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推荐丨把女儿从沉迷手机的边缘拉回来,这方法起初我也不信
在这个电子设备泛滥的时代,许多孩子小小年纪都学会了抱着手机不放手。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些沉迷手机,那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引导,让孩子正确使用它。
以下来自小沁妈妈的自述:
半年前,我家小沁放学回家后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你知道快乐星球是啥吗?当时的我并不了解这个梗,就回答了一句不知道,也就忘记了这件事情。
之后,当我也开始玩起抖音了,我才愈发发现,我的女儿特别了解抖音里那些时髦的梗,如:
你笑起来真好看
我尿床怎么啦~~
(各位不明白这些的没关系哦,一点不重要~)
这下我才后知后觉,然后发现小沁的ipad上,果然有抖音app。
然后我找女儿聊了聊才知道,在同班同学的案例下,她回家安装了app,并且得到了爸爸的确认(家长模式)。
从此,小沁一发不可收拾地对抖音中毒了。
为了这事,我们特意召开了家庭会议,决定删除她的抖音。但是小沁却发出了灵魂拷问:爸爸妈妈,你们为什么能看抖音呢?
这句话的确把我们问住了,而我们家的原则一贯是,所有家规都是制约每个人的,而不是只有爸爸妈妈要求孩子的。
于是,小沁的抖音还在她的ipad上,而我为此深入研究了一下,孩子沉迷的原因和我接下来怎么做的。
01
成瘾时代
这是个成瘾的时代。
其实,我们也并不比孩子好到哪里去。从烟酒麻将,到逛淘宝看直播,刷短视频朋友圈,假如我们稍微对自己诚实一点,我们或多或少,也会有“上瘾”的症状。
对于育儿,我始终有个坚持的观点,自己都做不到的,凭什么要求一个才几岁的孩子就要做得比我们更好?
因此,面对小沁的爱玩抖音,我反而先花了很多时间来理解自己的“瘾”,明白了自己,才能共情孩子,从而真正从源头解决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也许看到这里会说,虽说我爱刷抖音,但是我不会误事呀,孩子可没有自控力,如果不管,他们就会上瘾并且耽误正事。
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这次我有了不同的想法。我觉得成人的自控并不比孩子更好,而真正让我们“不误事”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需要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孩子玩游戏看视频上瘾,最差的结果无非就是被老师和家长骂,但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就是丢工作,没收入。
这也是为何,我们在休假的时候,我们沉迷“瘾”是更强更厉害的,就像我自己,会通宵追剧。
想明白这点后,我突然豁然开朗了,要让孩子不上瘾,我有了新的“解药”,也许对成人也有用。
02
别考验人性
对抗孩子的抖音瘾,我分了三步走。
1. 多样化策略
“瘾”之所以称为“瘾”,是因为它的无意识和重复性,就是那种哪怕你并没有多喜欢看,但你还是会机械性地无限重复。
要改变这个现状的第一步,其实是在这个“瘾”的现有习惯上,引入“多样性”。
我们允许小沁不卸载抖音,也同意她可以继续玩。不过我在她的ipad上面,更新了一批新的app,我注意到,之前的下给她的益智游戏,她确实都玩腻了。
还有趁着最近暑假,我和先生都抽出了更多时间,带她去上海的各种场所玩耍。
当然,做这些的时候,我还特地关照了先生,不要去强调优劣,这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叛逆。
我们成人思维习惯了要去在所做的事情里面发现“意义”,但孩子之所以会上瘾,就是因为“开心”。
那么我们提供多样化的时候,只需要去让孩子体验到同样的简单开心,这就是“意义”本身了。
所以,戒瘾这件事,首要的原则之一就是别考验人性,没人会不喜欢能够提供开心的来源,这原本就是人的一种本性,是由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决定的。
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扩大能提供相同效果的其他来源,而不是用外部的力量硬逼着孩子去做有意义的事情。
这也是为什么,如果强逼孩子不玩游戏去读书,那肯定会有更大的一轮反噬。
(偷偷和你说,经过帮助女儿脱瘾的这段经历,我和先生的瘾也好了很多。)
2. 折中策略
因为有了更多来源获得“快乐”,那么沉迷于之前那个瘾的时间就会减少,这就是第二步,折中策略。
实际上,切断上瘾,这件事情从来都不是0和1,越是简单粗暴,想要一步登天,问题反而会越严重。
俗话说,“50步笑100步”,但这恰恰就是这个策略的解题思路,就是从原本沉迷的“100步”,退到稍微好一些的“50步”。
像我家小沁之前已有自己可支配的时间,第一反应就是想到刷抖音,但她在体验了其他各种的“快乐”后,她就开开始慢慢地变化,开始并不是无时无刻第一时间都要玩抖音了。
有时候,我也会不动声色地在旁边提醒。当然,这样的提醒都需要注意方式方法,需要“投其所好”,花时间带孩子体验,花时间观察孩子。
到了现在,抖音基本上就不是她的第一需求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强加干扰,她的新鲜劲过了,自然就淡了。
我并不排除这个可能性,但作为父母,对于孩子任何可能的“上瘾”,我都不可能只是观察,所以我仍然坚定地做出了我第三个行动。
3. 发现意义
对于我们成人来说,就像我,对抗自己看短视频的瘾,除了对于自己工作的责任感外,我还有很强烈和明确的,自己为什么而工作的目标感,这也是我自己发掘的“工作意义”。
我们常常说,玩物丧志,其实“立志”也能对抗瘾。
这件事不是直接的解决问题,耽误认为这能从长远帮助孩子学会真正的自控。
虽然小沁的抖音风波基本已经平息,但我一直有意识地和她更多地谈论,我们是为了什么学习,未来我到底想做怎样的人。
虽然她只有7岁,没有那么多生活经验,未来对她来说还是模糊的。
但是我会慢慢开始和她经常进行这样的对话,我知道,她在未来的道路上,不可能只有抖音,还会有各种各样的“上瘾剂”。
我相信只要一个人找到她“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做”,那么就能激发出最强烈的自控力,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诱惑。
这就是我们最近发生的小故事,也是我关于“上瘾”的新感悟。
哲学家伯纳德苏茨说过,
“是游戏让我们在无事可做的时候有事可做,因此我们把游戏称为‘消遣’,并把它们看作是对我们生活间隙微不足道的填补物。但它们比这重要得多,它们是未来的线索”。
当时并不完全懂这句话的含义,经历过这次后,我懂了。
只有从小体验过发自肺腑的快乐,才有可能形成一条与未来连接的精神通道,这能让孩子在未来漫长的道路中,即使身处低谷,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
所以,沉迷不可怕,那是我们每个人“自愈”的精神家园。
但我们需要带着爱,帮助孩子从那里走出来,而且是充满电,更好地走出来,重新鼓起勇气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