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吉卜力和美国皮克斯(Pixar)是当代动画时代的绝对双骄,没想到他们会在内地市场进行正面对决。
可都是收割影迷情怀,为什么在内地重映的《千与千寻》看哭影迷的同时票房热卖,《玩具总动员4》看哭影迷的同时却遭遇了票房冷遇?
截至6月22日17时,同样在内地已经上映到第二天的《千与千寻》票房达到了1.04亿,轻松跨越亿元线,而《玩具总动员4》仅为4500万,不到前者的一半。
这一切显然不是口碑的问题,尽管前者的豆瓣评分达到9.3分,猫眼9.5分的神级评分,但后者也取得了豆瓣9.0、猫眼9.2分的超高口碑。经典归来,并没有令人失望。
况且在全球市场上,这部皮克斯经典高口碑续作同样横扫票房,首周即冲击2.5亿美元。
为什么偏偏在内地市场,皮克斯的王牌续作完全不是宫崎骏一部已经在日本上映将近20年的手绘旧作的对手?
或许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理解这场票房对决的结果:如果皮克斯选择一个没有宫崎骏的周末在内地上映,还会遭遇这样的票房尴尬吗?
关于《千与千寻》, sir电影说:《如果全世界的电影只剩下一部,我愿意是它》。全世界当然不会只剩一部电影,但在这段电影票更贵而票补稀少的岁月里,许多人在一个周末只会选择一部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而更多的人,选择了宫崎骏。
从本质上看,两部电影走的都是一条收割情怀的票房之路:精准定位受众、引发共鸣和情绪积累、情怀破圈、引爆票房。
这一局,不是皮克斯不行,而是宫崎骏的情怀力强大到可怕。
所以当皮克斯总结《玩具4》全球热中国冷的票房困局,该问的不是《玩具4》错在哪里,这更不是3D动画对手绘动画的失败,该问的是:宫崎骏这个老头到底有什么票房魔力?
因为《玩具4》在内地市场唯一的错误,或许就是遇上了宫崎骏。
哪有什么续集魔咒,《玩具4》要不是遇到《千与千寻》,票房早破亿了
我不会接受任何关于《玩具总动员4》在内地市场票房折戟的复杂解释,包括续集魔咒和皮克斯内地票房魔咒。
魔咒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存在的,但魔咒就是用来打破的,《玩具4》本可以成为这种打破票房魔咒的好电影。
我唯一无法理解的是,皮克斯为什么最终选择将这部经典续作放在暑期档开场和宫崎骏正面刚?
从各种意义上说,这本是一次完美归来。
导演Josh Cooley在告诉别人自己在参与《玩具总动员4》的制作时,大家会有两种反应:一种是兴奋地口耳相传手舞足蹈。另一种是笑容渐渐消失,最后发出灵魂一问:“难道第三部不就是结局吗?”
