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深入采访,捞一些新鲜的故事,必须翻山越岭,才能看到生活里的浪花……”本文作者深入生活,实地采访,通过“名人”李应川一家山上山下的生活变化,将一个移民村的脱贫攻坚战做了全景式的反映,见证和感受了我市在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壮举中的历史性成就。
太阳出来喜洋洋 生活一天一个样
——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的美丽蝶变
旱了三年,奇怪的是,2015年的那个夏天,暴雨就在古浪横梁山“安家”了。
半山上建房、半山上耕作,一落雨,泥石流、塌方频繁。更让人惆怅的是,平日里就是“人在山上,路在天上”,这一场雨,更是将羊肠的山路模糊了经纬。分布在山腰间被一块块石头切隔得七零八落的庄稼田漾在泥水里东倒西歪……
李应川拍着大腿蹲在泥水中嚎啕大哭:十年九旱,剩一年雨水多点,还把庄稼淹了。世上的穷人多,哪一个就像我?
横梁、干城、新堡等8个乡镇是全县基础条件最差、生态最为脆弱、贫困面最大的地区。这些地方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基础设施难以配套,生存条件十分艰苦,扶贫攻坚形势严峻。
铁柜山、中大沟、石达板……一个个深居祁连山腹地的村庄,单从名字就可感受其自然条件。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杂、扶贫任务重、脱贫难度大,“贫困”一直是这里的代名词。
干群齐心摘穷帽,天翻地覆变模样。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古浪县。前一晚,一场大雨给八步沙林场带来了灵气,沙子变得温润,空气清新澄澈,树木更加葱郁。放眼望去,青黛的沙漠绵延起伏,蜿蜒的小路时隐时现……前行,富民新村青砖红瓦的村居掩映在桃红柳绿中,一座座日光温室大棚鳞次栉比……李应川家窗明几净、新式家具、电器一应俱全……总书记脸上笑意融融。
改变“半山村”命运的,是一场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脱贫伟业。
立志扶贫,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
一
“老李,年货办了没有?”2017年腊月,乡上干部第三次来到李应川家。看着缸里浑浊的水,簸箕里几个干裂的馒头,几个后生眼里浸出泪花:“咋,还舍不得这鸟不拉屎的地方?树挪死人挪活,活了这么大岁数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又一次讲政策、算账对比,让李应川在手机上看山下新修的房子。
“搬、搬、搬!”李应川再不执拗了,娃娃们说了,政府给了这么好的政策,不搬以后受罪可没地说去。
搬下山前李应川一家居住的土坯房和现在砖瓦房对比图
一场让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的易地搬迁生态移民工程拉开序幕。2018年开春,选了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李应川一家把家当搬上汽车,带着儿孙浩浩荡荡向山下开去……
说起李应川,大家已经不再陌生。
2019年8月21日,对于李应川一家人来说,意义非凡。这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视察,与全家人坐在搬迁的新居里拉家常。
总书记的深情厚爱、殷殷嘱托,李应川铭记在心。总书记走后,他家里每天围满来访的干部群众,大家都想沾沾喜气,用他的话说:“我一下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想握一握我这双被总书记握过的手。”
“横梁乡大石头多,没有平地光陡坡;下雨两天起大水,天干三天没水喝。”搬迁之前,李应川一家人一直居住在干旱贫困的横梁乡山区。搬进了新家,住砖瓦房、喝自来水、走水泥路,他还参与到“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中,建起了蔬菜大棚,收入有了保障,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
针对往哪里搬的问题,古浪县充分论证,根据水资源条件、区域内自然禀赋等比较优势、可开发土地和产业发展可能性等资源要素条件,选择了在黄花滩戈壁上开发建设生态移民区。
针对怎么搬的问题,古浪县将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城乡融合等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移民搬迁。
在搬迁过程中,整合易地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生态功能区补偿、扶贫专项等各类项目资金,减轻移民的经济压力,每户搬迁群众自筹资金1万至2万元即可安居。
按照完全干旱山区整乡整村搬迁、水川河谷区行政村内就近安置的思路,南部高深山区6.24万人在黄花滩安家。富民新村便是其中之一,南部山区8个移民乡镇的1379户4580人安置于此。
李应川和乡亲们,从此结束了与大山相望、与贫困抗争的日子。
二
曙光初现,一张犁铧静静伫立在院落。
戈壁滩崛起的一座座温室大棚代替了一块块不大规整的山地,磨得锋锐的犁铧不再派上用场,李应川小心地收起来。
从山区搬到川区,老李和大多数老百姓一样心里一直犯嘀咕,未来啥样?
