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卖荔枝”的预热从3月开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前布局,从省到市县镇村,五级部门合力推动荔枝营销,政企合作疏堵解困:官方组织产销对接活动、电商平台带货、加码冷链保鲜基建、破解物流瓶颈、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地方招商引资发展深加工……
A
引导搭建农产品市场体系
完善广东荔枝“12221”行动计划
“荔枝并不是一下子就‘火’了。”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市场与信息化处主要负责人说。
荔枝覆盖面广,广东从东到西皆有分布,关系着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产业升级。全省荔枝产业链带动从业人员超过180万,许多种植户小而散。一颗荔枝从种到收到卖,受到种植管理、天气变化、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多重影响,产业链风险较多。
从3月开始,省农业农村厅提前部署广东荔枝营销工作,根据全省荔枝上市时间和生产地域,划分粤西、粤东、珠三角、广州四大产区,成立工作专班,把责任落到各级有关部门。
据南都记者了解,今年荔枝销售是“按村汇报”,官方销售专班“盯着”,发生紧急情况及时“出手”。譬如当荔枝品种“桂味”出现价格滑坡时,即鼓励龙头企业保底收购,先把市场稳住。
农产品产供销对接机制不紧密,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积弊已久,一经市场冲击,承压能力有限。
2018年,主产自湛江徐闻的菠萝经历了价格低谷。次年2月,省农业农村厅组建徐闻菠萝专项工作组,开始调研摸索市场体系建设,经过两年实践,稳定了菠萝收购价。
荔枝在2018年也经历了“果贱伤农”。2019年4月,省农业农村厅下发的《2019年全省荔枝营销工作方案》要求,在总结徐闻菠萝“12221”行动计划基础上,丰富完善广东荔枝“12221”:建设一个荔枝全产业链数据平台,组建采购商和经纪人两支队伍,建设产地和销区两个市场平台,策划采购商联盟走进荔枝产区及荔枝走进销区市场两场活动,实现打造品牌、扩大销量、提高价格、市场引导推广良种、果农增收等一揽子目标。
今年,广东荔枝以“12221”市场体系建设为抓手,“抓住采购商资源”成为营销重点工作。
在省级统筹安排下,政府、协会、企业带着荔枝进入了省外各大销区,去大型批发市场等场所,定点精准推介。5月,广东在全国10城开展了15场荔枝推介活动,批发市场荔枝入场量增加。
一边把广东荔枝“推出去”,一边吸引更多“水果猎人”来粤。多场采购商“产地行”活动相继开展,各荔枝产区创新服务举措,设立县级、镇级采购商服务中心。
据南都记者了解,过去地方“单打独斗”去推介荔枝,无论资金、人力都难匹配。现由省级协调统筹资源,搭建平台,投放宣传,让企业登台“唱戏”。前述主要负责人强调,政府最终起的是引导作用,而非包办。
6月下旬,广深疫情趋缓,湖北商超龙头中商集团采购负责人宋晓生带队,组团南下,由龙头企业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荔集团)带领,挑选果园,共采购了105吨荔枝。冷链车从粤东开至湖北,大概24小时内能抵达。“一般三天内就可以卖完一批荔枝。”宋晓生说。
B
保鲜“最先一公里”
推进“田头小站”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荔枝集中上市,销售半径不断扩大,保鲜方式也不断升级。
夏季闷热,天空刚露鱼肚白,荔农便起个大早,赶在露水未退时开始采摘。“过了10点半,温度升高就不能摘了。”中荔集团增城分公司总经理李露燕形容,日照正盛,若将果心测温仪插向荔枝的“心脏”,高达30-40°C,果肉内大量糖分释放,果子“心跳”加速,刺激微生物滋长,令水果品质变坏。
“荔枝保鲜最关键的是预冷。”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介绍,果农在摘完果后20分钟内,要将荔枝的温度降低至20摄氏度以下,两个小时内需送至冷库,进行预冷加工。
从离开果树到送至消费者嘴边,冷链运输环节中,荔枝的果心温度要保持在0-4°C。京东物流华南市场公关部负责人苏艳萍说,预冷设施、冷库、冷藏车、低温货架和保鲜袋等器材,缺一不可。
