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看什么看?!
被我直愣愣地盯着上下打量,刚在越野车里坐好的小锣心里有点发毛,她拧着眉毛,脆生生地冲我提出抗议。
然后她一瞪眼补了一句:看了也白看!
这是我和小锣初次见面结伴同游西藏一开始时,她的标准画风。
而现在呢?现在她正开着车,送我儿子去幼儿园呢!
我把由此展开的这个回忆故事,写成文章《结伴同游西藏:要不是你穿着背带裤,我到现在都还没脱单呢》,结果评论区的友友们纷纷表示要看后续!甚至“谴责”我这么做是很恶劣的——凭啥不把故事讲完?!
按说“背带裤”这个主题引发的事,真的是写完了;并且我至今仍然无比感谢那条背带裤。
难道你们非要看看后面少儿不宜的内容么?
那么,请允许我盗版吴亦凡同学的一句话:
你忍一下,会有点长。
你们可别想歪了!
原创照片:这条背带裤后来出现在美国自驾的旅途中
1,关于那条背带裤
有必要对看过第一篇文章的同学们交代一下背带裤的终极命运。
小锣说到做到,并没有扔掉那条背带裤。
并且后来我们再出门旅行,小锣偶尔还会穿上它。
当然了,这时候我基本上就不叫她小锣了,而是尊称她为“老婆大人”。
好吧,我知道会有不少人喜欢强调“有图有真相”——那就给你们看图。
作为一个超级的哈利·波特迷,上面第一张是老婆在美国洛杉矶环球影城的照片。
这是我们带着儿子去美国自驾66号公路时拍摄的。
顺便说一句:评论区想看正面照的就算了。现在这个世界,保留一点个人隐私本就很难,怎么可能还自己暴露呢?
反正我这辈子是不会玩抖音或直播的,除非带上面具。
原创照片:自驾美国66号公路
原创照片:自驾美国66号公路
我在想:等这条成就姻缘的背带裤寿终正寝后,我就给它弄个框,把它当成一幅画挂在我家的客厅里。
现在我家客厅挂着一个从西藏无人区带回家的牦牛头骨——请注意这是藏族人家养的牦牛,不是野牦牛,所以是合法的。
牦牛头骨的背景是一副印度布艺,那是小锣去印度旅行时带回家的。
回头我把它换做背带裤,或者加上背带裤也行。
同样给你们看图哈。
原创照片:我家客厅的背景墙
2,少就是多
好吧,大家想看的下半场,我们就从大石头之后的事说起。
大石头之后的第一站,是318线的那个5000公里纪念碑——去过的人都知道,这个距离是从上海的人民广场算起;还有骑行客会刻意在这两个端点上拍照留念,来回望自己一路骑行5000公里的云和月、苦与汗;然后深呼吸,向着无人区的腹地或者珠峰大本营继续前进。
小锣站在它面前,穿着那条背带裤。
我说:其实我更喜欢之前它的样子。以前它就是一块公里碑,跟318一路之上无数个公里碑没啥区别。现在添加了这些个构筑物,貌似是放大了,其实是画蛇添足,反而是缩小了。
318线5000公里碑以前的样子
我说:以前那块孤零零的石碑,更真实,也更有力度。
当局者迷——既然进入了进攻频道,老非我不由自主地就老想展示自己,我继续说:现代主义有个建筑大师叫密斯·凡·德罗,他提出著名的“少就是多”,其实逻辑上也是这个意思。
小锣这次没有张口铿铿锵锵地开铁匠铺,她点了点头。
你看,泡妞不但要人品,还要知识呢!
318线5000公里碑现在的样子
318线5000公里碑现在的样子
3,盖上邮戳的明信片
经过萨迦县,去萨迦大寺看了看;然后赶路到拉孜,在拉孜县住了一晚。
打从拉孜县开始,小锣这一路就再也没穿过那条背带裤;即便是到了阿里地区的首府狮泉河,找厕所并不难,她也没有穿过那条背带裤。
我给小锣看手机里存着的几张明信片的照片,那上面盖满了阿里这一路所经过县城的邮戳。
2005年我第一次走阿里时,还保留着老派背包客的做法——每经过一个县城,都会去邮局盖戳;这个戳既表明了地名,也对应了时间,以后查起来很方便。
比如说当年到拉孜,时间是2005年9月17号。
我说:05年是马年。据说释迦牟尼属马,所以藏人们相信马年转一圈神山冈仁波齐,相当于平常年份的13圈呢!
