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读者私信给我,说自己跌到了人生低谷,处在最阴暗的时刻,问我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如果有,是怎么度过的?
借着这个话题,咱们简单的聊聊。以下,Enjoy:
01
不要自怜
芒格曾经说过,人类所有的情绪都是有用的,唯独“自怜”没用,而且有害。
人在不顺时,特别容易自怜,抒发命运不济,感慨时运不公,倘若是一位天才诗人,也许能激发一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的诗句。
但是,对于普通人,“自怜”只会把自己变得脆弱,让潜意识也认可自己是个倒霉蛋。
“你用什么来形容自己,你终究会变成什么样子。”这话说起来有点鸡汤,但是诺贝尔得主卡尼曼曾用实验证明这句鸡汤的正确性。
你要相信,所有的标签都是你自己打给自己的。
我看过很多名人传记,他们人生中肯定不少波澜曲折,但是几乎没人用“阴暗时刻”来形容,也许在他们眼中,那都不算什么,只是一种正常波动。
反而是媒体和大众过分解读了,每每还会配上“你内心要强大到不可思议”这样的金句,这种说法一定会让这些名人觉得矫情。
芒格每当遇到有人说了自怜的话,他就会写一个纸条递给对方,上面写着:
“你的故事让我很感动,我从来没有听过还有像你这么倒霉的人。”
芒格在很多公开场合讲过这个段子,他说:
“不要陷入自怜的情绪当中,请保持‘精神卫生’”。
所以,不要给岁月特殊的定义,阴晴圆缺都是一种正常波动,别稍有不顺就当成是“阴暗时刻”,不要主动培养自己对挫折的嗅觉。
02
事儿上见
当然,我不否认,人生有些阶段确实会特别的痛苦。
2000年我刚刚来深圳时,拿着个二本文凭,3个月都没找到工作,钱也花的差不多了,迷茫的不得了。
女朋友也和我分了手,就在这个时候,家里又出了事儿,摊上了官司,有人进去了,还要赔十几万,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毛头小伙,要扛这么多的事儿,压力能不大吗?
那时每天晚上快要睡着时,就感觉心里堵了块石头,呼吸困难,四肢僵硬,还去医院看了,医生说这叫“濒死感”,是抑郁症的前兆,让我一定要注意。
后来我并没有患上抑郁症,甚至可以说,我是一个心理极其健康的人。
当时我就明白一个诀窍,要想不迷茫,一定要“事儿上见”,这不是北方话的常用意思,而是说,你一定要做很多具体的事儿来填充自己。
你如果对大脑的机能有点了解就知道,人的思维就像是一潭随意流动的水,很难人为控制,负面情绪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漩涡,会把你的思维卷进去,你的思维也开始变得悲观和狭隘。
而当你在做具体的事儿时,就能避免这种情况。
因为,但凡你要动手做一件事,总要有个目标吧,总要去想用什么手段去达成这个目标吧?
这么一来,你的思维就会附着在具体的事儿,通过一条条管道,你的思维就收敛了,那滩水也就不会四处乱溢了。
我在那个时候,就是去读夜校,学英语、法律,还去做义工,每件事都有目标,有反馈,也就消解了压力和烦恼。
后来从500强裸辞创业,一开始很不顺利,我就开始写文章、学手绘,也都是希望“事儿上见”,这也帮我度过了不太顺利的日子。
只是,在选择的事情上,最好选择你觉得有价值的事儿,而不是只为让自己摆脱当下的事儿,比如,玩游戏,虽然让你暂时愉悦,但是玩完你会觉得更空虚。
总之,一句话总结,就是让自己为有意义的事儿而忙碌,在这个状态下的人,基本上都拥有粗壮的神经和高亢的心态。
03
依靠自己
很多人都一直在等着被别人拯救,总觉得有个白胡子老头,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等我们,点拨我们从此走上巅峰。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花几万块,去上一些莫名其妙的课程。
不过可惜的是,这个白胡子老头永远不会出现的,所有的一切都要你自己挨。
我曾和一些准备创业的人聊过,很多人说自己有很好的构想,就是缺两个合伙人,一个懂技术的,一个懂市场。
我说:“创业初期,就是技术+市场,那你干啥?”
他说:“我统领大方向。”
这种创业者肯定没戏,因为他把希望都押宝在别人身上,人家懂技术和懂市场的为啥要找你呢?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短视频沙龙,很多人想做口播类短视频,但是又不想自己出镜,其中一位更奇葩,她想做亲子教育类的,自己不想出镜,准备让孩子出镜。
我问她:“你都不想出镜,为啥觉得你孩子想出镜呢?”
