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许多政务新媒体已经扩展到短视频平台,丰富了政务公开渠道,成为面向大众和民生的新渠道。
今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8.43亿,各级政府共开通政务抖音号26098个。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很多网民称自己为“草根”,那网络就是现在的一个“草野”。可以说,各地借助互联网优势,在社交平台纷纷开设官方政务账号,不仅是听民生、汇民意、解民忧的有效形式,更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
然而,有一些地方,在建设运维政务新媒体时仍然存在发展不够健康等问题。比如,有的政务新媒体俨然“僵尸账号”,重数量轻运营,日常只进行简单的复制粘贴或者转发;还有的为涨粉时常“走偏”,发布不符合官方身份的内容;有的一味追热点,全然不顾与自身行业、职责是否相符,缺乏政务公开和服务功能。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办好政务新媒体,是办政务而不是办媒体。从分享资讯,到处理突发舆情,再到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从政务信息公开发布,到“互联网+政务服务”相结合,再到智慧城市建设;从实体政务大厅,到线上线下办事相联通,再到逐步建成“无证明城市”,网上政府正在悄然成型,成为党和政府连接群众、沟通群众、服务群众的绝佳工具。
办好政务新媒体,是有序的“百花齐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各级政府部门开设政务账号或应用,是应时之需、应运而生。2018年,国家专门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对建设中存在的“睡眠”“雷人雷语”“不互动无服务”等现象进行了纠偏。同时还提出,要规范运营管理,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意见》的出台,可谓是为政务新媒体的未来指明了方向。
办好政务新媒体,还要牢记人民本位。互联网+政务就像一面“照妖镜”,谁花的心思多、做的功课足,网民随便翻几页,就能一清二楚。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新媒体账号“四川观察”在抖音平台火速走红,不仅在于运气,更在于整个团队在内容选择和生产上的不懈努力。广东的政务号“粤省事”、广西的“广西政务”等备受喜爱,在于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办理,让群众充分享受到“数字政府”改革红利。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把群众放在心上的重要性。
“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激活政务新媒体,奋力打造指尖“政能量”,在“一枝一叶”中厚植为民服务的情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更坚定的力量。(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