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务差位面]作者:龙
对于经常看军队、军训经验、国内外兵役电影作品的同学来说,教官经常成为有趣的八卦中心。(莎士比亚,温斯顿,军事训练,军事训练,军事训练,军事训练,军事训练)
▲记得卧谈时八卦过的教官和老师吗?
教官的每一句经典名言都会成为以后很长时间的一段谈资,哪怕对学员的咆哮,脏话粗话,大家学起来也乐此不疲。
▲模仿班主任时被抓住过吗?
那么 ,为何军中总是流行咆哮体呢?今天军武菌就和大家来聊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咆哮有时是为了让你活命
说起我军的咆哮,非李云龙代表的我军莫属。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优秀电视剧,《亮剑》中的角色让广大影迷爱之入骨,特别是李云龙同志,他哪些粗话,不仅不让人尴尬,甚至听起来是那么顺耳舒服。
PS:这句话虽然过瘾,不过可千万不能当真哦!任何时代,学习都是提升自我的便捷之路。
在抗日战争的大环境下,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或许说在严苛的战争环境下,新兵也许还未经过严格的训练就需要走上战场,这个时候如果耐下心来一点点的教,那反而可能断送了新战士存活的机会。
当然“度”是永远要把握好的,为了让战士活下来而不时说两句粗话,和封建旧军阀部队的长官肆意殴打、体罚、乃至杀害士兵的行为完全是两回事。
像这样被抓来的壮丁,虽然名义上也算“入伍”,但是完全没有相应的战士待遇,在长官眼中,他们甚至不如“牲口”,这样的“兵”自然没有任何地位可言,他们的尊严与生命也不会被重视。
像泰军这样明显属于虐待士兵的恶劣行为,在人民军队当中自然也是完全禁止的,因为这已经明显超出了管教需要。
▲原则一定要讲
所以,存在即有合理之处。战时一定的粗放式管理,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战士的作战能力和士气,缩短训练周期,及时作为兵源补充。并且严苛甚至苛责的教官,对战士未来适应战场,是利大于弊的。
还记得《兄弟连》中那位令E连弟兄们上上下下都十分讨厌的索贝尔连长吗?尽管他曾多次刁难手下官兵,但是温特斯少校在战后的回忆录当中还是承认,如果没有索贝尔的严格督导,E连的技战术水平恐怕就要打折了。
▲一码归一码,索贝尔是很讨厌但也有贡献
“尽管索贝尔一身毛病,但是他逼着连里的每一个人都成为能打到希特勒老巢的精英战士。在这个意义上,赫伯特·麦克斯威尔·索贝尔通过赋予部队以统一的意志‘缔造’了E连。”——《亲历兄弟连·温特斯少校回忆录》中译本p24
▲气温超过32度士兵不出操
如果像对岸的国军一样,一味的迁就新兵感受和舆论风向,而不惜一再削弱训练标准,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我认为这并不是真的为谋战着想,而是一种变相的对新兵和军队不负责任的行为(当然,这样下去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
美剧《血战太平洋》中这位老士官教训新任菜鸟少尉的话,虽然粗俗了一点,但有了这次教训,这位新军官之后再拿枪口指人的危险行为就收敛多了。
咆哮与学规矩
说起外军的咆哮,不少看过美国大片的网友都一定对美军教官顶着士兵脑袋破口大骂,唾沫星子满天飞,亲戚家人全问候的场景而印象深刻。
▲一骂成名的李·艾尔米教官
《全金属外壳》中所表现的场面与真实的美国海军陆战队教官训人相比,不但并不夸张,甚至还有可能有所不及。
通过一个个教官的疯狂咆哮,迅速将刚刚入伍的散漫惯了的新兵们,打造成整齐划一的战斗材料,迅速使他们明确上下级之间的观念,迅速使他们做好迎接之后艰难训练的准备,这也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强悍战斗作风的来源所在吧。
实事求是的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多场战斗中的表现都要优于他们的陆军同行们,教官震人的咆哮也许是其中一个原因。
无独有偶,咆哮的教官不仅存在于美军的精锐部队当中,在俄军中屡次担任对外干涉先锋任务的“蓝色贝雷帽”(空降兵)们也存在着大量的咆哮教官,这一点俄罗斯经典战争电影《第九连》中也有体现。
一样的套路。
一样的一言不合就铁拳惩戒。
