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7月7日,是卢沟桥事变的纪念日。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那段历史只是课本上的几行活字,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但对于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来说,或许有很多不堪的回忆。我家住在北京的锦什坊街,现在好像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参天大厦。现在那片儿,叫金融街,旁边就是赵登禹路。我家斜对面有一所大宅子,听奶奶说那是原来赵登禹的府邸。
奶奶没事时就爱给我讲过去她经历过事情,当然包括皇姑屯事件和卢沟桥事变。这两件事,她只是复述给我她的所见所闻,从不添加任何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关于此事,我问过奶奶。她笑着回答我:“我告诉你的是我看到的,你要自己去思考,那才是你的历史。”
奶奶告诉我,平日里的赵登禹为人很低调。进出时见到奶奶总是主动打招呼,给人的印象是儒将的感觉。和离他家不远的少帅府邸相比,他家更多了几分清静。
37年7月是个不平常的月份,奶奶是这样说的。鉴于事态逐渐恶化,爷爷曾规劝过奶奶回乡下老家暂避一时(爷爷家在沙古堆,奶奶家在码头)奶奶还是不放心爷爷,最终留在了城里。
关于那场战争,奶奶记忆最深的是2件事。
第一件事情,赵将军在家反复磨大刀。卢沟桥打起来了,城里人最担心是,我们能不能守住,能守多久。学生们天天吵着闹着,各种团体各种组织的各种声援漫天飞。对于生意人来说,此事能做的除了出些钱粮外也没有什么可做的了。奶奶是小脚,在此时还是去了赵府,想打探一下心中的疑问(在家里奶奶是力挽狂澜的人,爷爷貌似是个配角)。一进院子,奶奶就看见赵将军在院中间磨着他那口大刀,赵将军的脸上是那么的严肃,目光中只有坚定。一旁是将军的母亲,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不时擦一擦眼角的泪水,除此外别无其他。奶奶把自己一肚子的问题都咽了回去,一个都没问,看了许久后转身离开了。在家门口站了很久,远远看着一队人马停留在赵家门口。一会儿将军出来,策马而去。
第二件事情,赵将军成仁回家。奶奶听到了将军报国成仁的消息,依旧是站在家门口远远的看着赵家。看见一队士兵,向赵家门前急行。望见他们是抬着一个人的,想必那便是赵将军。赵家老母看见门板上的人就哭了,奶奶没敢再看下去,转身进院了。
奶奶说,她那一晚不知道该做什么了。人生中第一次不知道明天等待她的是什么的那种感觉,真的很可怕。在过几天也许就要开始做亡国奴了,那种感觉真的很可怕。
说到这,让我想起了小学时的一片课文,叫“最后一课”也许只有经历过才知道那种感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