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中国真的挺好的,很珍惜现在的生活状态。”8月29日下午,朵云书院旗舰店的“上海之巅”读书会上,36岁的阿娜西说。
阿娜西是拉脱维亚人,19岁来到上海,在复旦大学做交流生。原计划来华一年后就返回自己的国家,但“迷上了美丽的上海和迅速发展的中国”。“我想明白了,如果回国,只能回忆我在中国的过去,触摸现代的中国应该留在当地体验和研究。”由此,阿娜西决定报考复旦大学法律专业,顺利读完法律本科和硕士后,留在了上海工作。目前,她在青浦区一家养护院做院长已经快满三年时间,“大家可能会关注一个外国人怎么照顾老人,对我来说,仍然是人与人如何打交道,如何带团队,让工作人员更有信心、更有耐心地照顾老人。”
在上海生活17年的阿娜西,衣服上印着“热爱养老”的字样。
阿娜西把她在上海学习、生活、工作的经历写成文章,收入了法国姑娘梅洛主编的《我在中国挺好的:22个外国人与中国的缘分故事》一书,与书中的另两位作者代表法国女孩爱黎、巴西小伙迪亚哥一起,四位金发碧眼的作者构成了这场特殊的读书会嘉宾阵容。
梅洛出生于1988年,曾就读于法国巴黎的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硕士毕业。2021年是她在中国居住的第12年,这些年她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先后在南京、苏州、上海、厦门定居生活,成了一位中国媳妇。2020年初,因为疫情影响,她无法回到中国,开始思考写一些文章。一开始,她并不是特别清晰要写什么,只想分享对中国的爱,后来意识到,“像我这么爱中国的外国人肯定不只我一个,找到其他人分享我们与中国的故事和经历,不是更有意思么?”于是,她联络了其他21位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经历的人,记录他们与中国的故事。这些人中,有她亲近的朋友与同学,也有她原先不认识,通过网络寻找到的外国朋友。
法国姑娘梅洛在中国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因为疫情,我有六个月时间没法回到中国,和先生分隔两地。那段时间,我联络、采访了这些朋友,编了这本书,从乐观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收获。”梅洛说。
梅洛
“我经常和在其他国家的朋友打视频电话,有时看到工作日白天,他们还待在家,就感到很奇怪。他们说,没有集体办公,都在家工作,已经两年了。还有一位朋友的爸爸生病了,全家只有她一个人打过疫苗,只能派她去医院探望。”阿娜西感慨,“现在,我们在中国生活基本正常,真的挺好的。”
“在中国这么多年,遇到最大的文化差异与冲突是什么,怎么解决?”听到读者的提问,阿娜西笑了:“说句玩笑话,我正在摸索的是加班问题,很多中国人愿意节假日加班,某些岗位的工作人员特别乐意,但某些岗位可能不太乐意。还有,外国肯定没有义务加班,但中国人为了其他人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
阿娜西与养护院里的老人交流
疫情期间,阿娜西工作的养护院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家人不能来探望,老人们也不能外出,集中式就餐改为在房间里分散就餐。老人们没有家人探望,不少活动也取消了,怎样丰富他们的生活呢?阿娜西决定在院子里的空地上种蔬菜,让所有员工参与,不仅能改善养护院的伙食,还能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我们种什么菜,老人们都会看到,平时也会向我们建议,哪个季节适宜种什么。丝瓜、番茄、南瓜、毛豆等,都是听取了老人们的意见,新鲜采摘回来后就能端上餐桌。”
疫情期间,阿娜西带领员工在养护院的空地上种了各式各样的蔬菜。
“我喜欢中国的人,重要的一方面是中国人真的很努力。”在上海生活了五年的迪亚哥说,“对我这个外国人来说,在中国工作是一个挑战。我在这里的人际关系是从零开始的,但当我更了解中国之后,一切就变得顺利起来。我在中国的经历与生活非常精彩,感谢中国与中国人这么欢迎我。”
巴西小伙迪亚哥在上海
法国姑娘爱黎在现场遇到了自己的粉丝,“我听过你在抖音上唱的歌”。曾在盐城师范学院学中文的爱黎说,来中国之前,在媒体上看到中国的新闻照片都是灰蒙蒙的,来到中国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盐城的天好蓝,空气非常新鲜”。目前,爱黎在上海从事新媒体策划,“我爱用中国的社交软件,我把自己唱的中文歌传到抖音,分享在法国的家人的生活,有了17万粉丝!最近,我开始用法语翻唱中文歌曲,我特别喜欢这种跨文化的尝试,希望自己能成为法国人在中国的一位文化大使。”
在抖音有19万粉丝的法国姑娘爱黎与读者交流
“在中国,生活太方便!中国的新文艺太厉害!中国有特别贴心而实用的软件!中国的社交网络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沟通方式,我分享了许多喜欢的东西。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在中国,我感觉比较安全和放心。中国的防疫抗疫做得很有效,创造性地运用了QR(健康码)扫描方式,既现代又方便!”爱黎收录在书里的文章中写道,“住在中国,我跟着时代一起在发展。中国的创新精神令人敬佩,这里充满活力和动力。对我来说,中国是未来。在这里,我除了学到了语言和文化,还变得更独立了。”
爱黎
“书里的22位外国友人来自不同的大洲、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外表特征、饮食习惯、穿衣风格、宗教信仰、文化背景,都不尽相同,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化冲突与价值挑战。同时,他们又通过自己独特的经历来完成文化适应和文化交融,精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转变中。”上海教育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缪宏才说,“尽管这些外国友人用中文撰写的文章或许有些稚嫩,但叙述真实、感情真实,这也是我们出版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实践出真知,亲身在中国生活过的外国人是最有发言权的。同时,得益于他们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本书不是‘一家之言’,而是一场热闹的杂谈。他们的经历汇聚了各行各业的见闻,呈现出的‘中国日子’很有烟火气,浓缩成一句话就是他们不约而同的心声——‘我在中国挺好的’。”
主编梅洛为读者签名
“希望让更多中国人了解住在中国的外国人,让更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的真实情况。”梅洛说,希望以后能把这本书翻译成英语、法语等其他语种,“这是我的目标。”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出版方提供来源:作者:施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