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来陕西旅游的人大部分都注意古迹和文物,和现在去陕西旅游的无数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现在交通更方便。(在中国,中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英国,
在民国时期,来西安旅行的文人众多,他们留下了许多文字,记述古迹名胜。
他们熟读历史,因此知道:
千年之前,当安史之乱的战火散尽,汉唐故都长安开始走下坡路,一发不可收拾。
千年以来,长安衰败,关中衰落,中国的辉煌文明也逐渐颓势难收。
长安,也就是今日西安的盛衰,似乎与国运气脉相通。
鼓楼(民国时期)
因此,民国时期的旅行者来到西安,多数是以满怀悲悯的眼光,去观察,去体味,去书写。然而,也有些文人,他们看不到历史长河的壮阔,用过于尖酸刻薄的眼睛,四处探寻,道听途说。
这里,终南山故事选取一篇堪称最为酸辣的西安旅行记,用另一种眼光看看抗战前后的西安市井民情。
原文发表于1947年上海《生活》杂志创刊号。
《关中记》
王雪庄
笔者旅食陕西,历时四载。教读生涯,多与当地人士相接触;转徙诸县,获睹民间之风尚习气,耳目濡染,颇有可歌可噱可喜可怪之迹。
乃者南归省亲,春暮乡园,闭门思往,爰就旅中见闻,追而记之,略无褒贬,聊供谈助云尔。
一、所谓文化城
自周公制礼,历汉唐伟业,而张横渠立关学之宗,关辅一域,向称我国文化之故乡。不谓元明而还,其生活与知识,日趋降落,至近世似乎而几乎夷戎之孤陋。
西安北大街(1936年)
抗战以来,南人入关者日众,带去的新文化不少,西京一市,日益繁荣,省县学校数目,亦与日俱增,似乎孟晋,而一考其实,仍属可笑。胜利后,明令以西安为文化城,兹请一述文化城之文化!
《西北文化日报》报道西安事变
《西京日报》,1933年
西京报章,党部有《西北文化日报》,青年团有《青年日报》,此外《正报》《益世报》《西京日报》《平报》,不为不多,皆日出一大张,而消息端赖中央社,地方新闻亦属敷衍官样,评论文字,所言范围既仄,喉舌亦不敢尽吐。省市以外,读报至少隔两日,对此印刷模糊之"史"报,一般只因人事关系,订阅一份以了面子耳。
《书报精华》1946年第十八期
杂志只《书报精华》一种,月出一册,剪辑国内报章杂志之有关新知识及趣味文字,尚算雅俗共赏。
书籍刊物,以价太昂贵,书铺几成图书馆,有阅者而无购者。专科及中学学生,课本尚不完全,遑论其他。
《西安一中校刊》1936年部分内容,还是值得称道的
故学生之知识程度,可怜亦复可笑。某高中举行辩论会,题为"中学生不应该恋爱",正反两面,各不相顾的各说一条,末了正面申其最有力之论说,曰:"其他不说。只拿我们学校来看,男生一千三百余人,女生却只一百多,假如要谈恋爱,也不够分配。中学生一定不该恋爱!"一女生用是题作文,开宗明义,大书文首曰:"青年男女何时方可恋爱?其必需身强力壮,知识丰富,有地位,有经济,而适当性欲冲动之时……"
某年春,某校国文教师出一文题《对于政治协商会议的感想》,一高中学生之文曰:"我国四千余年以农立国,而惟今之世,实一商业世界,政府知商业竞争之重要,故召开会议,拟用政治力量,协助商业之发展……"云云。
民国西安城区地图