《玩具3》已经非常完美,《玩具4》拍出来八成是狗尾续貂,这是许多人的既定思维,但事实证明第四部依然保持了《玩具》系列的超高水准。
如果你曾为第一部巴斯光年的重新崛起流泪,曾经为第三部玩具们和主人的分别流泪,那么当“飞向太空,宇宙无限”的台词再次被两个最经典的角色分为上下半句各自说出口,你绝对依然会为这部如此真挚,如此动人的动画电影流泪。
皮克斯的神奇就在于,当所有人都觉得他们玩不下了的时候,他们不仅玩下去了,而且还能超乎你的想象。
第四部将重点放在了玩具的生存危机和选择上,身为玩具,也同样要接受时代变化带来的危机感,这个主题一下就和这个危机重重的时代产生了共鸣。
老角色集体回归,甚至延续了胡迪和牧羊女的爱情线。
新反派出任意外地出彩和拉好感,当闪灵”音乐响起,皮克斯成功将动画片玩出了惊悚片的意味,则是告诉你皮克斯的创造力还远未衰竭。
但影片最大的泪点和争议点应该都在结尾胡迪“找到自我”的选择才处,那一刻第四部的主题也全面绽放:玩具的自由与独立。
无论你喜不喜欢这个结尾,都必须承认这是一部童趣、童真与深刻结合的电影,它适合所有大人,也适合所有孩子。
在北美,该片烂番茄指数达到98%(一度达到100%),爆米花指数95%,Metaciritic综合评分达到84分。
Deadline报道,据估计该片北美提前场票房将达到1200万美元,是前作《玩具总动员3》(2010年)提前场(400万美元)的三倍。
此前,皮克斯动画电影一直因为过于深刻在内地市场处在叫好不叫座的低迷状态, 2016年皮克斯重启经典系列《海底总动员2》,全球票房达到10.28亿美元,内地票房2.53亿。2018年经典回归的《超人总动员2》全球票房刷新皮克斯电影票房纪录(12.42亿美元),但内地票房仅为3.54亿。
除了2017年《寻梦环游记》,皮克斯似乎从未在内地市场拿到理想票房成绩。
但《玩具总动员4》原本完全具备打破瓶颈的可能,因为与过去那些在内地市场票房失败的皮克斯电影不同,它完全具备情怀和煽情密码,这种情怀原本可以化作巨大的票房生产力,直到它选择了与《千与千寻》同日上映。
当两部动画电影摆在眼前,从预售、网站想看人数看,大家都更倾向于去看同天上映的《千与千寻》,从那一刻起,《玩具总动员4》已经失去了情怀引爆的条件,因为人们的情怀,在一个时间段里,只可能为一部电影引爆。
宫崎骏这个零分父亲负分老板,到底有怎样的票房魔力?
这部电影就是《千与千寻》。
已经无需重复这是一部多厉害的电影:
2001年上映,至今都是日本本土票房最高的作品,唯一一部拿下金熊奖的动画电影、奥斯卡最佳动画加身, IMDB上有近56万人评分的《千与千寻》,平均分仍高达8.6。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97%,33.6万次的观众打分也达到96%之高。
豆瓣上超过100万人打分的《千与千寻》仍然有9.3分的超高分,排在动画电影榜单的第三位,仅次于《哆啦A梦 大雄的怀念奶奶》和《拽妹黛薇儿要上大学了没》,但由于这两部电影评分人数相对极少,基本可以断定《千与千寻》就是中国影迷心中的最佳动画电影。
但如果《千与千寻》内地重映票房失败,以上荣誉从票房角度也可以这么解释:正因为该片如此成功,大多数影迷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观看过影片了,在重映版并无新增彩蛋的情况下,影迷干嘛要花钱去影院再看一遍?
是啊,为什么呢?只有一个原因可以解释:我们需要一个集体场域,去重温我们的童年。
我们自己看着这部电影哭过那么多遍,现在我们终于有机会和一群人在一个黑暗的环境里,一起再去会一会那个10岁的小姑娘、那个会变成白龙的少年、默默守护千寻金子只给千寻的无脸男和他们所在的那个瑰丽的奇幻世界,然后再好好哭一次。甚至于,带着孩子一起去哭。
这部电影显然有可能会打破日本动画电影内地票房纪录,但还不足以说明宫崎骏的厉害。
宫崎骏多厉害呢?厉害是要靠对比的。
今年上半年已经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的数量超过了10部,这些日本动画普遍延期达到半年以上,目前仅有《夏目友人帐》和《哆啦A梦:大雄的月球探险记》在中国票房过亿,其余作品基本落在2~3千万,最低的《魔神Z》只进账41万元人民币。
