得素材的局部有意思,画一角都可以。”
中央美院的萧彬、曹轶、许宏翔扛起了初步教学的大旗。萧老师带着湖南口音普通话给孩子们讲解,曹老师当画架举画板,许老师作画展示。
于是,我们看到了更多小朋友“动手”作画。
树
树,是15个小朋友画作里最常出现的物象。
在公园的场地里,大家自由选择可描摹的风景。树,打败了凉亭、砖塔,成为孩子们的首选。
有人画爸爸每天送她上学走的路,把路边的稻田画成了绿树;有人盯着面前秋叶凋零的树枝,画出了长满大朵大朵红叶的树;有人在镜面上画了三棵树的肖像,两棵绿油油,一颗金黄,想象秋天逐渐来了。
眼前的树木是一样的,但落到小朋友的画作上,每张都不同。
美院的艺术家评价,孩子们画的树,有自己的表情。
泥巴
拿画笔蘸取颜料作画,已经满足不了大家的创作欲。
30号下午,大伙儿深入路边的麦田,脚下的田地更加泥泞。孩子们的鞋底沾满了泥,裤腿上还溅起不少的泥点子。画笔,也被粘上了泥!曹轶领着15个孩子,弯腰,选水分多的地方,蘸蘸脚边的泥,“画吧!”
小朋友你一笔,我一笔,每个人轮番画,在调色纸板上画出了一只猪八戒。翻开新的一张白纸,曹轶开始了,他对着车兴与,完成了一幅泥巴肖像。“像吗?”“不太像……他是瓜子脸。”
“曹老师是人体油画布,哈哈。”泥巴画最终落在了曹轶的衣服上。他反穿了T恤,让孩子们一起,画身后北侧的景色。曹轶一边低头看孩子们画,一边不忘教学,“现在山有点少,要注意疏密关系。”
“陀螺”
7岁孩子的宝贝,成年人很难想象到。
15个小朋友画画的速度不同,先画完的,总是喜欢就地取材,进行游戏。杨蓁和喜多多(张雅涵小名)今年上二年级,7岁,两个人在一棵蓝桉树下,找到了自己的宝贝——种子陀螺。
蓝桉在云南就像白杨在北方那样普遍,它的俗名叫“洋草果树”。秋天掉落的蓝桉树种子,有一个带尖柄的小碗状果壳儿,用手指捏住尖柄捻一下放在地上,“小碗”就会象陀螺一样转个不停。杨蓁和喜多多很喜欢玩儿,蹲在地上能玩儿半个小时,比拼谁的陀螺转得久。
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喜多多获胜。
萧彬也加入了,他一学就会,陀螺转得久。许宏翔在一旁不太服气,对着萧彬讲“颜值低才转得好。”听到这儿,喜多多瞟了一眼自己的老师。
小朋友的活力是不可估量的,转完陀螺,又在园子里跑,工作人员在后面喘着气跟着跑。好在,还有老师点评画作这一环,顽皮的小家伙们立刻认真地听讲解。
透明画板
还未到今天写生的地方,小家伙们已经等不及了,“啊,我想赶紧画!。”
他们迎来了透明画板!这些天,随着画板从纸质画布、镜面亚克力、升级成透明亚克力板,小朋友们的画姿也从坐椅子上画、坐地上画、变成了站着画。
画材的选择,是美院艺术家们反复商讨后决定的。透明的画板,容纳了眼前的远山近水,可对照、可勾勒,最重要的是可以反复涂抹修改。
一开始,面对一米见方的大画板,孩子们不敢下笔。艺术家在一旁鼓励着:“猛一点,没关系,之前都用泥土画了,这个更可以发挥!”他们建议大家,可以尝试用抹布画或是用手将颜料拍上去。
2-3个人合作画一幅画,每个孩子呈现的笔触都不同,扫、点、蘸、戳……画面中不同质感的局部,却神奇地和谐共处。
“我把水‘固定’一下,再画花。”“那我继续涂抹青山。”
艺术家们带着小家伙们走几米远,感受画面,再运用前几天学到的绘画和表达方式,继续上前调整作画。
文峰塔与山野
来剑川前,我们和每个艺术家都聊了聊。他们有对这次活动的期待,也有担忧。
人们常说,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大家担心这次实践反倒让当地的孩子觉得,外面的才是好的。如何让这些7-12岁的孩子发现家乡的美好?拥有内在的自信与认同?成了大人们头疼的事情。
小朋友们的表现,打消了我们的顾虑。
在稻田里作泥巴画时,张浩轩在连绵的山上添了几笔。“这是什么?”“是我之前去过的文峰塔,就在旁边的金华山上,我去过二次。”
段小楠画过一幅《彩虹》,“是在一次放学路上看见的。那道彩虹好大,特别美,我把它画在了高高的云端上。”
沙溪山野作画的2小时中,家乡的样子,不知不觉,透过画板,映在孩子的眼中,落在他们自己的作品上。
“前面的树在绿色和黄色里跳跃。”
“这里真好看,但我画得不好看,还要调。”
最后一场户外写生和大家期待已久的山野画展结束了。或许大人们和他们一起完成了梦想的画展,或许这只能成为他们童年中一次懵懂的对艺术的感知。
艺术家许宏翔说,这些能留在孩子脑海中,记得清晰或模糊的片段,就是值得的记忆。
#15个云南孩子在山野里办画展# #DOU艺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