所谓文化城,不过是两三个学生以宿舍旅馆的专科学校,五六个校长囊裹,教员混面粉,学生混文凭的高级中学,和一座藏书饱蠹鱼,门虽设而常关的西京图书馆,如此而已。
二、城南三曲
杜曲附近,远处是神禾原 1906年
出西安南关二十里,有镇曰韦曲,自韦曲东折十五里曰杜曲,韦杜之间,坡原夹峙,南原曰神禾,北原曰少陵,中间公路坦荡,水田盈望,是为樊川故道。杜工部杜牧之皆居于此。
杜甫诗:"韦曲花无赖"。想见盛唐况味。杜牧《清明时节》一绝,即成于杜曲。
至于韦杜之间,桃花遍野,春暮三月,登少陵原上,弥望皆红,盛逾龙华。杜曲尚多酒家,卖"莳酒",味涩色淡,不甚醉人,据云的系唐人酿法。
酒旗招展青林红杏间,但无肴佐,必须自备。
少陵原 1906年
陕西土语颇多可笑,或改杜牧诗曰:"清明时节雨'哗哗',路上行人真'麻搭'(困难也);借问酒家在'啊搭'(哪裹也)?牧童遥指在'阿(读如屋)搭'(那边也)。"
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王曲)全景
王曲距韦曲南二十里,居终南山麓,军校第七分校在焉。关中老百姓顽固刻薄,一毫不以交接人,军校所在,多占用民间器物土地,顽民敢怒不敢言,异乡人向受冷眼,至此为之称快不置。
1935年的王曲城隍庙
民间谣云:"将官满街走,校尉多似狗。"又曰:"第七分校,白天睏觉,夜里拆庙,不要砖瓦,只要木料。"可见其怨愤之深。
王曲为汉外戚之里,韦杜为唐室舅氏之族,当年甲第,已成废墟,而今破屋数行,泥街半里,一可怜之破败市集已耳。
三、老陕儿不洗脚
秦中八川,都仰于山瀑,秋冬多涸。饮用皆赖井水,井深在二十丈以上。
关中西北两隅,城村多在土原之上,或十数里不见井,以骡马向川中驮水,得水两桶,费时半日,故用水之节省,出乎想象。而生活习惯,遂坠污秽。
"老陕儿不洗脚,除非过大河。"过河则不得不脱鞋涉水也。
脚且不洗,遑论沐浴。大便不用草纸,抓一把土擦擦尻子(陕西人称屁股曰尻子),普通人秋冬皆不穿衬衣裤,棉袄棉裤,过时向坑下一扔,天寒取出便穿,不晒不刷,油垢光腻如漆。
关中集市 1947年
被褥终身不洗,冬日曝于日下,即平铺地上,任灰飞土沾不问也。新制春夏衣裤,穿后不换,积垢日厚,至破烂不堪而弃之,言衣服入水易破,不肯洗涤。
到处有臭虫,人人皆生虱,常人扪虱聊天(陕西人叫'谝闲传')。学生一面听课一手捉虱。外省人视之不胜讶异,老陕儿腆不为怪也。
老幼多不喜着袜,从高级革履到破烂毛窝儿,双足一露,无不黑得发亮;对客敞腿搓垢,毫无所谓。
省西汧陇一带,终身未尝洗脸者大有人在,早晨起去,擦点唾沫揩揩眼睛而已。
四、杨九娃
杨虎城,本蒲东(浦城东部)山匪,小名九娃(陕西小名皆曰娃,机关学校工役亦曰娃,白发门叟豁齿侍仆无不娃也。)及为督办,旧日党类,谒辕门呼九娃者日必数起。杨皆善遇之。
杨虎城将军
某次奉命剿晋南乱帮,阅师开拔,杨登坛训话,嗫嚅有顷,忽大声曰:"他妈的,我又不会讲个演子,秘书长要我讲这个演子;我也没啥话,娃子们,一路出去,谁要拔了老百姓的庄稼,我就X他妈!完了。"
杨初次观光首都,正当新生活倡行之始,回陕后每与人言,"新生活实在不错,就是一椿事,'靠左边走',大家都靠左边走,那右边谁走哇?"其脑筋简单,可见一斑。
退隐后,部从星散,近年尚偶然邂逅其旧日僚属,辄喟然叹曰:"唉!双一二替别人做了蜡烛,人家绝处逢生得有今日割据强占之势,而我们却完了!"