一天,远在西藏打工的儿媳打来电话:“爹,在拉萨的超市,看到了‘古浪香瓜’。”李应川不信,乡亲们种的香瓜能跑到千里之外,价格还比地头翻了十几番。
事情是真的,也就这么巧。村里致富带头人胡中山建起了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发展肉牛、肉羊养殖和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等设施农业项目,在戈壁滩上种出的香瓜皮薄色绿汁多,已经供不应求,远销十几个省会城市。
红的柿子、绿的辣椒、紫的茄子、黄的乳瓜……李应川家的大棚里也是满园春色惹人醉。开春就能吃上新鲜蔬菜,活了几十岁的李应川开了眼。一年一个棚收入2万多元,真是过足了数票子的瘾。
有了产业,贫困户的创业原动力被激活了,大伙种菜的种菜、养羊的养羊,打工的打工,当老板的当老板,激情爆棚,日子红红火火。
“从山上到山下,居住地点变了,生产、生活形态都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胡中山说,放羊娃、放牛娃都成了田秀才、土专家,新型职业农民、农民合作社这些都不再是新鲜词儿。
对古浪县政府和当地村民而言,搬出高深山区只是第一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强化“造血”功能,才是根本出路。几年来,古浪县整合东西部帮扶资金和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700万元,建成高标准养殖暖棚10座,带动贫困人口30余人就地就业,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85万元。
这些数字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红利。
三
对刚搬下山来文化低、技术弱、没资金、发展产业心里无底的村民,富民新村党支部又有了新招:入股分红。145户贫困户将2万元产业补助资金投入养羊专业合作社,年分红29万元。将100万元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入注众谊农牧合作社发展牛产业,年分红8万元;将中央财政50万元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入注恒健养殖合作社发展羊产业,年分红5万元。以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3万元。
古浪县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高标准日光温室建设项目一角
同时,还引进陕西海升集团,建设12万平方米智能玻璃温室1栋,年生产番茄2700吨,培育优质种苗1800万株,提供就业岗位400个以上。引进项目建设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基地,建成高标准示范日光温室1000座,配套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恒温保鲜库等,种植火龙果、草莓、彩椒等高端果蔬,产品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和中亚等地……
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富民产业培育、政府政策兜底,该村累计脱贫1095户3736人。2020年底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2元,较2018年增长31.53%。2021年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富民新村,成为了全县戈壁农业发展示范样板村。
“挪穷窝、斩穷根”绝不是口头上说说。
四
富民新村位居哪里?古浪县北部沙化比较严重的戈壁滩。
戈壁滩有啥好?能利用太阳能资源的独特优势。
得益于光伏扶贫政策,老百姓屋顶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不但家里的电磁炉、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都靠光伏发电供电,剩余的电还能卖钱。
“每年能返还3000多元的电费补助。”老百姓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极度认可。
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同时,富民新村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使“光”与“农”碰出效益,2020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1.15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52元,2021年预计收益达200万元以上。
“脱贫攻坚”这场战役,让农村、农民、农业重新“洗牌”,棚中的牛羊、园里的果菜、曾经撂荒的戈壁滩……这些乡亲们眼里再普通不过的事物,为他们铺开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子。
太阳出来喜洋洋,生活一天一个样。辣椒吊绳、施肥、温室通风……适应了新生产的李应川再也不想“半山村”生活的日子。
五
想了无数个白天,梦了无数个夜晚,新房终于可以入住。