她说:“我可以命令他出镜啊....”
其实,这类人很多,想干什么事儿,总想借助外力,就是不想自己动手,这要是能做成事儿,才邪门呢。
以我这么些年的经历,凡事都必须自己躬身入局才行,都必须自己死磕,这是逃不掉的事。
很多人陷入窘境,就是因为总是等一个贵人或一本秘籍,到最后啥都没来,只是越混越惨。
写过《霸王别姬》的作家李碧华,曾说过一句话:
“求人如吞三尺剑,靠人如上九重天。”
李碧华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她的一个朋友,总把希望放在别人身上,结果东靠西靠,发现全都不靠谱,这世上唯一靠得住的,只能是自己。
同样的,当我们遇到一些很难逾越的坎时,也只能自己爬过去,没人能帮你,不会有贵人,所谓“贵人”,就是当你够“贵”时才会出现的人。
明白这一点,你就会少了一些妄念,多了一些心力,你迈出的每一步才能扎实。
04
永远渴望
很多人到了中年就变得灰头土脸,觉得没啥盼头。
说到底,就是失去了“渴望”。
你肯定很诧异,说怎么可能?哪个中年人不渴望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
这其实不是“渴望”,而是“欲望”。
欲望就是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而渴望,是摆脱确定性,追求不确定的东西。
你看那些处在青春期的少年,他们没有稳定的状态,一会儿想当歌星,一会儿又想当政治家,他们一直在探索。
所以,啥叫青春?青春就是充满渴望的那个状态。
当我们不再渴望,就是青春死去的标志。
所以, 为啥老说“油腻中年”呢,其实就是只追求自己确定的东西,对于那些不确定的,不在自己认知边界的东西,要么鄙视,要么抗拒,最后就没有了渴望,只有了欲望。
看到这里,你大概也能理解《月亮和六便士》想表达的意思,一位银行家突然放弃了所有,一心一意要去做一名画家,其实就是在表达这种渴望的状态。
顺着这个角度,我们也能重新理解什么叫“更好的自己”,这不是说去年你赚了50万,今年你赚了100万,而是说,你挖掘出了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一个工程师想变成摄影家,一个大厂员工想变成演讲家,一个公务员想变成旅游博主...... 这些都是在变成更好的自己,而这样的人真实存在,我就认识不少。
我不是让你放弃所有,从零开始,而是想建议你一定要抽出一点精力,去做点你认为不太可能的事儿,这个时代越来越奇葩,没啥不可能的事儿。
我37岁时,如果谁告诉我3年后我会成为一名畅销书作家,我一定会让他滚远点,董事长的报告快把我折腾死了.......可谁能想到这还就成真了呢?
所以,中年人啊,如果你感觉很消沉,那八成是欲望太多,而渴望太少了,社会和环境给你订制了一个套子,让你觉得本就应该这样,但有时我们真应该跳出来,反问一句,为啥不能那样呢?
就像曾经年少无知的我们,倔强、叛逆、反传统,但却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渴望。
05
以上写的东西,你说是鸡汤也好,说是干货也好,都是我的一点感悟,希望能给你点启发,或者能带给你一点共鸣。
最后想说,没人能一辈子都顺顺当当,不过大家只会秀出光鲜的一面。
我的第二个老板,是做法律咨询的,2000年时身价过千万,住豪宅,开豪车。
走路都呼呼带风,特精英范儿的那种,我觉得人要能活成这样得多舒服啊。
有天晚上我去加班,想顺便收拾一下他的房间,打开灯时,才发现他在里面,满脸的泪水,挺尴尬的。
当时我还想,有这么多钱,还有啥不开心的。
后来,我经济条件变好了,也发现,人生就是由一堆破事组成的,就算你财富增加了,物质丰富了,破事也不会变少,真正能活得通透和洒脱的人没有几个。
只不过和岁月交手多次后,知道了,还是把苟且不堪藏起来好些,说出来没人关心,自己老揣着,也堵的慌,还不如装的很笃定、很洒脱。
所谓“态度”就是装出来的一种姿态,只不过这种“装”是有益的,按照“具身认知”的说法,装着装着,别人信了,自己也信了,世界变得和颜悦色,不再阴暗。
来源:良大、身边的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