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广场舞“网红”老太,长岗坡下“舞出我人生”
10月,云浮市罗平镇长岗坡牌坊下,64岁的肖碧能站在舞蹈队前排,面庞黝黑粗糙,咧嘴笑着,扭腰、踢脚、歪头……尽力完成每一个舞蹈动作,跳起来时一头黑色短发也随之晃荡,刘海随着前一个舞蹈动作甩动而从额头跃起,继而又随下一个动作跌回额头。
肖碧能因跳广场舞出了名,64岁的她在社交媒体上有着80万粉丝,她是罗定市长岗坡广场舞团队的一员。
10月14日重阳节,这支舞蹈队前往当地泗盆村进行公益舞蹈表演,老人们希冀着,通过跳广场舞给乡野邻里传递欢乐。
广场舞从城市到乡野
农村老太走出家庭迈向广场
“我跳得并不专业。”采访中,肖碧能也总是笑呵呵的,有的词语不会表达,便问一旁的干儿子陈贤良。32岁的陈贤良留在罗平老家,现在是“欢乐姐妹团广场舞”的专职摄影。
从去年开始,晚上8点,原本寂静的罗平镇长岗坡牌坊下热闹了起来。数十名长岗坡广场舞成员从周边的村过来,老太太们或是脚踏一双布鞋,或是趿着一双凉鞋,有的带上蒲扇、一壶水过来跳舞,有的老人也带着家中小孩过来,“乖乖坐这,看外婆跳舞!”
老太太们一排排站好,肖碧能和兰姨等其他两位直挺挺地站在队伍前列,单手叉腰,嘴角微微往上翘——1小时的广场舞已准备就绪,边上坐在小板凳上的小孩拍着手笑着。
欢乐的音乐响起,陈贤良拿出手机录制短视频,手机镜头里是老太太们的笑脸和并不是很整齐的舞姿。她们没有经过专业舞蹈训练,肖碧能是在家中学舞蹈视频跳舞,每天从田地间走回家中,闲暇时她总爱看跳舞视频。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她便和家人一块在深圳、东莞两地打拼,以养鱼为主。近30年离开罗平前往大城市打工的经历,对于肖碧能而言,是辛苦而孤独的。尽管身处城市,亲人也在身边,但她也期望在闲暇时,能在陌生的城市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人,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亿人,占比13.5%。除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之外,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方式和情感关怀也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议题。
事实上,农村广场舞作为乡土社会的“新休闲”,也逐渐成为乡民生活的“新时尚”。也有学者通过人类学、社会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试图探讨广场舞所凸显的当下家庭生活、城乡生活的变迁。
跳舞的肖碧能(前左)笑容满面。 受访者 供图
和社会上许多老年人相似,广场舞成了肖碧能闲暇时的消遣和找寻快乐的方式之一,这一跳,便是十年。肖碧能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在深圳跳广场舞的情景,偌大的广场,路灯照映不清广场中跳舞的老人们的脸,性格开朗的肖碧能尝试加入其中。
十年过去,手机镜头对准肖碧能,人们总能看到她跳舞时睁圆了眼睛,咧嘴笑着并露出一排牙齿。
通过跳广场舞来传递快乐
肖碧能的孩子们早已习惯母亲跳广场舞。“我妈妈跳广场舞,对她身体也有好处。”也和许多晚辈一样,陈贤良着重于认为广场舞是一种锻炼方式。但晚辈们也渐渐发现,母亲在跳舞中也找寻到心情上的欢欣。无论是在城市还是老家,因跳广场舞,肖碧能结交了不少好友。
舞蹈队有100多人,大多为60岁左右的女性,她们常年在农村务农,生活轨迹是从田埂到自家小屋的两点一线。她们白天或是在田间忙活,或是照看年幼孙辈,对线上社交网络和新科技感到陌生,现实的人际社交网络也基本局限于村里,她们有着当今社会赋予的相似标签——“农村老太太”“大妈”,她们疏于社交,也囿于单一的家庭社交圈。
舞蹈队里,这些“农村老太太”们互相以姐妹相称。让肖碧能感到惊喜的是,舞蹈队的视频上传到社交网络上,竟连连获得数万网友的点赞与留言——“姐妹,看你跳舞笑得那么开心,我们也想跳,也觉得好开心。”
舞蹈队合影。 受访者 供图
在学术研究中,学者们也试图阐释另一个重要议题:广场舞作为一种农村女性从家庭走出迈向广场的写照,已成为农村女性获得新的社会联结和情感联结的重要方式,而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方式。
在和肖碧能等其他热爱跳广场舞的农村老人的交谈中,记者也发现,养老、退休在家,且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社交的老人们,在跳广场舞时,大多认识了一些好姐妹。
但也由于社交网络将肖碧能跳广场舞的视频传播开去,得以让更多人关注她们。“手机上也有这么多人愿意和我做姐妹、成为朋友。”女儿将社交网络上的评论划给肖碧能看,肖碧能依旧不会使用社交网络,但她却收获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与支持,她满是惊喜与讶异地让孩子们帮着回复网友:“你们看得开心,我也开心!”语言直白,肖碧能咯咯笑着。
“我喜欢笑,自己开心,也给别人带来开心。”她的解释简单易懂,如今,重回罗平老家的肖碧能有一个心愿:通过跳广场舞来传递快乐。
大妈在广场上跳舞,大爷哪去了?
“希望能带动男性和我们一块跳舞!”
在热闹的珠三角,广州荔湾区陈家祠牌坊前的广场上,晚上总有数十名老人在此地学跳国标舞。老太太们穿着黑色半身裙,踩着节奏甩动裙摆,肆意而飘逸。不少阿伯也踩着一双布鞋,甚至有的穿上小皮鞋,轻轻挽着自己的舞伴舞动。
有年轻人在一旁驻足观看时,也有热情的大爷边跳着,边笑着说:“年轻人,要不要也和我们一块跳国标,放松放松!”
视线再回到寂静的罗平镇。和陈家祠牌坊前的广场舞队伍不太一样的是,肖碧能所在的广场舞团队中,近来总算有一名男性加入——年近60岁的陈华。他也是罗平当地人,在妻子的鼓励与带动下才开始来跳广场舞,“也会不好意思,但总要尝试。”10月14日重阳节,陈华作为舞蹈队新加入的队员、亦是舞蹈队唯一一名男性,也将跟随舞蹈队前往泗盆村进行公益舞蹈表演。
对于一些男性老年人而言,在公共空间扭动身体、舒展舞姿是难为情的。肖碧能发现了这一点,在和村中年纪相仿的男性老年人交流中,他们常常拒绝肖碧能的邀约,理由大多为“难为情”“广场舞更多是女人跳的”。
然而,相对于城市拥有较多面向老年人的休闲娱乐活动与空间,乡村面向老年人的文娱活动和空间仍较少,“在树底下下棋”“去邻居家做客”……肖碧能希望农村大爷和农村老太一样,闲暇生活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家老头也不好意思跳广场舞,他晚上在家也是一个人闷头看电视,我也常建议他一块来跳舞。”
近一年来,“罗定市长岗坡广场舞团队”常常前往多个村中进行公益演出,为村民带来欢乐。但肖碧能一家仍有一个小目标:让大爷走出屋子,坦然欢乐地接受“大爷也可以跳广场舞”的事实。
【见习记者】杨琼
【作者】 杨琼
南方探针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