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嫂到了哥哥家中,遇见有几个与娘家侄子素日相好的小厮走来问候侄子的病情,内中有一个小伙名唤钱槐,乃系赵姨娘之内侄。
内侄,即娘家兄弟的儿子。我们都知道赵姨娘姓赵,她还有个兄弟叫赵国基,赵姨娘的内侄怎会姓钱呢?莫非作者表述有误,将赵姨娘姐姐妹妹的孩子,也就是外甥,说成内侄儿了?
我认为误表的可能性不大,《红楼梦》里多处出现过需要称呼“外甥”、“侄儿”的地方,作者的表述均十分准确。譬如第三回,贾母命黛玉去见两个舅舅,邢夫人起身笑回道:“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黛玉是贾赦的妹妹的女儿,称外甥合宜。又譬如刘姥姥带板儿来荣国府,刘姥姥称板儿作凤姐的“你侄儿”,板儿和凤姐同姓,理应称侄儿。
作者对称呼的把握准确度很高,不大可能将外甥误称为内侄。既然作者明文称钱槐为赵姨娘的内侄,那他就应该是她的内侄。那么,姓赵的人为何会有姓钱的侄子呢?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女性,也有与自己不同姓的侄儿,她就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
王娡的母亲名臧儿,是西汉初燕王臧荼的孙女。臧儿长大后嫁给槐里县人王仲为妻,生有一子两女。儿子名叫王信,大女儿叫王娡,小女儿叫王兒姁。
王仲死后,臧儿改嫁至长陵田氏,又生了田蚡和田胜两个儿子。
如此,王娡有姓王的哥哥,也有姓田的弟弟。待王信和田蚡、田胜的儿子降生,王娡便既有姓王的侄儿,又有姓田的侄儿。
《红楼梦》成书于清朝,社会风气与明清时期相同。明清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严拘,不比西汉时期开放。西汉时期的女性改嫁很常见,但是明清时期崇尚从一而终,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改嫁。
明清时期有点名望的家族,既不愿看到自家的女儿嫁两次,也不愿自家的媳妇下堂。《红楼梦》里李纨就是这一风尚的牺牲品,年纪轻轻守寡,便“妾心古井水,誓不起波澜”,绝没有改嫁的意愿。
不过小家庭的女性背负的荣誉期望值低,就没这么多讲究了。《红楼梦》里的尤老娘,娘家和夫家的地位都不高,在丈夫死后,便带着两个改嫁入尤家。
赵姨娘是家生子奴才,她的父母均是奴才,身份低微。如果赵姨娘的父亲死的早,赵姨娘的母亲独自带着儿女生活艰难,她会为了生存而再嫁到姓钱的人家里。当然,也不排除赵母的第一任姓钱,后改嫁至赵家。
赵姨娘有姓钱的侄儿,这里似乎隐藏着一个贫贱女性的一段心酸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