近年荔枝往外销路扩展,但售后投诉时有发生。崎岎村的水果中介人李恩弟说:“县里冷库稀缺,预冷技术不达标,冷链物流跟不上。我失败案例不少,客户收到就‘发臭了’,发一单赔一单。”
荔农自嘲:“超过3天,红彤彤的荔枝折腾到外地就成了罗汉果。”
中国果蔬产品在“最先一公里”损耗率约15%-25%,是农产品上行至城市的“拦路虎”。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根据相关统计,广东省冷库总容量仅560万吨,其中低温库所占比例高,保鲜库少;肉类冷库较多,果蔬类较少。
市场需求扩大,为缓解荔枝保鲜压力,省农业农村厅在茂名高州等荔枝产区试点建设仓储冷链系统“田头小站”。地处粤西的高州荔枝产量占全省近两成。目前,高州已建成ABC类小站共46个。
该地区的荔枝采摘后,经过“田头小站”预冷保鲜、分级分拣、加工包装等环节处理,储藏时限将比以往延长2到4倍。
“高州千家万户都种荔枝,收获期前后持续25天。”高州根子镇一家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何建和说。他也是高州A类“田头小站”负责人,生产线部分投资超过200万元,政府补贴了30%的费用,另耗资40万自建了冷库。
何建和说:“‘田头小站’系统的冷链车开进地头,从采摘后就保持低温状态。经过预冷处理的荔枝,保鲜期可延长3-4天。运往东北的,同样新鲜。”
一些有实力的种植大户筹谋,提供区域性冷藏保鲜服务,辐射周边散户。
在增城仙村镇,仙基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浩潮推开一道铁门,一阵冷气扑面而来。“放在田头的预冷机,15分钟就可将荔枝温度降到10°C以下,再将它们放进冷库‘睡觉’,延长销售期。”2020年7月,陈浩潮看准了商机,搭建冷链仓储设备,前后投入上千万元,计划将服务覆盖近20万亩荔枝田。
C
重塑农产品供应格局
助荔农网上带货线上渠道不断引流
“半生人都在这山头了。”惠州惠东县荔龙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卢永泉一家两代的荔枝事业,始于1986年。彼时,广东荔枝抓住了全省绿化造林浪潮,乘势扩种。卢父担忧,今年荔枝市场价格波动,入行20多年不常见。
6月底,荔枝采摘工作正值收尾,攀爬果树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卢永泉预计,今年120亩荔枝园产量8万斤,产量属中等偏上年份。
趋于老龄化的荔枝行业在加速“触网”。果园中,快递包装盒堆积成山,快递小哥和货车进出频密。卢永泉端坐在电脑前盘点,每天向全国各地发出500-600张单。今年的销售,传统批发比例下降,电商比例增至四成。
长期以来,农产品存在供应链薄弱、损耗高、毛利低等特点,电商渗透率整体水平偏低。
“要收百家果,并不好管理。”李恩弟告诉南都记者,种植户年纪偏大,果子成熟后,依赖当地中介代理收果,俗称“代办”,再对接批发商,分销至各个渠道。层层压价下,农民获利有限。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拉动生鲜电商发展,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推动下,多家电商及物流巨头加紧“下乡圈地”,线上渠道不断引流,重塑农产品供应格局。
茂名市电子商务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通过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微商等方式,销售7.83万吨荔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实现产值18.12亿元。
“电商部分增值明显,今年线上销售量占总量的13.5%,销售产值占总产值的25.45%。”茂名市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戴耀武说,荔枝的电商销售量在2015年,仅为1.1万吨。
除了前述保鲜问题,电商快递成本高、打包繁琐,曾令不少农民排斥“触网”。
顺丰速运承担了广东、广西大量荔枝寄递业务。顺丰速运粤西区特色经济负责人朱福平介绍,该公司荔枝主要分为5斤装、10斤装、15斤装,先将一定重量冰袋置于泡沫箱,覆以荔枝叶隔绝水汽,再铺上荔枝,最后套纸箱。
