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人类军事史,基本上没有一所军校有黄埔军校这样大的影响力,大到足以改写一个国家的未来,从最初的东征北伐再到十年内战,从抗日战争到十年内战,毕业于黄埔军校的人无一不是民族英雄。虽然这所军校的学制设定很短,通常为半年左右,但这依旧不能阻止它被称之为“将军”的摇篮,在中国解放军里面一共有5名元帅、3名大将、8名上将都曾在黄埔军校就读,不得不说真是一代黄埔人,书写了半部近代史。相信大家都知道,战争是需要通过实践来积累经验的东西,长期在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对于军官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
一支队伍是否足够强大离不开整体的凝聚力,而这份凝聚力是否足够牢固和队伍的指挥官有很大的关联,老话常说,兵熊熊只有一个,将熊熊却有一窝。若是一支队伍的指挥官都没有坚定的信念,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的话,那么这个队伍肯定也是非常散漫的。所以,黄埔军校最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找到在“思想上”高度接受“三民主义”的革命军人,大家一定要有相同的政治诉求,才会愿意为了一个相同的目标去付出努力。否则就会和日本二战期间的陆军以及海军一样水火不容,最终只会落得失败的结局。
黄埔军校之所以能够用半年就让学生成才,也是得益于学生的的素质以及才能,那时候,会去黄埔军校就读的差不多全是有志之士,个人能力都不算差,他们进军校学习也不是因为想挣大钱,坐到多高的位置,只是怀着一颗“救中国”的赤子之心。正如黄埔军校门口挂着的那副对联说的一样: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这两句话用来形容黄埔师生再贴切不过了。不但需要思想上的绝不动摇,黄埔军校的门槛也是不低的,第一就是最起码必须读完了中学,虽说只是中学,可是在那个年代,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小学学业的都没几个;第二就是需要和党部或者国民党员写介绍信;第三就是必须是党员;而且在1200个人里,只会选350人,高标准加上低录取率,能最终成为黄埔学生的人都是经历了层层选拔的,必然不平凡,他们拥有不俗的能力,思想上和学校也是一致的,从学校毕业以后还能为学校带来更好的资源,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会成为一代名将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不少革命战士在孙中山先生“爱国家,爱百姓”的号召下,经历了新型的军事、政治培养以后,逐渐变为了一个优秀的军人。黄埔师生的英勇善战、驰骋疆场的事迹,在世界战争史上都难得一见。黄埔军校在中国的历史上书写一段传奇,更是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所军校。在当时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黄埔学员只有非常短暂的在校学习时间,但是因为自己的优秀还有学校的悉心栽培,即便是短暂的学习时间也让他们快速成长为了优秀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