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最令人反感的沟通方式是什么?”
一个高赞回答:“动不动就给别人讲道理。”
所言极是。
女朋友生气了,讲再多的道理不如一个温暖的拥抱;
朋友找你倾诉,讲再多的道理不如一个暖心的安慰;
客户找你合作,讲再多的道理不如解决存在的问题。
其实你会发现,高情商的人从不拿讲道理说服别人,而是靠共情。
著名心理学家亚瑟说:"共情的实质是把你的生活拓展到别人的生活中,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
1
生活不需要处处讲道理
前几天,华中师范大学戴建业教授在抖音短视频一夜爆红网络,连他自己都感到惊讶。
戴建业教授今年63岁,教了几十年的古代文学,在大学里他早已是“明星老师”,课堂堂爆满,学生为抢课挤破头。
他的课之所以有那么多人爱听,是因为他把枯燥的历史故事,讲得既接地气,又有趣。
他上课的风格,可谓一股清流,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浪漫得要死,好玩得要死。"
然而,戴建业老师的讲座却被有些人质疑,说他到处上节目、讲课、演讲捞钱。
这些人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质问他:
我承认你课讲得好,但是你这样捞钱,有一个文人学者的风骨和风范么?
作为知识分子,你应该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理吧?
戴建业老师反问道:
我夫人得了肺癌,一个月的药费就是5万元,这是我几个月的工资你们知道吗?
丢了妻子,我要文人风骨做什么?
很多人总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别人讲大道理,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文人就应该甘于贫穷,要有文人的风骨。
事实上,你没有身处别人的境地,你就体会不到夫妻两人相濡以沫的感情,靠知识获得正当报酬,有何不可?
庄子有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我们每个人经历的故事,看过的风景,爱过的人都不一样,所以很难凭自己有限的思想储备去说服别人的价值观。
所以,那些不分场合处处给别人讲道理的人,一开口就输了。
只有你能够与他人产生共情,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才能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2
生活需要有共情的能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只有你走进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主动用当事人的眼光、态度看待问题,你就有了共情的能力。”
著名畅销书作家欧文曾经与一个身患乳腺癌的女士进行了交流,这位女士谈起了她亲身经历过的故事。
这位女士从青春期开始就和父亲关系不好,但她一直希望能缓和这个关系。
所以,她非常期待父亲开车送她上大学,这可以让父女两人单独相处几个小时。
可当父亲真的开车送她了,她却觉得很郁闷。
为什么呢?
因为父亲这一路上总在抱怨,说路边的小河太脏了,满是垃圾。
而女儿看着小溪明明没什么垃圾,还挺有田园风情的。
她觉得和父亲没法沟通,只能沉默。
后来,她有次故地重游,这次她自己开车,才发现,道路两边各有一条小河,从驾驶员的位置上看过去,另一条小河确实很脏。
但是,当她终于学会从父亲的窗口看世界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父亲去世了。
其实,上面这个故事里的女儿要做到共情很简单,换个位置就好了。
有时候甚至不一定要真的换位置,当初这个女儿只要多问一句:爸爸,我看小溪挺干净的,你怎么会看到垃圾呢?
这样女儿也就不用抱憾终身了。
可是,生活中很多人通常都会犯的一个错误,我们常常缺乏耐心,在还没有倾听和了解别人的时候,就给他们下了判决。
而共情却能把我们带入一个可以相互理解的亲近空间,在那里可以合情合理地进行想法与感受的互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我们自己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所以高情商的人都有着较强的共情能力,在与人沟通时,能够真正做到感同身受,不会让人感觉到不适。
3
怎样做到与他人共情
有“情商之父”之称的丹尼尔·戈尔曼说:“共情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也是人类天生的能力,但是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那么我们怎样做到与他人共情呢?
1.懂得尊重对方,关注对方。
放下我们的手机,不要三心二意,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身上,看着对方的眼睛,用你的身体姿态表达对他的关心。
2.学会照顾他人的情绪。
在与他人沟通时,当你学会了照顾他人的情绪,你就不太可能说出难听、出格的话出来,从而做到好好说话。
3.认真倾听他人的心声。
在与他人交流时,我们要克制想表达自己的欲望,多听听对方的心声,把大半的精力放在听懂他人上面。
4.真心地对待他人。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共情的目的是为了对方好,而不是仅仅满足自己的需要,所以我们要有一颗真诚、善良的心,用生命影响生命。
4
写在最后
人生在世,不要总想着给他人讲道理,在口舌上占了上风,在感情上必失去了人心。
当你没有感同身受时,有的只有冷暖自知。
心理学家亚瑟说:“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所以,当我们拥有了共情的能力,才能打开另一个人的世界,听到他人心灵深处的声音。
(我的微信公众号:于行在路上),愿您拥有共情的能力,在帮到别人的同时自身也感受到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