再看一下日本真人电影,即使主演包括松岛菜菜子、阿部宽等众多明星,但《22年后的自白》、《今夜在浪漫剧场》、《祈祷落幕时》等电影的市场号召力还不如动画电影。
可是宫崎骏这部旧作一出手,两日票房就可能超越以上所有日本引进电影的票房。
2018年年底圣诞档,宫崎骏的另一部经典作品《龙猫》在首映后的30年在内地市场上映,当时大家都纷纷乐观预测《龙猫》在内地市场的票房会达到4000-5000万这样一个理想成绩,最终《龙猫》拿下了1.7亿。
宫崎骏早就已经证明了自己不只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台票房收割机,他多年来的御用制片人以及好搭档铃木敏夫曾在《不朽之人》这部宫崎骏的纪录片里笑着透露:“宫崎骏往往会要求比其它动画导演多出2-3倍的预算,这让他一直以来寻找投资都十分困难,不过好在所有的项目最后都没赔钱,也让他这个制片工作能一直做下去。”
虽然是世界上最赚钱的动画片导演,但他每天的饭食都是一个塞得满满的铝饭盒。用筷子一分为二,中午吃一半,晚上吃一半。5分钟吃完。从上午9点一直工作到凌晨2点,仅在午饭后休息15分钟。
这个艺术天才,同时是一个暴躁的父亲和糟糕的老板。
儿子执导的《地海战记》上映,在观影会众目睽睽中,宫崎骏中途离场,丝毫不给情面,实际上该片拿下了76.5亿日元票房,才不是糟糕透顶的作品。
在公司里,只要工作人员有一点画得不对,就要全部重画,他骂起人来也毫不留情。
连铃木也无可奈何:“我们吵过很多架,他总是摆出一副臭脸,这家伙很欠揍哎!”
这种苛刻同样用在他自己身上,自己辛苦画了近一年的图,因为一点不满意,就全部扔掉重画,《幽灵公主》的画稿,他亲手修改了8万张,以至患了手疾,最后硬撑着画完。
这样一个近乎变态的匠人,拍出的是什么样的动画电影?
很多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千与千寻》最催泪的那场戏。
有的人,是看到千寻最低谷的时候探望了变成猪的爸爸妈妈,然后喊出 那句经典对白——“不要太胖喔,会被杀来吃的。”
有点人,是看到小煤灰们悄悄帮千寻把鞋子收起来,在她需要时还给她。千寻走了,它们还会蹦来蹦去,跟她再见。
有人是看着无脸男爆发,吞下三个人,变成了怪兽。又在他最脆弱的时候,对千寻说出了他的苦闷:我好寂寞。
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孤独感”几乎是一种原生情绪。在冷漠都市里奋斗的一青年是996的社畜的孤独,而二三四线的年轻人是抖音快手上热闹的孤独。
而让观众最终卸下防线的,是《千与千寻》的无脸男。
在法国杂志《PREMIER》的采访中,他和铃木敏夫曾有过这样的对话。
铃木:无脸男就是宫崎骏自己。
宫崎骏:无脸男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
没错,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无脸男。
电影中的无脸男随着千寻,穿过干净的河流,找到了安详的归宿。
而《千寻千寻》其实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在无脸男的故事里,安心地留着自己的泪。
论收割内地影迷情怀,宫崎骏敢认第三谁敢认第二?
在漫长的岁月里,皮克斯和吉卜力展开着一场看不见的赛跑。
1986年,一个叫乔布斯的狂人刚被迫离开苹果,正寻找自己的下一份事业,看好电脑特效制作行业的他便从卢卡斯影业买来了它们的电脑图像部门,并成立了一家新公司,这就是皮克斯。
开工不久皮克斯就接了迪士尼的一单活——拍一部关于玩具的电影。皮克斯在1993年交出一份初版。这个版本被迪士尼评定为——极其糟糕,并且一怒之下取消了对这部影片的资金注入。
被掐掉资金链的皮克斯抱怨说不是迪士尼啥都干预才把项目搞成这样的吗?眼看项目就要烂尾,乔布斯拿出自己从苹果拿到的“遣散费”,维持住这个项目的制作,并且让团队自己创作,这个金主爸爸绝对不会像迪士尼那样干预。
