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和徐茜最后去了哪里?争议不断。我们来看看有文献记录、古迹证据、民间传说的争议地之一——元康赤山图。
20世纪80年代末,元康和绍兴作为春秋时期的逃犯范蠡结缘,绍兴自古以来就是& amp# 039;湖南省& amp# 039;被称为,元江赤山岛从唐代开始& amp# 039;霍山& amp# 039;名为,两个城市被确定为友好城市。
光宅元年(684)赤山建庙,祭祀越相范蠡。天宝六年(747)对越相有敕封,巡使肖子宝改赤山为蠡山。1958年,蠡山改名赤山。
范蠡祠,建于光宅元年(684),祭祀越相范蠡。历史上文人墨客写赤山范蠡祠的诗文,据嘉庆年间编的《沅江县志》即已有10多篇。该祠于嘉庆年间已毁(现原址复建后改名云风寺)。现存文献有不少关于范蠡来过赤山岛的文字记载:"赤山,县东一百里,跨沅江。其源为赤沙,故名赤山,唐天宝年中改为蠡山。山有范蠡庙。"自唐代起,此岛改称蠡山岛。现在吴越人把太湖中的山岛叫"洞庭山",实际就是"吴越人"对范蠡、西施真正隐居洞庭湖的山岛;赤山岛的怀念与佐证。唐朝诗圣杜甫《咏蠡庙》:"相越功成即弃业,五湖风月一舟轻。赤山庙貌崇明哲,千载何人与抗衡。"唐初诗人宋之问的《过洞庭泊赤山蠡庙》极写范蠡祠之胜状:"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唐朝有个很著名的道士叫杜光庭,他在《述异记》中记载:"洞庭湖中有钧洲,昔范蠡乘舟至此,遇风,止钓于洲上,刻石记焉,有一陂,陂中有范蠡鱼,后世就叫鲤鱼。"嘉庆十二年,溆浦贡员戴安礼登临赤山时,写下了《蠡山残庙怀古》:"五湖踪迹竟浮沤,独有兹山庙尚留。座下藓苔春满地,渚边芦苇月千秋。姑苏几见群麋走,相国旋同野鹜游。辟谷高风堪共仰,丞尝为雪楚平羞。"
范蠡祠
香炉山:范蠡与西施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以后,双双隐居赤山岛,香炉峰便是他们的住处。赤山岛上有个村子,就叫做蠡施村,就是因为范蠡和西施在这里隐居的缘故。香炉山亭亭玉立于湖中央,形状酷似香炉,山上一片深绿,一如昔日西施的衣裙。日出日落之际,香炉山上水雾飘绕,如同香炉上的袅袅轻烟。这岛中生湖,湖中生岛的景致,实在是罕见的一大奇观。
香炉山
樟抱腊:相传范蠡西施驾一叶扁舟,溯长江而上,云游五湖。来到洞庭湖,只见湖上烟波浩渺,秋水共长天一色,湖中渔舟来往捕鱼忙。尤其是船靠赤山岛,小岛四面环水,与世隔绝,岛上树木葱绿,处处鸟语花香。仙山琼阁的小岛,诚实淳朴的民风,促使范蠡西施下决心,在赤山岛上定居下来。范公教书,西施纺纱,他们隐姓埋名,乐善好施,在小岛上安度晚年。他们死后几百年,山民才从发掘的遗物中,得知这对隐士夫妻,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范蠡和西施。为纪念先贤,人们把小岛改名为蠡山岛,在岛上修建了范蠡祠、娘子庙。后来在范蠡西施合葬之处,就长出了这棵奇特的樟抱腊树。爱情圣地樟抱腊,樟抱腊是植物生长的一大奇观。它已有2000多岁,化石一般的根从赤土中盘旋而出,高大的躯干挺立不倚,胸前长出一株腊树,宛如孔武有力的樟哥哥正紧紧拥抱着高洁的腊妹妹。腊树花繁时,团团簇簇,如痴如醉地显示着自己的美丽和芬芳。而樟抱腊长青的生命、永恒的受害恋,一如它的本身,一碧到底,老而弥盛,这就使得梁祝化碟有些逊色了。
樟抱腊
胭脂湖:胭脂湖地处沅江市西南,距城区约10公里,距益阳市25公里。相传西施随范蠡泛舟五湖时,见此处山清水秀,欣然沐浴而得名。
胭脂湖
苎麻:沅江盛产苎麻,这种植物全世界唯中国独有,号称"中国草"。中国麻纺协会一直不知苎麻名称的来历,后经考证,西施的老家是浙江诸暨乡下的苎萝村,那里产一种特殊的苎麻,可以用来纺织布料。西施隐居赤山岛后,把自己家乡苎萝山的名字安到赤山岛廖家冲的一个山头,也称苎萝山,(今蠡山村廖家冲尾)。这里产的麻十分好,此后就叫"苎萝山麻",后人简称"苎麻"。西施不仅把苎麻种子带到了赤山岛,而且把加工苎麻的技术也教给了这里的村民。苎麻稍微一加工,就可织成很结实的布料。当时各个诸侯国布料奇缺,陶朱公就把楚国、齐国、魏国和鲁国的军服都承包了,士兵们都穿苎麻编织的衣服,很结实。
苎麻
但范蠡和西施最后去了哪里?真相扑朔迷离,传说依旧只是传说。但人们愿意相信,美好的爱情终归会有美好的结局,范蠡和西施这对才子美人来到了理想的乐土,过上了美满的生活,相持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