《全金属外壳》与《第九连》都是侧重于描写战争残酷与战争反思的作品,其中所表现的内容或许有艺术加工的成分,但不可否认的是,暴力在现实军营中是存在的。
老兵欺负新兵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杜绝的问题,一些老兵的资历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他们的论资排辈的资本,有了这种资本之后,让新来的“学学规矩”就成了一种常见做法,俄军的新兵虐待丑闻曾一度让普京亲自过问。
▲拿新兵取乐的俄军老兵
泰国军队性侵事件、韩国军队逼迫新兵吃XX的行为,更是世界闻名的出格做法。但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在任何一支现代化的正规军的军规当中,对新兵滥用暴力的行为都是要被惩戒的。
以笔者自身的新兵经历而言,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军队,我军在体恤新兵方面做的可以称得上是优秀了。
▲《陆军司令员致陆军全体新兵战友的一封信》节选
那封曾在全军,乃至全国上下引起热议的,陆军司令员韩卫国写给全体新兵的信中披露的信息,就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军旅经历。
军队作为执行国家安全战略的暴力机关,决定了军队必须有极为严格的纪律和服从意识识。当兵的年轻人不但血气方刚,而且兵源组成也日益复杂,他们当中既有名牌大学的学生,也有不服父母管教而被送“大熔炉”里重新“锻造”的小青(混)年(混)。
然而不论是什么人,都必须学习如何做一名军人,如果新战士不听命令或者思想抵触,怎么办?一般情况下都是班长或者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如果仍强烈反抗且思想教育起不到任何效果,偶尔身体上教育教育对新兵的成长是有帮助的——这是一种重新塑造人格的过程。
如果实在不成器,那就只好退兵处理了。“退兵”在客观上避免了双方的麻烦,干部不会因为教育出格而被处分,实在不适合从军的人也不会再虚耗下去。
▲这句话相信不少老兵同志都体会过
打是亲骂是爱,马勺经常磕锅盖,回想起那段时光,大部分人还是会淡然一笑,真正结下冤仇的毕竟是极少数。部队有着严格的上下级制度,这种方法也是建立上级威信,提高服从意识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官对新兵的打骂,类似于老师对学生的处理,或者说小时候没考好,家长的“一顿臭骂”与“混合双打”这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
▲笔者觉得《士兵突击》是近些年来刻画军旅生活最出色的电视剧
例如在队列训练,安全操作,规范学习中,新兵冒泡划水,班长一般情况下会对你吼几句,或者说非侮辱性的粗话,目的是提醒你认真训练不要思想开小差。有些训练是容不得一丝马虎,在军人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出口成脏。
一个优秀的教官,能够把训斥与辱骂、加练与体罚之间的度,掌握得十分合理,既能做到提醒士兵注意改正问题,增强素质,又不伤及士兵自尊心,对士兵的教育(严厉一点的可以说是训斥吧),必须言之有物,对士兵的处罚,必须符合条例。
▲熟悉之后就可以相爱相杀了
教官也是从新兵过来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感同身受。或许教官在训练场,或是在点名时对新兵说了难听的话,但是私下里教官会单独谈心,有教官做的不对的地方甚至会主动道歉。只是因为在众人前面,为了树立军队严格的上下级观念和上级威信,教官必须说一些训斥的话语。
以笔者在部队中的亲身体会来看,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资历越老的军官越和蔼,教育新兵的方法也越科学合理。一般所见到会“咆哮”的教官往往也是刚从新兵成长为老兵的干部或战士,他们在管理艺术上还需要一些磨炼。
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新兵终将成为老兵,体会到当年教官的不易和恨铁不成钢的爱。老兵与新兵相爱相杀的“基情”,还有那响彻在耳边的咆哮,永远是军旅生涯中难忘的一笔。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