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P;# 039;网红& amp# 039;什么是医生?是网络医疗时代的健康信息载体,也是网络医疗时代的实践者。
他们中的多数并不追求变现、拒绝带货,用文字、文图、视频、直播科普更多健康知识。8月19日第四个医师节来临之际,南都健康联盟用文字和视频讲述广东“网红”医师的科普故事,记录他们“翻红”的足迹。“网红”医师名片:
王文林:
中国胸壁外科联盟主席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主任
入驻平台:
微信、微博、抖音
昵称:胸廓畸形手术专家(微信公号)王文林医生
代表作:因深耕胸廓畸形这一介于胸外科和骨科之间的交叉领域,并垂直定向传播科普资讯,他成了胸廓畸形方面的全国第一人。他开设的胸廓畸形手术专家王文林公众号,两万多粉丝都是铁粉,不是患者,就是同行。微博粉丝超过27万……
每天早晨6点半,王文林就会坐进他的办公室,回顾前一天的案例,整理新的公号文。这一刻,他切换到了“上线”模式。
早晨6点半,王文林会推开医院办公室的门。距离医院一天的运转开始,还有一个半小时,在这一个半小时里,他将是@王文林医生,在一个有27.4万粉丝的微博账号上发布今天的胸壁外科科普内容、回复粉丝的留言,当一个“网红”。从2013年9月8日到今天,这是他每天不落的日程。
因为触网,并深耕垂直领域,他无限接近于成功,原本乏人问津的胸廓畸形领域里,他俨然已经成为全国第一人。他所服务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国内率先创立了介于胸外科和骨科之间的胸壁外科,并成了胸壁外科研究所。他也是中国胸壁外科联盟的主席,首创的“wang”手术,目前在山东、云南等众多兄弟省份推广。“比起说是一个网红医生,我更愿意称自己为一个网红专家。”垂直领域的专业内容,是他制胜的法典。
8点之后,他又自动切换到了线下模式,成了一名病区医生,解答胸廓畸形患者、家属的疑惑。
行业竞争逼出来的“网红”
王文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胸壁外科主任。2000年博士毕业,2002年在中山一院完成了博士后的工作。2009年1月,他从彼时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来到了省二医。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王文林科室的胸廓畸形手术量,一年达到1500台,这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同类中心中都稳居第一。
刚到省二医的时候,他是个做心脏手术的医生。在那时,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这座城市有太多名声在外的心外科医生,想在这个领域里面“抢”到一个愿意来做手术的患者,实属不易。如何生存下来,成了他当时思考得最多的问题。
王文林在心外科领域默默耕耘了四年多时间,目标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医院,决定对心、胸再度进行亚临床分科。王文林离开了一直学习且熟悉的心脏外科领域,前往胸外科做拓荒牛。
“人体的胸腔里,就那些脏器,食道、肺、心脏、纵隔,心脏外科已经细分出去了。食道、肺部疾病在广州,群雄环伺而且大多已经为业界翘楚。”王文林思索着自己的出路,不仅仅是要填满病区里的三十张病床和科室同事们的生计,更希望闯出一条新的路子。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决定走向另外一个可以挖掘的领域,瞄准“漏斗胸”“鸡胸”“桶状胸”“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等当时在国内鲜有人深耕的方向。
结合心外科的工作经验,他开始在胸廓畸形深耕,探索,研发新的术式,发明全新的金属支具。他率先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独立的胸壁外科,开展胸廓畸形的手术攻关,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处理此类复杂畸形的手术方法。
但这还不够。有了技术之后,他开始想怎么“走出去”——怎么让更多的患者知道省二医有一个做这类型手术的医生,怎么让患者愿意走进省二医的诊室。
如何提升手术量,成了王文林这个科室带头人最关心的问题。他想到了网络推广,去科普漏斗胸等胸廓畸形。
2013年,那是网络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自媒体成了全新的风口,也成了王文林的武器。早在博客、论坛时代,他就是一个互联网科普的践行者,他深知互联网的力量,这是时代的机遇,或许也是他的机遇。于是2013年9月8日,他在自己的公众号账号上,发布了第一篇文章,开启了“网红”医生之路。
专业至上,疗效为王
当然,他的“网红”医生之路绝非一帆风顺。
“第一篇文章几乎没什么人看”,他坦言,“但过去我玩博客,我知道账号的运转都是这样开始的。关键在于,要从第一篇文章开始就用心去写,这是品牌打造的关键。”
他将这个自媒体看作一个品牌。不仅是他个人的,更是胸壁外科的,甚至是整个医院的。而且,他将其定位成一个在胸廓畸形这个细分领域垂直深挖的品牌。“我不写很多很杂的东西,也不追求写出‘爆款文章’吸引眼球,或者变成很有号召力的大V。我的初衷就是写一些相当专业的科普,到现在我也还在这么做。”
“红”了,真的能带来大量的患者,王文林不再愁手术不饱和了。
比起轻松诙谐的故事会式科普,王文林的账号构筑出的是一个更为专业、晦涩的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阅读量,但他坚持专业至上,内容为王。医学科普是一条漫长的路,太多人想要汲取一些准确的知识,传播者必须肩负更重大的责任。“我想要的是患者能信任我,同行能认可我,这就是我做自媒体的目标,这些都离不开专业的内容。所以比起一个网红医生,我更希望称自己为一个网红专家。”
现在,他在各平台上的粉丝数已有近30万,这些流量无疑为他带来了变现的资本。胸壁外科的业务量逐年上升,2020年,科室总计完成了1500余台手术。最忙碌的时候,他和团队一天进行了31台手术。他曾想打造的品牌,已经初步成形,并带来了它的效应。
王文林说,对比“网红”医生,他更愿做一个“网红”专家
做自媒体对王文林来说,也是前进的动力。“每天都要发新的话题、科普,意味着你得不断更新自己的认识。”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网红”成了他查文献、做研究、改进技术、提出新观念、反省总结经验的一大动力来源。到现在为止,他获得了81个专利,做了25台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的手术,为56岁的老人、9个月的小孩都做过“漏斗胸”手术……这些他职业路上的勋章,都有一部分由“网红”这个身份带来的力量锻造。
王文林坚信自己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互联网答疑机器,也和很多互联网医院平台上的问诊医生不一样。现实的医生工作与医疗世界才是他网络身份的土壤,他想做的,是让患者从线上走到线下,而不是将他们从线下搬到线上。
在他办公室的一角,有许多袋封装起来的东西,他说,每一袋里面都是消毒过的、从痊愈的患者身上拆下的支架,是一台台手术的见证。这背后的一分一秒,才是支撑起一个“网红”医生的养分。
早晨6点半,医生王文林又将迎来新的一天。在网络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穿行,他已得心应手:写下今天的科普答疑,拿起熟悉的手术刀,当@王文林医生。
专题策划、统筹:王道斌 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叶影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吴佳琳 李琳 实习生 林丽珊 吴诗欣
通讯员 黄怡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