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零食品牌“三只松鼠”再上热搜,竟又是因为产品质量问题。三只松鼠在“双11”再次大卖之后,多名网友在社交媒体表示,自己购买的三只松鼠零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霉、变质等问题。而三只松鼠也在“挣扎”几天后才表示,“将负责到底”。
这个通过电商渠道发家的零食品牌,曾经随着电商市场的爆发而迅速发展成为国内零食品类的头部品牌。然而,作为一个产品覆盖多个品类、坐拥数百万粉丝的零食巨头,三只松鼠一直以来却没有自己的工厂,而采用代工模式,监管困难,质量问题频发。
当然,三只松鼠面临的难题不仅一个。
随着电商渠道的发展渐趋平缓,三只松鼠的线上销售增长空间变得十分有限,如今转战线下实体店,又面临新的经营管理难题。
困难重重下,三只松鼠该如何突围?
01 第一重:为何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中声称“网购的三只松鼠手撕面包…发霉”,“牛肉粒打开第一包就发霉了”,甚至有称,对于在直播间购买的三只松鼠每日坚果变质发霉,“商家死不承认,说要我寄回剩余未开袋的,如果剩余的也有问题,才退这一单的金额给我你…并且说我已开袋的变质坚果无法作为证据”……一时间,三只松鼠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不过,在舆论持续发酵的情况下,三只松鼠终于妥协,并宣称“对于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三只松鼠绝对负责到底。对于该起事件中的消费者已进行先行赔付,然后将回寄产品送检。”
网友爆出三只松鼠质量问题
对于本轮“产品质量风波”,三只松鼠解释,已经第一时间对相应批次的产品进行了质量溯源,目前暂未检测出异常,同时,已邀请属地监管部门开展全面排查。
不过,外界对于这种说法并不买账,因为这已经不是三只松鼠首次爆出产品质量问题。据黑猫投诉的数据,目前三只松鼠的投诉量已达到1130件,其中关于产品质量问题的投诉最多,包括变质、发霉、有虫子等。
不仅如此,去年11月,三只松鼠还被深圳消委会检测出致癌物超标的情况。其某款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2000μg/kg,而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欧盟设定的基准水平值为750μg/kg。
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时被相关监管部门发现或消费者爆出,三只松鼠的品牌好评度在消费者眼中大幅下降,营收也正在缩水。据餐饮小店连锁咨询研究院观察,三只松鼠在2021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为70.70亿元,同比下降2.23%。
不仅如此,2020年6月以来,被称为“国民零食第一股”的三只松鼠股价持续下跌。在本次产品质量问题之后,三只松鼠的股价仅为39.88元/股,市值预估160亿元,与去年5月份的最高点相比,缩水了200亿元。
三只松鼠股价下跌
02 第二重:都是代工模式惹的祸?
要说,三只松鼠作为一个头部零食品牌,会不知道产品质量对品牌的影响之大吗?倒也不见得。那又为什么会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呢?在可能存在的多个因素中,三只松鼠采用的产品代工模式首当其冲。
三只松鼠是典型的靠营销驱动的品牌,在产品上所下的功夫,远不及其营销。据餐饮小店连锁咨询研究院统计,三只松鼠的推广费及平台服务费在2017年时为2.87亿元,到了今年,仅上半年就用了7.21亿元。
反观其在产品上,长期以来都采用代工模式。具体来说,三只松鼠将产品的生产分层管理,核心环节自主控制,包括产品研发、质检、销售及售后等,而非核心环节则采用外包模式,包括产品生产、物流配送环节,则交由供应商负责。
也就是说,在产品的生产环节,三只松鼠很少直接介入,更多的是让供应商自主把控。很显然,这种模式很不利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加上三只松鼠的供应商比较分散,进一步加大了管控的难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三只松鼠也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提高供应商准入标准、加强评估考核、建立溯源体系等。不过,这些措施终究是治标不治本,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产品代加工”的本质,其产品质量管控就无法像自家工厂那么自如。
三只松鼠产品生产模式
今年以来,三只松鼠进一步优化了其分层分级管理模式,把供应商分为三个层级:
(1)初级供应商在评估合格后建立代加工合作关系
(2)中级供应商通过联合采购、委托加工等方式合作,由三只松鼠掌控关键技术
(3)战略供应商采用“联盟工厂”的方式,结为利益共同体
联盟工厂为今天开始推行的新合作模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资产联盟,即由三只松鼠与地方政府、第三方合作共建厂房;另一种是资本联盟,由三只松鼠直接入股工厂,共同监管产品生产。
按照三只松鼠的计划,今年将在华东地区建成17家联盟工厂,覆盖坚果品类核心产品的生产。不过,擅长轻运营模式的三只松鼠,能否管控好这么多联盟工厂,尚属未知。况且,三只松鼠的产品品类、sku众多,未来是否需要涵盖其他品类,更是对三只松鼠的巨大考验。
三只松鼠上市
03 第三重:发力线下是否救命稻草?
三只松鼠成立于2012年,至今还不到十年时间,但2019年的销售额在百亿以上,也是国内零食行业首个突破百亿元的品牌。不过,今天的销售额并没有进一步上升。
现在的三只松鼠,已经从早期专注于做坚果,发展为今天涵盖果干、肉制品、烘焙等休闲食品的大型零食品牌。当初之所以极力扩大产品品类,增加sku,也是希望借由产品覆盖更多消费群体,提升销售额,扩大营收。
三只松鼠产品
如今看来,扩大品类并没有帮助三只松鼠突破市场的瓶颈,反而在产品线扩大的同时,增加了产品质量把控的难度,屡次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其实,在餐饮小店连锁咨询研究院看来,三只松鼠营收缩减的背后,更多的是电商渠道增长红利的结束以及竞品的冲击。
三只松鼠本身就是一个依靠电商发展起来的品牌,早期很长的发展过程中,是没有线下门店的。依靠强大的营销,三只松鼠在国内的零食界打下一片疆土,成为京东、天猫等平台的“明星品牌”。
不过,当前电商的增长红利已经消失,增长空间大不如前,尽管拼多多、抖音电商等新平台带来新增长,但更多的只不过是渠道的转移,整体电商渠道并没有真正拓宽。加上良品铺子、盐津铺子等品牌的冲击,三只松鼠的销售额出现下降也就不足为奇。
既然线上发展到了瓶颈,线下渠道是否能成为三只松鼠的另一条道路?
就在上个月,三只松鼠提出,未来将重新聚焦坚果,着力于线下分销渠道,后期再将其他精选零食子品牌导入分销系统,计划用五年再造一个“百亿”。
三只松鼠门店
在如何平衡sku和质量管控,如何保证电商渠道与线下分销同步提升上,三只松鼠还有漫长的路。不过,这只顽强的松鼠,并没有在困难面前有所畏缩。产品聚焦,通过联盟工厂提升产品质量,加大线下渠道,三只松鼠选择的这条路将通向何方,相信很快会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