2021年,主产区茂名荔枝上市至今,通过顺丰运出茂名的荔枝,已近两万吨。“随着电商市场低价平台兴起,客户对降低物流成本诉求迫切。”朱福平说,顺丰速运根据不同市场需求,在粤西推出了多种to C和to B端配送模式,具体有航空重货、整车加落地配、冷链整车、定制城配及产地直发等。
京东物流提供的数据显示,广东区域荔枝单量今年同比增加了107%,六成以上的客户是B端果园、荔枝农销合作社及政府合作资源,而快递主要目的地除华南市场外,数华东、华北占比较高。
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研究员钟声观察到,荔枝成熟季节,原来在外从事其他行业的年轻人,许多回到村中,“在网上帮忙卖荔枝”。
帮助荔农熟悉线上带货,省农业农村厅已调动高校与科研机构参与,联动抖音、京东、阿里巴巴等头部电商平台,开展了多场荔枝电商、新营销人才培训。
农产品市场的增量,逐渐由强供应链的商超、电商主导。近期,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集市与茂名市政府达成合作,建立荔枝直采基地,直供盒马集市全国社区小店。
D
加快荔枝出口
今年1-6月广东出口鲜荔枝6504吨
5月8日,来自茂名电白和湛江廉江产区的79.9吨鲜荔枝,经湛江海关检疫合格,装船越过太平洋,驶向北美,这是广东今年出口的首批荔枝。
中国土生土长,渊源悠久,专家称荔枝“有着能够感知、触摸的历史”。特色农产品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出口模式和经验,将优化农产品贸易布局。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数据显示,今年1-6月,广东出口鲜荔枝6504吨,同比增长79.8%;价值1.3亿元,同比增长62.4%。
荔枝出国门,开拓新市场,是促进果农增收的有效途径。数名荔枝出口商称,采购出口荔枝的价格,较农户在本地销售可溢价30%-40%。
中国荔枝出口已有20多年历史,此前最大的堵点是保鲜技术。船运和空运是荔枝主要出口方式,前者耗时长,成本较低。
2004年,得益于保鲜技术的突破,广州从化荔枝首次登船漂洋过海至美国。欧阳建忠告诉南都记者,荔枝海运出口美国,从取果到通关需30天左右,运至市场上架,总共耗时35天左右。随着保鲜技术进步,从化荔枝最长的储存期可达40多天,目前更多耐储运的荔枝品种正在培育中。
广东全省荔枝产量年均100多万吨,2017-2019年,该省的荔枝出口量未超过5000吨。
近年,政府各部门加强联合行动,为荔枝出口提供便利,升级国际传播营销手段,加码培育出口主体。2019年中荔集团成立,由国内7家荔枝相关企业“抱团”组建,是荔枝出口的龙头企业,签订有3.2万亩合作种植基地。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交流合作处方面介绍,4月,召开荔枝“走出去”工作座谈会,印发推进出口通知,提前谋划荔枝出口促进工作。该处还强化了对荔枝出口重点地市、企业、基地的指导服务,并联动各有关部门加强荔枝海外宣传及出口促进。
2020年,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认定了两批次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共计195家,涵盖多个农产品类别,为荔枝出口示范基地等搭建平台,对外宣传推介、促进产销对接。
一名熟悉荔枝出口的业内人士介绍,现阶段,鲜食类荔枝的海外市场仍属小众,华人超市消费者居多,中国荔枝的辨识度仍有待提高。国内水果市场讲求“短平快”,而国际市场对标准化要求更高,市场引导尚需时间。
今年,珠三角一荔枝产区的荔枝首次出口至日本,该产区农业局提出建议,出口渠道尚不够畅通,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意识不高,产品质量标准存在差异,荔枝的优异特性导致出口成本偏高等问题待解。
E
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
不能仅凭经验种果要精细化管理
荔枝虽是华南最大产量的水果,市场接受度较高,但消费者对“岭南荔枝”产地品牌认知并不清晰,苏艳萍表示:“除了‘妃子笑’,八成品种知名度低,想吃高品质荔枝,却好坏难鉴。”政府和企业都在推进原产地品牌传播。