小锣就嚷嚷着要去找邮局:你们背包客以前的玩法并不老派啊,很有意思!
她在邮局买了几张明信片,这一路也开始盖邮戳了。
跟拍照一样——小锣不但爱拍照,拍完还带当场检查效果的,那意思是拍完之后不满意,你还得给我重拍。
所以,人家要是给她盖的邮戳不清楚,她肯定会让人家重新给她盖的。
从拉孜出发,往左是去定日和珠峰;往右是去萨嘎和后续的阿里无人区;我们按原定计划往右。
原创照片:2015年行走阿里时收集的邮戳
4,空气的味道变了
其它就不罗嗦了——比如说去看古格遗址,在札达县没有地方住,就一起在一家小川菜馆里打地铺,人家老板娘也没收我们钱。
比如说在措勤,费了半天劲才找到一家所谓的旅馆,条件简陋到只有屋顶和夯土的床。小锣和我都是二话不说,铺上防潮垫,各自钻睡袋。
真正的背包客是随遇而安的,并不挑剔。
这也算是小锣和我的一个共同点吧。
住在同一个屋檐下,慢慢地空气中多少有了点粘稠的味道;到后来彼此应该都有点跑台的小九九,但却止乎于礼。
倒是天南海北地聊了很多,彼此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聊天,聊着聊着就戛然而止。
那是我拐弯抹角地表达了我还是单身这个重要信息时,说话只会平铺直叙的小锣直愣愣地接了一句:我也没有男朋友啊!
日渐粘稠的空气中,忽然又多了一点尴尬而又温暖的调调,令人心跳加速地有所期待。
窗外繁星满天,似乎伸手可及。
原创照片:札达县壮观的土林
5,“扛大厢”转山的藏民
某天黄昏的时候,我们抵达了塔钦。
苍茫的草原上延伸着一条弯弯曲曲的路,路边停靠着几辆大卡车。从车上走下来的人正忙着安营扎寨——他们是刚刚完成转山准备回家的藏人,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微笑。
我告诉小锣:这种朝圣的交通方式名叫“扛大厢”;很多转山的藏人都是以“扛大厢”的方式来岗仁波齐的。
所谓“扛大厢”,就是一个村子的人包下几辆大卡车,大家一起来神山。车厢里放着衣食住行的各种行李,车厢外挂着叮呤咣珰的水壶水桶;车厢里以高密度的方式挤满了人,以至于不少人在大卡车行进的时候索性将腿伸出车外,晃荡着自己的脚丫子……
大卡车一停,男人们向左小解,女人们则三三两两地向右,走开几步蹲下来方便——她们一例穿着袍裙,能提供很好的遮挡,所以很方便。
这让一直苦于解决方便问题的小锣异常羡慕。
小锣说:下次再来西藏无人区,我就在拉萨买一套藏族女人的袍子,不但十分保暖,还方便!
我说:下次再来西藏无人区,我就不自驾了,我打算跟他们一起“扛大厢”。
小锣眼睛一亮:带上我!一定要带上我!
我很愉快地答应了。
原创照片:“扛大厢”来转山的藏人
藏人的帐篷外,一位少年信手弹奏起了简单的乐器——扎棉。
我和小锣对视了一眼,就不约而同地走了过去。
我们发现彼此相似的频道,越来越多。
很快,我们就和藏族朋友们玩在了一起,我们在他们的帐篷外席地而坐,跟大家对歌。
小锣唱了一首韩红的《家乡》,藏人老阿妈、老阿爸、以及年轻人们都会用藏语跟着她一起唱。
我唱了一首琼雪卓玛的《走出喜马拉雅》,是当年走阿里的时候,跟我的藏族司机扎桑师傅学会的歌。
藏人们纷纷点赞。
小锣看着我,眼睛里闪烁着光。
原创照片:“扛大厢”来转山的藏人,扎起了帐篷
6,第一次亲密接触
阿里无人区的旅行重点,一直都是冈仁波齐。
我们当然是要转山的——两天时间,往返起步海拔4575米的塔钦;顺时针围着神山冈仁波齐徒步52公里,翻越海拔5630米的多玛拉山口。
我有点担心小锣转不下来。
小锣下巴一扬:我倒是担心你转不下来!
