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
金华新闻客户端8月27日消息 记者 陈芮 范煜琦
暑假接近尾声,伴随而来的除了徐徐凉风,还有厚厚的消费账单……
每年暑假都是消费高峰期,这几天,不少家长在朋友圈晒起了账单。
培训消费独占鳌头,旅游消费下降
绝大部分学生的暑假生活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培训班,花销从几千元到上万元。这个暑假,你家娃在教育培训上花了多少钱?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家长。
“乐器400元/节,编程300元/节,游泳300/节,暑假两个月,培训花费1万多元。”这是市区黄女士小学三年级女儿的暑期培训类消费账单,“我们暑期培训花的钱不算多,算是理性报班。”黄女士笑称暑期培训开销是“刚需消费”,“每个家长都希望利用好暑假时间,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报培训班”。
与黄女士类似,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丽丽和丈夫是双职工,把孩子独自放在家或交给长辈带都不放心。暑假开始前,夫妻俩就在家长群里请教,哪个培训班靠谱,哪个老师负责。最终,给孩子报了跳绳、架子鼓、书法、画画,还有英语、数学课程。
“报班架子鼓是因为要考级,坚持学了3年,不能放弃;跳绳、书法是为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文化课嘛,我跟他爸爸不是学霸,孩子只能多补补课,给下半年二年级课程打好基础。”丽丽说,有些课是在品牌培训机构上的,有些课在公益性质的少年宫参加,总花费在2万元左右,自己的培训开销在家长圈中处于中等水平。
琳妈家有两个娃,哥哥开学上初三,弟弟开学六年级,谈及暑期开销,琳妈发了一个无奈表情,留言说:这话题像一把刀。“俩娃暑假花费大概十万元,主要花费在整牙、角膜塑形镜,上体育培训课和文化课网课。”当记者惊叹养娃费钱时,琳妈立马反驳:“这还是少的,往年暑假还得来一次出国游。”
今年受疫情影响,琳妈早早退了一家四口的旅游机票,选择在市域内的民宿住了一周。没有旅行,兄弟俩更多时间用在培训班上。琳妈说,本以为没有旅游,暑期开销会少一点,没想到培训费增加了不少。
“Z世代”潜力释放,数字消费热度不减
直播下单、健身在线教学、网络视频付费、上网课……以电商平台、内容平台等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线上消费,正在延续暑期消费的热度,数字经济消费主力军就是“Z世代”。
“Z世代”,指在1995年到2010年之间出生的人,相比线下消费,他们更热衷网络购物。今年淘宝“818”大促期间,看直播下单的大学生群体展示了他们的消费实力。
零食、鞋子、面膜、美容仪、手机……大三学生小周在淘宝“818”大促期间购买的宝贝,有几十元的生活用品,也有上千元的电子产品。“零食是为了凑单,手机是零点抢券拍的,面膜是在李佳琦直播间跟室友拼单……”说起网购经验,小周滔滔不绝,“比起线下购物,我更习惯网购。”
小周告诉记者,上大学后已经很久没有上街购物了,通常都是与室友们一起看直播、拼单购。她们还喜欢在视频网站看电影、在抖音报网课。小周给记者展示了她的暑期消费清单,从衣食住行到健身娱乐,几乎所有开销都来自线上消费。
8月16日晚,话题“腾讯视频崩了”登上微博热搜榜,高三学生程程在朋友圈发了“给荣耀夫妇交份子钱”。“高考前,没时间看电影、追剧追综艺,这个暑假补回来。”程程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载好各大视频网站客户端,还开通了会员,一口气刷了好几部心心念念的影视作品。“这几天在看《披荆斩棘的哥哥》《中餐厅》,与同学有了新的聊天话题。”
美丽无价, “这钱花得值”
“八月不减肥,九月徒伤悲。”即将踏入大学校门的叶艺说,她的高中好友高考后都在铆着劲儿减肥,希望能美美地上大学。她自己减肥成效颇丰,瘦了12斤,秘诀就是风雨无阻泡健身房。
不过为瘦这12斤肉,她下了“血本”,把攒了三年的压岁钱和零花钱都奉献给了“减肥大业”。一年的健身卡花了1500元,还买了280元一节的私教课,花了近5000元。她觉得,“这钱花得值”,高中学业压力重,没时间锻炼,“脑力劳动消耗能量也很大,往往不到饭点就饿”。
叶艺的教练陈远帆说,自己近两个月的工资都在一万元左右,“有不少学生来上我的课”。陈远帆会从体态和增肌方面为学员设定健身计划,“一些学生长时间伏案上课,多存在脖子前倾、含胸驼背的问题。”
除了健身教练能蹭一波“高考后经济”的热度,理发店的生意也迎来了春节后的第二个热潮。8月21日晚上8时,记者来到李渔路上的一家理发店,9名客人和4名发型师挤在这家面积不大的小店里。
高飞说,这段时间几乎天天加班。“高考结束后,又多了许多学生客人,她们很多是第一次烫染头发。”这几天临近开学,店里来消费的学生党又多了起来。他数了数,在店的客人中有5名是学生。准大学生雯涵做完造型,支付了500元。“这是我第一次正儿八经做头发,想以新面貌迎接大学生活。”
花钱学技能,要当“社会人”
对于浙江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潘雨倩来说,这是她的最后一个暑假。没有毕业旅行,也来不及庆祝狂欢,扑面而来的是找工作的压力。她说,告别“象牙塔”的第一笔大额支出是面试培训费。
潘雨倩的理想职业是老师,不是师范专业出身的她,缺乏授课实操技能。在请教了学长学姐们的成功“上岸”经验后,她花3000元参加了名师三天一对一急训课程。潘雨倩把这笔培训费当做向社会交的第一笔学费。
相比培训面试技能,更多学生在走出高中课堂后就开始培养第一项社会技能:考驾照。各大驾校迎来“学生潮”,市区一驾校教练张德军告诉记者,他从业近20年,已经习惯每年七八月份的忙碌。截止到8月21日,他暑假已带着37位学员拿到了驾驶证。
孙女士一个月前给女儿交了4000元的报名费,后来女儿因为太紧张,科目二没有过,又交了一笔780元的补考费。孙女士说,身边的家长都让孩子去学车,自己是跟风,“都说会开车是步入工作岗位的基本技能。”
橙子43天就拿到了驾照,她美滋滋地在朋友圈里秀起了驾驶证。橙子妈妈说:“高考前希望孩子啥都别管,孩子一读大学就开始着急,他们是否具备独立生活技能。”这些天,她在为女儿整理行李,还准备请假几天陪着女儿去大学报到。
本文来自【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