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一个月前,生态环境部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名单揭榜,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榜上有名。殊不知,通州区数年前曾因环境问题被生态环境部督查督办。前后对比反差明显,它是如何炼成这块“金字招牌”的呢?
“我们的法宝,一是持之以恒的努力,二是锲而不舍的坚守,三是全区联动共建,四是上下齐心争取。取得这项国家级荣誉,是全区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健说,近年来,通州区把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作为突出的民生工程,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以“永远在路上”的姿态持续深入开展治水治气治土治废行动。
创斯达科技集团验收通过的环保设施。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荣誉背后历经阵痛
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企业不可缺位。“我们每年环保设施改造投入超1000万元。为达到环保排放要求,我们放弃了硝酸酸洗工艺,对冷酸线进行工艺改造,花费200多万元从瑞典购进酸过滤回收系统,从源头上杜绝了硝酸雾的产生。此外,为配合通州区Vocs专项治理工作,我们从今年2月份以来,积极对Vocs污染治理设备进行升级换代,又投入数百万元对冷轧机配套油雾净化器进行改造。”江苏甬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张培告诉记者。
今年4月,创斯达科技集团(中国)有限责任公司因车间Voc含量较高以及重复利用含有危废的废抹布,被通州区生态环境局处罚10万元。该公司副总经理姜小俊表示,公司即行整改,投入360万元建了三栋密闭屋,同时投资增加环保处理设施,在专家辅导下,这些设施9月份全部验收通过。
“荣誉怎么来的?”张健给出答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打造是不断动态发展的,是易碎品,所以这份荣誉既是干出来的,也是熬出来的。我们熬出了产业结构的调整,熬出了空气质量连续五年全省前列、水环境连续三年全省前列。”
但在5年前,通州区通灵桥区域11家化工、印染企业因暗管偷排等环境污染问题遭到当地老百姓连续举报,被称为该区环境污染“重灾区”,中央环保督察组曾对此督察督办。2017年9月,通州区拿出铁腕治污的决心,将11家企业全部关停并拆除。
三年来,通州区生态环境局牵头,与纪委、检察、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建立履职风险“五联防工程”机制,共开展联防活动60多次,防范各类风险120多个,会商解决疑难案件80余件,对环境违法行为起到了强大的威慑作用。记者从通州区生态环境局获悉,截至今年11月11日,当地针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立案数375件,处罚金额1036万元。
在张健看来,铁腕治污下,虽然税收少了,但老百姓有了蓝天和绿水,居住环境也改善了,此次获得的荣誉也是对老百姓最好的交代。
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
铁腕治污带来的是空气质量和水环境的明显改善。2020年,通州全区空气质量(AQI)达标率85%,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PM2.5浓度31微克/立方米,PM2.5浓度全省54个县(市、区)中排名第八;2020年,全区12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全部优Ⅲ,5个考核水功能区水质全部达到Ⅲ类目标要求,入江支流断面水质持续消除劣Ⅴ类,年度水质在Ⅲ类及以上,创“水十条”实施以来最好成绩。该区环境质量水平和改善幅度也在全省63个县(市、区)排名第七。
铁腕治污只是手段,如何构建绿色生态经济体系是关键所在。“污染的制造者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只有这些企业老板的家人愿意在厂区生活,污染防治才能做好。企业老板是我们打好生态文明持久战的‘同道之人’。而我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者、引领者和污染防治攻坚的组织者,必须时刻热血沸腾,深入一线干出作为。”张健认为。
据介绍,通州区对印染、化工等传统型、资源型产业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对整治无望的落后产能企业坚决予以关停;对可整改提升的企业,按照节能减排要求,引导其通过实施集约化、智能化、高端化的环保技改,降低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产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生态资源、环境质量的破坏和影响。近年来,全区共关停整治化工企业72家,生态红线及敏感区域范围内18家印染企业全部关停退出,排查整治“散乱污”企业61家。
此外,通州区通过实施燃煤锅炉淘汰整治工程,完成了全区35蒸吨/小时及以下所有燃煤锅炉淘汰工作,累计减少煤炭消费总量60.89万吨。同时,当地还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区域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分解与执行,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计划用水户规范化管理。
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发展。结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通州区坚持把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区生态经济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南通高新区、锡通科技产业园和滨江新区的主导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力度,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电子信息、新装备等新兴产业项目,形成国家集成电路零部件产业园、半导体光电产业园等若干个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的新兴产业集群。
当地梦幻岛水天一色美如画。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摄
荣誉只是起点
“要治标治本结合、当前长远结合,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固废处置能力,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通州区委书记陈永红表示,通过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切实优化了经济发展、改善了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了城乡生态品质、增强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能力。
生态立区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天蓝了、水清了、村庄绿了、居住环境变美了,这是我们村民出门就能看到的。”通州区刘桥镇长岸村村民张建国告诉记者,几年前,长岸村可不是这样,河道污染严重,居住环境脏乱差,呼吸的空气也不如现在这么清新。
长岸村是江苏省生态示范村、江苏省水美乡村、南通市美丽乡村,2020年通过江苏省人居环境示范村验收。村干部房燕介绍,该村按照区镇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求,全力建设生态宜居村居,先后实施垃圾分类、厕改、生活污水治理、水环境治理等多项行动,生态环境和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对照《通州区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目标任务,当地融合特色田园乡村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在全力推进“两成示范、村村整治”工程中突出示范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改造农村户厕4.1万座,建成水美镇村27个、美丽宜居村庄160个,创成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
此外,通州区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落实水质监测、巡查管养、活水保质等长效管理措施,打造生态样本河道410条(段),城区实现无黑臭水体。通过生态河道的示范引领,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河长制”的工作成效,“水美通州”的生态名片越加靓丽。在农村,该区积极贯彻落实《南通市农村河道疏浚整治三年(2018年~2020年)行动计划》精神,高标准治理农村黑臭河道144条,实施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水环境面貌。
“拿到荣誉以后怎么干?”张健表示,“这只是我们的起点,同时也是支撑和召唤。我们要拿这个荣誉召唤我们的环保人以及百万通州人,让大家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战略任务,通州区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据悉,通州区从制度上进行完善,构建起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系列保障机制。
通州区提出,将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为目标,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切实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现代化,努力打造工业发达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通州样板”。
(责编:唐璐璐、吴纪攀)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