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下旬,津巴布韦籍清华大学在硕士生吴俊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彩县化石乡台湾村与村民交流。
新华社记者曹力摄新华社合肥1月11日电(乌俊杰)我并非脱贫方面的专家,但和许多政策研究学者一样,在回顾过去数十年间中国实施脱贫战略的统计数据和推行机制时,总觉得要下一番功夫深入研究相关内容。
数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每当在学术讨论和日常对话中谈及这件事,我都赞不绝口。我仔细地记录着这些人及他们的故事,因为他们每一个人都承载着梦想和希望。
作为政策研究学者,单记录和讲述远远不够,否则这些数字就会缺乏真实性,变得虚无缥缈。每次我说出这些数字和话语时,它们都显得单薄无力。
终于有一天,这些数字真实地呈现在我面前。
我在清华大学已学习和生活了两年,并且参与了清华大学的田野调查。我曾和一个青年学者团队被分配到重庆,亲眼见一见那些摆脱了贫困的人们。
我们第一站去的是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小学教室。在那里,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说说笑笑,很快和他们熟悉起来,开始无话不谈。
起初我们问了些简单的问题,比如“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喜欢学校的哪些方面”等。接下来,随行的新华社记者开始问孩子们一些更复杂的问题。
“你注意到村子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吗?”他们问道。
从这个问题开始,我就几乎跟不上他们的对话了。从整个村子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学校提供的午餐补贴,孩子们的回答包括了很多方面。
有两件事触动了我。第一件事是,当我正在想“医疗保险”用中文该怎么说时,一个胳膊缠着绷带的小男孩加入了我们的对话。借助翻译,这个小男孩非常细致地讲述了他在玩耍时受伤、去医院和报销大部分医药费的事。
公共医疗保险和补贴是中国政府为人民提供的对于工作和资产的保障,而在一些其他国家,去医院看病可能会花费很多救助金、扶贫补贴和小额贷款。因此,这个小男孩所经历的一切远比他自己能够知道的意义更大。
第二件事是和另外一个小男孩的谈话,他说想出国留学。贫困的本质,是选择权受限。当孩子们5年前还盼望着去一趟省会城市,如今却梦想着出国看看世界,这很能说明是真脱贫了。
2020年12月下旬,津巴布韦籍清华大学在读硕士生乌俊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与村民们进行互动交流。新华社记者曹力摄
我下车时,一位女士笑着迎接了我,她略微有些紧张地同我握了握手。她的手跟我母亲的手一样,柔和又温暖,因长年劳作显得厚重。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很早就去世了,她之前经营一个杂货店,来维持自己和儿子的生计。从她的话语中,我能感受到她曾经的辛酸。
她指了指我们身后那座漂亮的房屋,是由政府建设的旅游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在这里,中国脱贫措施环环相扣。
首先,政府从贫困户那里购买旧房屋,然后建造质量更好的、与新工业基础设施相配套的新房屋和住宅区,然后以便宜的价格将这些新房屋出售给贫困户,并提供额外的补贴。就这样,新基础设施建立起来了。
这意味着那些村民不仅获得了具有更高资产价值的固定资产,提高了他们的财务安全性,还能在整个交易中得到一笔净利润。
除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外,村里还建设了新的旅游基础设施。村子的悠久历史和脱贫攻坚的新故事完美结合,吸引了很多游客来访,游客又带来了更多的收入和工作岗位。
迎接我的这位女士就因此获得了新的工作。她是一位清洁工,负责清扫她所在的社区。当谈到她的儿子帅不帅、有没有努力工作、生活过得怎么样时,我们都笑得很开心。
“我儿子有了女朋友,他非常高兴。”她告诉我。她的答案十分轻松明快,丝毫没有负担,因为她的生活丝毫没有所谓“代际贫困”传递的阴霾。
后来,在向另外一位店主招手时,我又看到了同样亲切的笑容。
她邀请我在火炉旁坐下暖一暖手。我们关了摄影机,开始谈笑,聊到她皮肤保养得很好。我还从她那里买了栗子。
然而,一位随行记者提出的问题让我们了解到她的生活曾经有多不易。她的父亲是聋哑人,之前一直靠她和丈夫的工资养活。但是,和我之前遇见的那位女士情况一样,大湾村建设的基础设施帮助她们一家三代人摆脱了难以承受的贫困。
2020年12月下旬,津巴布韦籍清华大学在读硕士生乌俊杰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与村民们进行互动交流。新华社记者曹力摄
当被问及新年计划时,她的脸上浮现出了我熟悉的那种轻松的笑容——它让我想起,有一位老人拥有同样的笑容,他的生意非常忙碌;它让我想起,一位年轻农民在抖音平台上的笑容,他依靠政府补贴开始了电商生意,并融入了新的网络社区;它也让我想起那些村民们共同的笑容,那是告别贫困后露出的笑容。
从这些笑容中,我可以看到中国人民对政府的信心,因为他们的政府在脱贫攻坚战中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要知道,在其他国家,脱贫往往只停留在经济层面;而在中国,脱贫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与贫困作战。(注:乌俊杰为津巴布韦籍清华大学在读硕士生;此文译者为曹鹏远、高晓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