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侯隽) 短视频无疑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技术成熟、平台推动、用户教育的完成,让短视频强势崛起,掀起了全民创作、分享和狂欢的热潮,并且在短视频填补了人们碎片化娱乐需求的基础之上,时长在8-10分钟的中视频开始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群获取知识、了解新闻热点的新方式。
随着知识分享类视频红利的崛起,很多机构媒体也开始入局,基于对所在领域长期关注的优势,生产个性化的视频内容,重新搭建自身的内容体系。作为长期关注新经济领域的内容平台,36氪正在切入“泛商业短视频”这一细分视频赛道,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建号、卡位到成为B站和抖音等平台知识分享类、泛商业领域头部账号的搭建。
《中国经济周刊》专访了36氪首席内容官李洋,就知识类视频发展趋势以及机构媒体如何借助视频渠道发力破圈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知识型视频正在成为发展趋势
“不论是传统的图文报道,还是形式新颖的短视频,内容的本质依然是为用户提供价值。”36氪首席内容官李洋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李洋认为,用户内容消费行为向着视频化、碎片化、社交化发展。人们越来越珍惜时间,也越来越注重同等时间下获得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短视频除了保证制作形式的精良之外,也需要能够为观看者提供高质量的硬知识,知识型内容正在成为未来的新趋势。
“年轻用户们对内容的要求更高,对于就业前景、互联网资讯和社会热点事件等有非常高的敏感度,他们对于很多事物有自身的见解,也需要获取个性化的内容,因此精准、有价值的短视频才会让年轻用户们兴奋。”李洋表示。
从2020年开始,36氪基于在商业领域的内容优势,开始推进聚焦泛商业的视频生产,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内容获取渠道选择,一方面也希望进一步拓展年轻用户群体。目前,36氪短视频主要聚焦知识赛道,内容涵盖泛财经、商业、科技、职场成长等,结合热点深度剖析行业事件、人物背后的资本和故事,借助36氪品牌势能,依托36氪的内容优势,输出高品质、易理解、能传播的视频内容,让其在众多科技类视频创作者中可以脱颖而出。
通过粉丝画像分析可以看出,36氪的用户主力军都是年轻群体,因此36氪短视频主要是在B站、抖音、快手重点发力,在其它主流短、中视频平台也在进行深入布局中。李洋表示,36氪短视频用户主要分布在北上广深等一线、新一线城市,年龄平均在18-35岁,各平台活跃度、用户粘性均很高。这就要求创作的视频具有非常高的垂直度,内容都是以现在社会热点、经济金融为主的知识科普为主,在同类视频创作者中拥有很高的辨识度。
例如,36氪制作的关于不同行业人群工资水平盘点的视频内容,在B站播放量高达近340万,点赞量近20万。关于工资水平的话题,也刚好是当代很多年轻人的困惑,让用户有了足够的观看兴趣,在视频下面两万多条的评论中,很多用户也结合自身所在的地区和行业就薪资话题进行了分享讨论,也反过来进一步印证了用户的兴趣点。
视频内容要为用户创造持续价值
目前,从市场层面看,很多互联网大公司也在持续加码对短视频的投入,不论是对创作者的追逐,还是巨量现金和流量投入,都让短视频内容创作赛道竞争越发激烈。
那么,机构媒体发力短视频的优势何在?
李洋认为,区别于传统严肃深度报道,短视频报道需要通过鲜活的表达,用更贴近用户的方式,进行内容策划和传播。此外,需要根据用户的个人偏好数据,进行定制化内容推送。
但是创新是最难的,李洋坦言,如果只是组建小团队简单试水、很难给予用户持续性、完整的输出。在探索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深度思考,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李洋认为,短视频创作,也需要理解商业逻辑,只有沉淀下来,对某一特定产业进行深度的思考和观察,才能输出让用户有所收获的产品。在深度报道领域经验丰富的媒体,对于某一事件或者产业的认知有更深度的洞察,也是能够让用户持续为内容贡献注意力的核心竞争力。
李洋表示,从内容创作的长远趋势来看,短视频内容创作和深度报道是一个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的过程。不论是传统的深度报道,还是形式灵活的短视频报道,都必须能为用户提供价值,让用户有所收获,这是必须坚守的本质。
在商业化层面,目前36氪短视频已经开始开放商业化合作,潜在客户主要包括科技互联网企业、3C快消产品和各大传统品牌客户等,商业化的形式包括冠名、定制、植入等。同时,也在借助B站的花火、抖音的星图等商业化体系,进一步拓展、承接客户需求。
2020年末,36氪还与优酷达成合作协议,基于对泛商业中短视频趋势的一致看好,共建新内容生态。双方将共同制作和发布泛商业内容,并依靠各自的平台优势,引入更多优质创作者,丰富泛商业内容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