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牙齿正畸的初衷就是矫正青少年生长中出现的牙缝过大、牙齿互相顶碰等问题。通过佩戴矫正装置,对牙齿、牙槽骨及颌骨施加“生物力”,使其产生特定方向的移动,从而改善牙齿、上下颌、肌肉等口腔组织之间的关系。从1899年正畸界鼻祖爱德华·安格尔提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错牙合分类法”开始,近代口腔正畸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在一百多年的正畸发展史中,人们不断改善矫正器的卫生、美观、舒适程度。如今,矫正器从单一化转变为多元化、个性化,不同材质、不同佩戴方式的私人订制矫正器也早已见怪不怪。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过去,正畸似乎是小孩的“专利”。近年来,随着青年正畸群体的成倍增加,各大诊所出现了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多年轻人希望通过正畸改变微笑时上下嘴唇形成的弧线,既不显露牙龈,又要确保门牙显露超过75%,进而形成完美的“微笑曲线”。实现这一目的,需要医生精准把控每颗牙齿的位置、牙弓的宽窄、牙龈的露出面积,需要不停根据口腔变化调整方案。制作这样一件“艺术品”,往往得耗费两到三年时间,其难度远大于正常正畸要求。
从孩子正畸到成人变美,人们逐渐将牙齿正畸的关注点从口腔健康转移至面部美感。必须看到,正畸首先是健康问题。颌骨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地包天”、龅牙等错颌畸形,牙乱还容易烂牙、引发咬合等功能障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正常生活。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牙齿正畸,难度相对较低,有助于孩子口腔健康。近年来,人们对戴牙套的态度发生变化,原先的“奇怪事”逐渐被接受,折射出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
正畸也是一个关于美的问题。“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早在《诗经·国风》中,中国先民就将“瓠犀”作为美人的标准之一,也就是用瓠瓜的籽来形容牙齿洁白整齐。在西方,一口好牙是身体强壮的体现,更是美的象征。什么才是牙齿的美,答案可能并不一致。但畸形算不上美大致是一种共识,让患者牙齿变整齐也一度成为正畸的主要目标;而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当下,人们对美提出更高要求,很多年轻人希望在“大众脸”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人群中“最亮的星”,哪怕牙齿正畸只能对面部形态做“微调”也在所不惜。更加安全可控的正畸流程,符合年轻人以小风险换取大改变的需求,为这种美丽需求提供可能;相比具有“人工”属性的整形,更加“自然”的正畸似乎成为消费者的不二选择。
(图片来源:公众号“三联生活周刊”)
问题在于,从微笑曲线到八齿微笑,这些是否是美的必要条件?恐怕还得打个问号。以连接颏前点和鼻尖点的“E线”为例,很多人相信上下唇唇峰在E线上或稍后0.5—1mm最美,但这更符合西方人鼻梁、嘴巴较高的特征。以此为标准,约有1/3中国人属于“凸嘴”。事实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造就一种审美倾向,未必有绝对的美丽标准。但在消费主义的推波助澜下,各美其美的包容少了,消费者的颜值焦虑多了,客观推动了正畸市场的火爆,正畸医师也越来越多地与医美产生互动。
当正畸与医美边界日益模糊,我们必须明确,正畸不等于美容,需要专业的医疗技术作为支撑。据分析,由于实际治疗比例占牙齿畸形人群占比较低,我国正畸市场潜力无穷。但牙齿正畸是颜值的生意,更要成为健康的产业。如何提升医生水平、服务质量,如何制定行业规范、加强准入审查,如何明确矫正器材的工艺标准,都将影响到正畸产业的发展前景。
追求美的步伐永不停止,为牙齿正畸投入的花费或将不断增长。从“牙口好,胃口就好”到“齿白三分俏,貌美齿为先”,人们在深化认识的同时拓展着牙齿经济的疆域。但在变美的路上,消费者不仅要防止被无资质机构欺骗、被虚假宣传打动,更应看到正畸并不是解决面部缺陷的万能药,更应思考什么样的美值得追求。理性冷静的选择,将帮助我们收获洁白强健的牙齿,更将成就一张美丽自信的面庞。
这正是:美丽有多种,正畸非万能。
(文 | 白济夫)
| 荐书 |
★ ☆ ★
《与世界谈谈心——睡前聊一会儿》
★ ☆ ★
丨简介丨
继《与时代谈谈心》后,人民日报评论部的“睡前聊一会儿”栏目再推系列读物之《与世界谈谈心》。本书系统梳理了这两年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热点,分为都市、生活、艺文、校园、新知、科技、心理、食饮、光影、风尚10个部分,给读者一个触摸时间、观察世界的窗口。
这个世界的丰富性,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本书所收录的,也只是我们这个宏大时代的吉光片羽。但这些文化现象、社会风尚、思想观念,就像风与水之于大地,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知不觉中刻画着我们的时代。我们尝试从中看到水的走向、听到风的声音,去发现、接受和推动改变。我们希望,瞬间的积淀不要流淌,岁月的馈赠别被消磨,而是在时间的河床上凝聚起沉潜的力量。我们希望,能与读者一道观察、思考,发现更广阔的时代,与社会一起向阳生长。
— “与时代谈谈心+与世界谈谈心”套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