面向越来越差异化的市场,农产品上行进城、出海,能否打出品牌是溢价关键,优质是优价基础,标准化生产、销售问题待解。
广东荔枝品种接近百种。省荔枝产业联盟秘书长向旭告诉南都记者,茂名种植的荔枝中,有60%-70%品种效益并不高,对产业影响较大。现在,老果园中推广的“高接换种”技术,是在原有老品种的枝干上改接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更新,三年内便可挂果投产。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厚彬提出,加紧调整荔枝品种结构,而优质品种对生态气候环境更敏感。省内近400万亩荔枝园,小农户居多,估计仅有三成具备灌溉条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完善水利工程。
目前,荔枝应用大数据指导生产销售,正处于起步阶段。“果大一点小一点无所谓”“偏重产量”等老观念亟需更新。
“农民不能再仅凭经验种果,而要勤于观察记载,靠沉淀的数据进行分析,细化生产指标,既要通过机械化实现技术轻简化、又要往精细化方向管理。”陈厚彬建议,专家要勤做技术培训,果农要提高科学素养。针对不同品种的荔枝,制定不同的风险应对预案。
在荔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欧阳建忠介绍,多家科研团队的研究成果,正在1000亩的果园中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捕捉荔枝生长情况,形成数据库,包括营养成分积累、开花状况、虫情监测。另外,通过无人机巡园、遥感估产等应用,降低管理决策的盲目性。智慧果园更能应对行业老龄化和降低生产成本,一个人便能管理50亩地。
今年1月印发的《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全省荔枝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比例调整为2:6:2,优质品种率提高50%以上,生产效益提高30%以上。同时,要加强高标准果园建设,改造低效果园100万亩,打造100个高标准示范果园,支持荔枝出口企业建设100个出口认证示范基地。
专家们预测,2020-2021年连续两个荔枝“大年”,明年出现“小年”概率较高。化解“大小年”价格波动,延长荔枝加工产业链,是应对风险所需。
钟声介绍,茂名收获的荔枝,80%是以鲜果形式销售,副加工品主要是荔枝干、荔枝醋、荔枝酒等。
高州燊马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燊宗表示,今年荔枝丰产,被公司用作深加工的比例提高至三分之一。“荔枝果肉的市场需求增加,这也是为了避免发生只有高端果立足市场,而中下等果无处可卖的情况。”
建立完善荔枝分级销售体系,市场呼声越来越大,按品质标准化分级、分类。“从源头开始分拣水果”逐渐流行,使用机器选果,按照果径、糖分等标准,精准对接各类市场、消费群体。陈浩潮果园的分拣线,8小时可分拣40吨荔枝,这是过去200个工人一天的工作量。
已有地方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水果加工业发展。广州从化区今年进入加工环节的荔枝约为两万吨,占产量的三成,加工率全省靠前。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何巧清表示:“我们建设了荔枝产业园,由政府指导,国企主动牵头,联合多家区内农产品合作社,大量收购散户的荔枝,统一进行加工。”
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召集了辖内各大银行开会研讨,增加贷款发放额度,以最低利率向辖区内20多个主要荔枝加工主体提供金融支持。已有地方出台优惠政策,引导水果加工业发展。目前,各大银行已经向荔枝经营主体发放贷款6000多万元。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黄姝伦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 莫郅骅 郑雨楠 实习生 陈曼榆 陈卓睿 李旭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