九娃在西安尚有空房一院,一侄女毕业高中,年华双十,而横眉岸额,家世已非,虽日榜贱卖,迄无敢问津者云。
五、岳上将的掌上珠
岳西峰上将,关中武将中之老成人也。他与柿饼同乡,出富平县庄里镇,故后门户冷落,丰碑矗立莲湖公园,风雨剥蚀,亦复式微。
遗一妻二妾,烟霞癖甚深。无子,孤女名燕,痴肥而硕,唱秦腔杨氏婢慈云庵,眼波流转,颇能疯狂座众。
兴国中学历届毕业生一览表 1947年
数年前,负笈西京南郊兴国寺中学,年已標梅,春色关不住。渐与某男生嫟,一夜,自习已罢,二人篝灯隔案对坐,摊书佯观,而案下摸索,缠腿解扣,方欲入港,忽窗外砖块乱投,惊散好事。从此佳话传遍古城,而岳小姐芳名,遂成口碑。
有家在西安菊花园,对门为花纱布局职员宿舍。一河南会计员乘龙有幸,窗户眉眼,竟成佳侣,此君人财两得,侍妆台惟恭惟诺,燕姐儿春意日酣,而君亦日趋黄瘦。
成婚日,用黄笺书一联致之,曰:砖飞兴国寺,可忆僧敲月下门?
六、王陆一与牛肉饺
三原才子王陆一,风流盖世,遗作曰《长毋相忘诗词集》。于右任院长最相信任,以中委兼监察院委员秘书长,寓屋数楹,在玄武湖上,做宫殿式,享用甚盛。
王陆一
卅二年春,奉命巡视鄂陕军风纪,中途撄疾,受治于西安某医院。冬令初交,渐呈起色,卧院中调养。
一护士美姿色,侍之久,王氏色性不改,朝夕相视,大起怜心。病既稍瘥,医切嘱饮食小心,一夕,女亲调佳饀,做牛肉水饺以奉王。王倚枕赏佳人,玉指羹汤,愈吃愈香,一气下饺二十枚,怡然就枕。
夜午,肠腹奇疼,急召医士诊视,知为胃出血,一时无法制止,晨鸡甫啼,喉痰已涌,遂一冥不起。
钟楼(1945~1949)
西京市上,痛悼才人,陕西头角之士无多,失此名宦,尤为省中莫大之损失。
殁后,于院长为之闭门谢客者三日。彼美人兮,后亦不知下落矣。
七、"兴门北"诗体
陕中一度风行所谓"兴门北"诗,大抵五言两句,每句代表一件事,句中每字代表一件事中的经过段落。
兴平县城 1928年
原自一中学生,暑假后入学写假中记事,作五言诗一首曰:"家住兴门北(家住在兴平县城门之北),多父供在堂(多亏父亲供给在学堂读书),假中无个事,日攒仇妹房(此人与舅兄打骂成仇,日处妻室,故曰仇人妹妹之房也)"。本属粗鄙不通,以其想入非非,阅卷者逢人道说,滑稽之流仿其体制,遂成讥骂打油之品。
某年,教厅办小学教师暑期训练班,训练期中,军事教官管理甚严,众情埋恨。适省主席莅临视察,教官们当然逢迎忙迫,于是某班员成"兴门北"上句曰:"教套尻摆忙"(陕西人叫屁股曰尻子,"相公"叫"尻子客",尻子客逢迎所欢曰"穿套裤"。此句意谓教官穿上套裤,尻子摆来摆去忙也。)
训练班附近有土娼名花王者,往来门前,搔首弄姿,门警延颈侧目,垂涎欲滴。好事者遂续前句之下联曰:"王门警颈长"。意谓花王经过门外,警士的颈项即伸而长也。
"教套尻摆忙,王门警颈长。"可算是标准的"兴门北",陕人以读音及土语谐趣,茶余酒后,莫不畅诵而眉飞色舞。
西安东大街 民国时期