这丫头脾气上来时,十头野牦牛也拉不回来——她拒绝了我帮她分担背包重量的建议,其坚决的语气跟初次在布达拉酸奶坊相见,她扔出AA制那句话时一模一样。
就这样出发了。
早上的阳光还很明亮,我把毛巾弄湿了扣在帽子下面遮阳。再度用山泉打湿毛巾之后不久,毛巾就不再软软地在耳边荡来荡去了——用手一摸,毛巾冰凉,里面的水分全部变成了冰渣子。
气温是越来越低了,终于开始大雪纷飞,原本就是高海拔的徒步之旅,变得更加艰辛。
原创照片:神山冈仁波齐的黄昏
到达Drirapuk寺,第一天的投宿点;很多背包客都在这里铺上防潮垫席地而眠。
小锣扛住了第一天,但很疲倦——她早早地钻进睡袋,沉沉地睡去。
我费了很大的劲才煮熟了一包方便面,又抓了一块军用的压缩饼干,一块巧克力,唤小锣起来吃饭。
小锣一皱眉:不想吃,啥也不想吃!
我说:甭废话,赶紧起来吃!明天就要翻多玛拉山口,比今天还辛苦。不吃点东西的话,我怕你明天翻不过去。面条吃光,饼干和巧克力也不许剩下!
小锣坐起身,恨恨地瞪着我,张大了嘴想扔几句话,却啥也没说出来。
我哈哈一笑:姑奶奶,你嘴张这么大,是要喂的节奏么?
小锣接过碗勺:猪才让人喂呢!
这句声音太大,周围的背包客们全听见了,大家乐呵呵地看着我俩。
估计这时候跟人家说我们还不是情侣,都不会有人相信。
小锣嚷嚷了一句:看什么看!
埋头开始吃面。
我忍着笑,想起从日喀则出发时,我盯着小锣的背带裤上下打量,也被她扔过这句话。
这丫头可真是秉性难移!
虽然秉性难移,而且距离现在也没过多少天,但那个时候的小锣和现在的小锣,在我眼里似乎已经不是同一个小锣了。
原创照片:塔钦的火烧云
入夜之后,我被身边哆嗦着的小锣给弄醒了。
应该是小锣的睡袋标号不足,赶上大雪天,加上又是席地而眠,小锣就冷得直打哆嗦。
我暗骂了一句:都这样了,也不叫我一声!
不由分说,我快速地跟小锣合兵一处——让她钻进我的睡袋,把她的睡袋拉开盖在上面,再把哆嗦着的小锣紧紧地箍在怀里。
小锣的脑袋伏在我的下巴下,很快就不哆嗦了。
暖和过来的小锣挣扎了几下,我以为她是要拒绝这突如其来的接触,结果小锣把头拱出睡袋:你是要憋死我么?!
于是,我们完成了最近距离的第一次对视。
啥也看不清,因为几乎是鼻子对着鼻子。
小锣慢慢地翻了一个身。
我再次把她拥在怀中。
这家伙很快就睡着了,留下一个我,一动不动地在旁边失眠。
原创照片:阿里的帕羊,摄影师的天堂
7,并非结束的尾声
转山的第二天,小锣的状态很好。
后来的无人区之旅,我们的状态都很好。
完成无人区之旅回到拉萨,再去布达拉酸奶坊,我们是手牵着手进去的。
好了,这回真的是讲完了这个故事。
再往后,我们一起自由行过很多国家,并打算继续走下去。
#旅行##故事#
关注@老非2020,分享旅行。
文字原创。未经本人允许拒绝任何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