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德克的场景。
小屏幕,1080P蓝光画质,暂停,播放功能,中英文双轨免费转换解说,没有便携式播放设备。
只能老老实实地坐在茶几前,对着那台屁股略大的电视,目不转睛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镜头。你看,明明只是数年前的事,明明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处于千禧年的开头,却扑面而来这样一股化不开的年代感,一股仿佛经历了万千年岁,才能沉淀出一面这样的隔阂,而这不过几年光景罢了。
尽管画质并不优秀,但德克长发飘飘的样子还是那样清晰,在高低位背身拿球的姿势还是那样让人熟悉——那带着欧洲人特有的优雅和德克本身的节奏感的持球动作,翻身后抬起的那一只脚,吐出的舌头,还有身上蓝白色的球衣。
现在仔细回想起来,这些德克身上标签式的动作,不也正是我们的记忆所铸就而成的吗?
后来再回过头看,那些个由篮球陪伴着的青春岁月里,那抹蓝白色的光芒,占据了多少情绪,多少喜怒哀乐都随着这抹颜色跌宕起伏,都是难以辩驳的过去了。
我时常会和朋友们提起的一句话是,或多或少,男生的青春都和某项运动有关。我在初中时第一次正经的接触篮球,那是为了和小学时连规则都没有弄清楚的玩耍区分开来。至少在初中,我知道了大部分关于篮球的规则,走步、二运、打手等最为基础的名词,一下子就把这项运动放在了“专业”的坛子上。
这大概是一个男人一生的某一个缩影,为了自己热爱的事去努力钻研和学习。不过这样的热爱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对于我而言,初中时的篮球生活,从一开始也并不是源于兴趣,更多的,是一种同龄人间的社交手段,且由于场地的便携,这样的社交活动显得格外轻松和有效。
我到现在还能够清楚的记得,在初中入学的第一天,我们班未来的班长,在看了看我发育较早的身高以后,咧开嘴,一边笑着一边扭头对他的朋友说:我找到我们班的中锋了。天,那时的我连中锋的概念都没有弄清楚,但是为了回应这个陌生同学的热情,我还是装作明白的样子。
我点了点头,回应了他不算请求的请求,也回应了篮球的那扇大门。说一句听起来有些中二和严苛的话:为了我即将到来的三年初中生活,篮球这条路是没法再回头了。
由于起步比别人晚了不少,零基础的我在球场上只能干着蓝领的活。也正是这样几乎为零的篮球基础,才能在某种程度上给我一个科学的学习氛围和机会。
毕竟我们都知道,有些习惯一旦养成了,可能就要陪伴终身。
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我开始大量观阅篮球的教学视频,那时还没有所谓的快手和抖音,篮球视频也不像现在这般花里胡哨和炫技,反而是保守的学院派居多。一些基础的球感练习,投篮姿势的学习,内线的基础脚步,还有空间区域的利用……
尽管很多视频的模板都借助了NBA的球星,像我们耳熟能详的奥拉朱旺和他的梦幻脚步,或是已经退役的吉诺比利和他的诡变迷踪步,再或者是德克的金鸡独立等等。这些“居庙堂之高”的球星,在专业人士的解读下,也能拆分成一个个基础的动作和意识,同样能够从中汲取自己所需的知识,或者是一点小tips。
认真的学习,和时间充裕(即便不充裕也要努力让它充裕)的练习,渐渐的,我也能够和学校的高手们同场竞技了,也能够借此机会认识很多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在这个青春刚起步的年岁里,生活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课后的打球时光,还有打完以后和汗流浃背的朋友们,在小卖部买上一瓶冰镇可乐的满足感。
再或者,课上偷偷看两眼NBA的赛况,看一看自己喜欢的球星今天又砍下了什么数据,讨论一下昨天的五佳球,小霸王是否又“力劈华山”,大姚又在内线晃飞了哪个内线悍将,科比今天又绝杀了哪支球队,幼年的勒布朗又飞在了哪道天际线上……