笔者在某校时有一潘姓同事,与校测附小女教员相恋,往来半载,好事不谐,女赠潘手绣枕套一事而结束。同人中遂盛传"兴门北"一句曰:"潘桥半送枕"(潘某在芦桥东——即附小所在地——半年以来,给送了一个枕头)。
久久不得下句,忽女母强女嫁与其姐夫(时其姐新故),女不得已从之,成礼九日,逃回学校,就潘商终身,两方友人从中凑趣,遂作夫妇,于是久悬之案,一旦而就,续句曰:"段(女之姓)姐(嫁给姐夫)九(成婚九天)回(逃回学校)搧(搧者,性交之代名词,回校给潘搧也)"。
八、西京游冶线
章台柳,北里花,教坊乐部,贺老琵琶,长安风月,自昔争传。
近世以来,亦复与文化同命,繁华销尽矣。抗战以来,西京市容日盛,外省人旅食者众,游冶勾栏,遂亦随之而兴。
开元寺旧貌
公开而著名之娼家,集于古开元寺,寺外表门,向东大街,正当市区中心钟楼之下。入门越一广场,旧殿居中,现作警局分驻所,两侧辟走道,南道列张扬式面点铺,最著者为"如意春"之馄饨烧麦,某家之葱油饼,午后营业,迄于夜午。南方旅人趋之,陕人士虽或慕南式之小吃,而震于开元寺之名,望门却步,以为一入此门,盛名有累,迂顽可笑也。
开元寺妓院,1934年
北道户户相邻,是为曲院,有京苏扬合帮,混为一里,非南人不足辨之。生客入门,挑帘点名,选定一娃,延入房□,瓜子一碟,前门牌香烟十支,名曰"开盘子"。近来盘子费为法币五千。摆酒做花头之类,一概废除。初度即可住夜,规矩略如沪上么二,叫做"吃稀饭",时价自两万至五万不等。
开元寺 民国时期
胜利以后,开元寺雏娃之延请律师,登报与鸨婆脱离关系者,时有所闻。考其出路,似多从军人以去,俨然官太太也。
三十三年春,开元寺接待夜厢,被熏香窃去随身金饰者,不一而足。一度有小公务员某,入幕作宾,脱阳而死。事出意外,颇被敲诈,风扬月馀,始成过去云。
土娼随处而有,陕西不论男女,矜持伪名,故此道虽俯拾皆是,门外问津,甚为不易。旅舍亦可代叫,品格俱在韩庄之下。且土产举止粗鲁,脂粉浓妆而内秽不堪,一无雅趣。成交无别事,"滴活"(陕人燕好之称)而已。据闻媚客无数,而强韧经久,恰到好处时,浪语豪野,又是一番滋味也。
有关西安鬼市的文章,请关注本公众号,回复"羊肉泡馍"
城东北有一国民市场,清晨以前有鬼市,白天为杂耍之场,此中有雉,多为工人泄欲之具,孤贫羁旅,亦或误人,春风一度,非向花柳医院加倍完税不可。
总之,各省旅人,多系大腹商贾,渐皆万金买妾,总作久长之计。勾栏曲院,只成无聊公务人员,及穿木裙之铺家伙计洗涤烦闷之所,实事求是,别无馀兴。而开元寺之名,脍炙人口者,有识者视为欲窟,本省人看作神秘迷宫尔。
至于开辟飞机场以后,附近酒家栉比,徽娃侑舞,每次美钞十元,不独娼家之秀,趋之若鹜;中等学生之匿名而赴者亦复非鲜。
胜利以后,吉普小姐,风华盖世,则良家佳丽,伴洋人,招摇过世而以为荣矣。
本文由终南山故事独家整理发布
本公众号整理了"西安、关中游记精选",里面有不少民国时期游记精华,文辞可读性强,内容翔实。
请关注本公众号,回复"游记"
可阅读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