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学生有序取餐。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成都理工大学学生有序取餐。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 抗击新冠肺炎)高校教授、博导组成的“疫下帮厨天团”
中新网成都11月10日题:高校教授、博导组成的“疫下帮厨天团”
记者 贺劭清
洗胡萝卜的教授、择辣椒的博导、装馒头的地质专家……连日来,一张张成都理工大学老师们组成“成理攀登志愿服务队”在食堂后厨帮忙的照片“刷屏”各大社交平台。为了保障疫情期间学生饮食,这些平日里在教室里“挥斥方遒”、在顶级期刊杂志发论文、在前沿领域引领科技潮流的老师来到食堂“洗手做羹汤”。
成都理工大学进行全员核酸检测。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近期,成都市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接连出现本土确诊病例。11月9日,成都市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风险等级由中风险地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这也是四川目前唯一的高风险地区。
随着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成都理工大学学生因封闭管理留在宿舍。为学生配餐等后勤工作任务随之繁重、人手严重紧缺。为全力保障3.2万余名成理学子能及时在宿舍吃上热饭,8日23时,成都理工大学决定即刻征集志愿者、组建志愿服务队,紧急增援后勤保障工作。
“疫下帮厨天团”在后厨帮忙。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很快,一支逾百人的“成理攀登志愿服务队”迅速组建成立。他们中有来自学院的教授、珠峰引才的年轻博士,辅导员,也有来自机关部门的干部职工。他们有的研究行星科学,有的研究极端气候,有的刚刚大学毕业来到工作岗位,有的已经在教职上深耕多年。
成都理工大学环工院的博士生导师魏玉峰是最先响应号召的人之一。他介绍,环工院一开始就组建了志愿者群,学校、学院的号召转发进去,所有人都在踊跃地报名。“平时没有感觉,那个时候才知道人心这么齐,每个人都愿意做这些,能做什么做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
“疫下帮厨天团”整理新到的蔬菜。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成都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博导、教授邓星桥所在的小分队共有7人,主要负责打包分餐。邓老师打趣自己装餐“人狠话不多”“我们给学生打的菜多得按都按不住”……他介绍,分餐送餐的老师们一天往往需要工作8小时以上,“一直站着,腿都麻了,但是一想到还有学生没吃上饭,手里的动作没停下来过。”
成理珠峰团队首席科学家熊富浩副教授被安排到了“择菜分队”,为了处理好面前的胡萝卜和南瓜,他还专门电话请教了妻子。“毕竟工作以后没有做过这些活儿,怕哪些地方没做好。”半天下来,他对胡萝卜和南瓜已经“了如指掌”,还开始把经验传给身边的同事。
“疫下帮厨天团”整理新到的蔬菜。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老师们对待装餐像对待科学一样严谨,为了最快速度让学生吃上热腾腾的饭菜,博导、沉积地质研究院研究员郎咸国所在的小分队吸取其他小分队经验,将每种早餐的装盘顺序、装餐人的站位、大家之间的配合都进行了研究。“早饭我们要给他们装馒头、鸡蛋、牛奶,先装哪个,谁来装谁来放,我们都制定了方案。”郎咸国表示,他也被学校“00后”的学生志愿者感动,“我们学校这么快完成3万多人的两次核酸检测,没有大家的通力合作,就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教授、老师们蹲在地上摘菜。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甜椒炒肉、西红柿鸡蛋、洋葱炒肉、三月瓜、豆芽、黄瓜炒鸡蛋、黄瓜肉片……在“疫下帮厨天团”的通力合作下,成都理工大学食堂的饭菜营养又丰富。忙碌了一天的成都理工大学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春晖说:“我经常告诉学生,行星科学是国家未来的战略方向,大家身上有很重的责任。这次疫情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很重大的考验,我作为他们的班主任,必须做出表率。”
教授、老师们在后厨帮忙。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而当老师们帮厨的照片“刷屏”之时,学生们也在网络社交平台发表了对此事的看法。学生们评论“太好吃了!充满学术的力量!”“据今天吃的萝卜可能就是刘教授切的。”“以父母之心,行教育之事。”
忙碌了一天的老师们。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据悉,成都理工大学后勤保障组及时整合餐饮中心在校员工365名调整食堂供餐结构,制定了《学生取餐方案》,同时积极筹备大米108120斤、面粉48018斤、油82612斤、打包餐具207700套(猪肉库存123200斤),目前还有食材110000斤、打包餐300000套及其他物资陆续到货,为全校师生排供了有力的餐饮保障。
志愿者们分发盒饭。 成都理工大学供图
截至记者发稿时,成理攀登志愿服务队仍在为学生服务。为确保在校内活动的志愿者健康上岗,成都理工大学校医院同步加大了核酸检测力度。(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