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艾滋病病毒》在线发现了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系教授Ravindra Kumar Gupta 等人的最新成果“Evidence for HIV-1 cure after CCR5Δ32/Δ32 allogeneic haemopoietic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30 months post analytical treatment interruption: a case report”。
他们将一年前发表于《自然》的一名HIV-1患者在CCR5Δ32/Δ32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病情评估从“长期缓解”改为“治愈”。这是人类史上第二位被治愈的艾滋病人。
研究人员使用数学模型对患者缓和的概率进行模拟,认为在 90% 嵌合的情况下实现‘长期缓解’的概率高于 99%。而目前该患者嵌合率长时间稳定在 99%,作者根据此前‘柏林病人’的治疗史认为,‘伦敦病人’的艾滋病已经被治愈。
1995年,美国人布朗被确诊为艾滋病。2006年,他迎来另一重打击——致命性的急性髓性细胞性白血病(AML)。
在经历一次化疗失败癌症复发后,布朗的主治医生Gero Huetter给他提供了一个“一石二鸟”的治疗方案,建议彻底清除布朗体内带有艾滋病病毒同时又已经癌变的骨髓细胞。
布朗随后专门选择携带 CCR5-Δ32 突变的骨髓捐献者。最终,在德国柏林接受治疗后,布朗的骨髓移植手术非常成功,他的白血病也随即痊愈。更令人惊讶的是,他体内的 ΗΙV 病毒下降到了检测不到的水平,也无需再服用抗逆转录病毒(ART)来抑制 ΗΙV 病毒,布朗也存活至今。
布朗成为了世界上首位也是唯一一位彻底治愈艾滋病的患者。而如今,第二位病人也是因为接受来源于 CCR5-Δ32 捐赠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 16 个月内,不仅霍奇金淋巴瘤康复了,患者血液内也没有再发现艾滋病病毒。
CCR5-Δ32成为了治疗艾滋病人的希望,而发现CCR5-Δ32对于治疗艾滋病有作用的正是中国科学家邓宏魁教授。
自1981年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在美国发现后,该病已在全球迅速蔓延。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 全世界累计共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000万人。其中已有2200万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艾滋病造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1996年,艾滋病领域研究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邓宏魁教授证明HIV入侵T细胞的主要共受体是CCR5。而有 1% 的欧洲人天生携带 CCR5-Δ32 的突变。后来的研究发现,这种突变让他们先天对 CCR5 (R5) 嗜性 HIV 病毒免疫。
邓宏魁1996年发表论文
柏林病人的成功标志着通过基因编辑敲除成体造血干细胞上CCR5基因,再将编辑后的细胞移植到艾滋病患者体内有可能成为“功能性治愈”艾滋病的新策略。
而第二例艾滋病人的痊愈,再次证明了利用 CCR5 突变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艾滋病的可能,也为今后相关疗法的临床实施提供了经验和指引。
如何在造血干细胞中进行高效基因编辑一直是该领域实现临床应用的关键瓶颈。
2017年,北京大学邓宏魁研究组建立了利用CRISPR/Cas9进行人造血干细胞基因编辑的技术体系。经过基因编辑后的人造血干细胞在动物模型中长期稳定地重建人的造血系统,其产生的外周血细胞具有抵御HIV感染的能力。
基因编辑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流程图
后来,在此基础上,邓宏魁研究组、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虎研究组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吴昊研究组合作。
发表了题为“CRISPR-Edited Stem Cells in a Patient with HIV and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的研究论文,建立了基于CRISPR在人成体造血干细胞上进行CCR5基因编辑的技术体系,实现了经基因编辑后的成体造血干细胞在人体内长期稳定的造血系统重建。在成体造血干细胞上的基因编辑并不会对其他组织器官及生殖系统产生影响。
简单来说,邓宏魁教授和陈虎教授、吴昊教授的方法该方法有望将‘柏林病人’和‘伦敦病人’量产,帮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除此之外,还将为镰刀型贫血、血友病、β地中海贫血等血液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曙光。
本次‘伦敦病人’被治愈也进一步证明,邓宏魁教授和不幸病逝的陈虎教授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