2018年8月,在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中,古浪县干城乡富民新村建成,老百姓胳膊上挎着白馒头、手里拿着红丝绸,扭着秧歌“闹”新房。
通水、通电、通路、通天然气、通公交车,学校、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一应俱全……移民群众的生活大变样。
在富民完全小学,孩子们的歌声、欢笑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操场上,棵棵小草东张张西望望,看着年轻的体育教师侯树成带领十几个孩子踢足球。传球、运球、助跑、射门……足球该有的技术动作,孩子们全都会。他们踢得带劲、跑得有力。
富民完全小学校长董胜业说,总书记视察后这三年来,学校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说,2020年县上投资270万元建成富民完全小学人工草坪足球运动场,聘请天马足球俱乐部开展了2020年全县校园足球裁判员培训和富民完全小学足球技能训练,成功举办了2020年全县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
教育扶贫的红利犹如春风,所过之处,花红了,草绿了,人笑了……
再不为用骑驴送孙子上学,还是推着自行车拖着孙子上学发难的李应川解放了自己,他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致富。
六
“喜鹊喜鹊叫喳喳,门上来了姑妈妈。”晨曦照亮静谧的村庄,起床推门,李应川看到几只花喜鹊围在树杈上跳来跳去。
“快起来,老婆子。”李应川催着老伴儿起床:“门口喜鹊叫喳喳,家里要来客人哩。”
“自从总书记来家里后,哪天没有客人?”老伴笑着。
“李哥,道喜了。”话音刚落,富民新村党总支书记张延堂一脚踩进门槛。
这几个月,李应川家迎来了两件大喜事。
第一件事,今年年初,李应川将自家的羊养殖规模扩大到200多只,谋划已久的养殖合作社初现雏形。
第二件事,5月21日,在富民新村党总支部会议上,李应川正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别看我60多岁了,正是大展手脚为群众服务的好时候。”李应川打算,抓紧落实养殖合作社场地建设,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富民新村设党总支1个,现有党员123名。在张延堂的带领下,富民新村党总支形成了支书领富、党员带富、能人带动、人才助力的良好氛围,书记领办4个项目,党员领办36项任务,致富能人牵头成立12个合作社,挖掘出36名种养殖技术能人、“土专家”“田秀才”。
“党员好比种子,群众好比土地。我们要在群众中间生根、开花。”张延堂说,在富民新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历程中,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实施,都有村党总支的论证引导,每一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有村党总支的坚强领航。
村班子从软弱涣散到团结有力,村容户貌变得干净整洁,群众致富路子越走越宽,乡俗民风持续好转,乡村振兴基础更加坚实……今天富民新村的人们,正在为每个人心中的小美好悄悄奋斗着。
七
前不久,富民新村两位名人——李应川和张延堂双双赴北京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他们佩戴荣誉奖章的照片刷爆了朋友圈。
都说,富民新村风水好,李应川纠正说,是风景好。
的确,七月的富民新村美景如画。
驱车在古浪县新堡乡山路上蜿蜒前行,偶尔有拆迁后的半截泥墙和干涸的涝坝池从眼前掠过。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易地搬迁的富民新村,既有田园风光,又具城镇风貌,一排排灰瓦白墙的新楼鳞次栉比,宽敞明亮的巷道干净整洁,绿化带内百卉含英,日光温室星罗棋布……
2020年,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机遇,天津市蓟州区帮扶富民新村发展经济林755亩,栽植山楂100亩,李子70亩,沙漠桃300亩,云朵玫瑰200亩,大沙枣85亩。经济林挂果后,村级经济亩均收入1500元左右,其中60%用于开发公益性岗位,30%用于经济林基地管护和改造提升,10%用于奖励孝老爱亲、美丽庭院等文明家庭,探索走出一条“春赏花、夏纳凉、秋采摘、冬踏雪”的休闲农业发展路子。
昔日,黄沙茫茫戈壁滩;如今,景美人和金沙滩。经过三年的努力,富民新村共栽植海棠、榆叶梅、红叶李等风景树8000多株;发展庭院经济,栽植海棠树、杏树、枣树、沙枣树等1.2万多株。2020年,富民新村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国家森林乡村”。
村里最大的变化,不是外表,而是内在;不是物质,而是精神。李应川说,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了,打牌的懒汉、串门的婆娘少了,农家书屋里、电子课堂上,学习党的惠民政策和农技知识的村民越来越多……闲的时候,李应川也当起了志愿者,专门“逮”丢烟头、扔垃圾的村民。
乡村的夏天,不像城里那么燥热,每到傍晚,村里老人就坐在门口摇着蒲扇,一边扯着闲话,一边欣赏着文化广场上妇女们妙曼的舞姿……蛐蛐啾啾、风儿沙沙、小调悠扬,幸福,在李应川和村民们脸上荡漾开来。
全媒体记者张尚梅 梁俊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