生活有那么多的乐趣可以言说,但那都是在成年以后才有机会去体验的事情。在条件、物资和自由都极度匮乏的青春岁月里,这样简单、带着点小男生的无赖、带着点离经叛道的刺激、又交织着弥足珍贵的友情的小事,总归是撑起了人生的一片天空。
未来过于遥远和庞大,我们没有玛雅人的预言,或许也并不需要那样的预言。活在当下,这样一个在成年后无数次提醒自己、提醒旁人的话,也只有在那样的年岁里,才能自然而然地实践它罢。
从初中到高中,再到高中毕业,我对篮球终于从社交属性的利用,转变为一种热爱,转变为一点点自我价值的实现。随着技术的打磨和精进,自然而然地,对自己的要求在日益提升。“快乐篮球,佛系比赛”逐渐被骨子里的好胜心所取代,篮球,渐渐带着它竞技的本质属性,成为了我平凡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在这个时间跨度里,NBA同时也在更新换代,在连续两年的黄绿大战以后,勒布朗东游迈阿密黄金海岸,小牛开始了他们传奇的总决赛之旅,德克拿到了戒指,也拿到了岁月的痕迹……直到勒布朗回到克利夫兰,再西行天使之城;宇宙勇士的成立和落寞;多伦多北境之王的登基,那又是另一个时代的故事了。
时光总是喜欢这样,不经意间就把你熟悉的事物变得陌生,不经意间就带走几样你本以为不会离开你的人或事。直到那一刻真正到来时,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德克真的会退役,原来你真的要去社会上摸爬滚打,直到沾满风尘。
正如现在写下这一行字的我,从一名初学者、变为一名篮球爱好者,再到篮球文章的撰写者,你说这其中有多少契机可能会摧毁这一切,又有多少个机会能更进一步。那都是平行宇宙才能知晓的奥秘了。
前段时间,王坚受央视《朗读者》节目邀请,回忆了阿里云的创业史。他平静地说:“阿里云是拿命换来的”。
能用命换来梦想,未尝不是幸事。
君不见,在无数个平行世界中,疯人院里的麦克墨菲最终都越狱失败,被医生切去前额叶,再无还手之力。
虽然老友们各奔东西、再难聚首,至少我还能够打球;虽然写作这条路充斥着孤独和落寞,至少我还能够写自己想写的球星和故事;虽然未来依旧漫长,至少当下的我,还能够清楚的感受到生活的脉搏。
而这,大抵就是生活的本来面貌罢。
我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德克的场景,戴着发带,长发飘飘,五官立体,眼眶深邃。
这名穿着41号球衣的大个子,在高位接到了特里的传球,他转身背筐,运了一下球,在感受到防守人的位置以后,翻身撤步抬脚,篮球划过了一道优雅的弧线,空心入网的声音传到了大洋彼岸的电视机前。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就在未来的某一天,他要率领一支首发小前锋赛季报销,球员平均年龄30岁往上的队伍,去对抗全联盟最佳阵容里一半的球星;他不会想到,在经历了06的惨败、07的被黑八等一系列惨重失利以后,在11年几乎无一人看好的情况下,脱下那顶“软蛋”的帽子。
那时的他不会想到,就在未来的某一天,他会站在球场上,接受全世界观众的掌声和欢呼;他不会想到,库班会在全世界面前,拿着话筒,为他说一段最特么牛逼的宣言和演讲;他不会想到,这座他守护了21年的城市,会有一条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甚至还有一座他的雕像和以他名字命名的节日。
他不会想到,就在1998年,他进入联盟的第一天,就注定了在未来要背负着某个小孩的青春年岁和篮球时光。
“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眼泪表达出的那样深的思想。——华兹华斯”
生活从来平凡,梦想却不简单。
我仿佛又回到数年以前,那个洒满落日余晖的街道口——
“嗨,打会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