到了1995年,世界第一部3D动画、世界第一部完全电脑制作的电影《玩具总动员1》出现了,其全球票房达到3.61亿美元,获得奥斯卡三项提名,让乔布斯的身价一夕达到10亿美元,皮克斯开始进入自己的黄金十五年。
1997年,吉卜力也进入自己的票房黄金时代,由宫崎骏编导的《幽灵公主》公映即在日本市场掀起观影热潮,一举斩获193亿日元的惊人票房,并刷新《E.T. 外星人》保持了15年的记录,由此宫崎骏和吉卜力都在世界范围内声名大噪。
到了1999年,皮克斯推出了《玩具总动员2》,该片烂番茄新鲜度100%, Metacritic上评分88分,IMDB上得7.9分,全球票房达到4.79亿美元,延续了第一部的成功。这两部电影彻底确立了皮克斯在北美电影市场的地位。
2001年。动画技艺和理念臻于成熟的宫崎骏推出了史诗动画《千与千寻》,总观影人次超过2300万,相当于日本全国总人口的1/5;当年11月便超过《泰坦尼克号》(262亿日元),最终以308亿日元登顶日本票房榜首至今。
这段时期,皮克斯陆续推出的《超人总动员》、《赛车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系列动画电影,并成为奥斯卡最佳动画片提名的常客。
2006年,皮克斯以74美元被迪士尼收购,但依然在2008年推出《机器人总动员》,2009年推出的《飞屋环游记》,2010年《玩具总动员3》(全球票房10.6亿美元)上映,三作品均取得了口碑与票房成功
但也是从此开始,皮克斯的“黄金15年”终结,其后的作品依然强悍,但不复部部经典的巅峰实力。
而吉卜力在2013年由高畑勋创作的《辉夜姬物语》在耗费了51.5亿日元却仅收获24.7亿日元票房的情况下,遭遇巨大亏损,其后几年仅仅推出了2014年米林宏昌的《记忆中的玛妮》(35.3亿)与2016年日法合拍的《红海龟》外,以及宫崎骏的《起风了》。
而随着宫崎骏日益老去,没人确定吉卜力的未来如何。
在国外社交媒体汤不热上,有这么一句盛传的评论:“迪士尼的动画触动你的心,吉卜力的动画触动你的灵魂”
而宫崎骏常说的一句话是:“那种没灵魂的画,画再多也没用!”
面对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宫崎骏成了落伍的老顽固。动画公司早都与时俱进,其中的技术巅峰代表正是皮克斯,他老人家则始终一笔一划地坚持手绘。
是不是手绘动画一定比3D动画更接近艺术品?未必。
皮克斯艺术家们的奇思妙想,绝对无愧于艺术二字。
而这些不同技术下的动画产品之所以成功,本质上是它们都创造了一场群体化、公开化、娱乐化的情感狂欢。他们可以大方分享自己的流泪时刻,不必担心悲伤沉重所引起的不解与尴尬。
宫崎骏曾说:“如果你一直让人物跑来跑去,不会休息,那么这就只是忙碌。但如果你制造点平静的时间,那么电影会升华到更广的维度。”
就像《千与千寻》结尾,千寻离开汤屋的时候,白龙让她不要回头。
千寻一路小跑,看见了远方挥手的爸爸妈妈。
千寻终于没有回头。
就像我们的人生也无法回头。
好在,我们依然有《千与千寻》。
这个世上有太多电影。
这个世界只有一部《千与千寻》。
只有一个宫崎骏。
宫崎骏说:“我一定要给人们看到美好的东西。”
他说,我想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值得我们活下去,我一直这么想的。
《玩具总动员》最经典的台词之一是:飞向宇宙,浩瀚无垠。
本质上,皮克斯与吉卜力,《千与千寻》与《玩具总动员》,都在诉说着同样的故事,无论讲述这个故事的,是皮克斯的3D动画还是宫崎骏的画笔。
这一局,皮克斯输给了宫崎骏,但美好的动画电影,都不会输。
宫崎骏到底有什么票房魔力?
其实很简单,那是一种带人们穿越庸常的体验。这个世界如此复杂,动画电影却带给我们最简单的希望,如此而已。
对了,如果你想问收割内地影迷情怀宫崎骏只能算第二,那么第一是谁?当然是今天度过57岁生日的周星驰。
你看,伟大的艺术家,总是如此相似。
暴君的外表下,都有颗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