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土”一词,原本是形容购物后钱包被掏空的玩笑话,如今却成了真人真事。新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有部分小众群体喜食“土制品”,还将食用视频分享至网络,形成了“异食类吃播”。此外,电商平台也有不少非食品生产商家在售卖此类土制品,吸引了不少异食网友购买。心理专家指出,食用泥土的行为属于异食癖;相关法律人士表示,销售泥土供买家食用的商户若不具备食品生产、销售类许可则涉嫌违法。
“吃土”视频平台热传,有年轻人看了表示“想尝试”
“今天吃黄土……”一短视频中,打扮靓丽的女子将黄色土块放在嘴边卖力地咬,发出“咔咔”的清脆咀嚼声,让人听着很有“食欲”。新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多个视频平台均有这类食用泥土的视频,其标题多带有“异食癖”3个字。其中,有从国外搬运来的吃播,也有长期更新的中国博主,多是以不露脸形式进行展示。
不同视频根据泥土种类还分出了不同类型,除常见的黄土外,还有“新疆白土”“烟熏土”“胶泥土”“红土”等不同类型的土质,咀嚼起来的声音也各不相同。此外,部分国外博主还用土块蘸酱,给人“吃着很香”的感觉。
在视频评论区,聚集了大量因好奇而围观的网友,有网友表示想体验。“越看越想吃,别劝我不要吃,我太想尝试了”“我也想吃”……观察其播放数据可知,较火爆的国内“吃土”视频能达到36万的播放量,有部分博主甚至凭借此类吃播收获了不少粉丝。
这类食用泥土的视频能过审吗?一资深内容审核工作者告诉新时报记者,异食视频属于较小众的类型,暂无明确拦截要求,但也不会广泛分发。“要参考视频的危险程度和重口味级别,如果是吃铁钉、玻璃等肯定会拦截,但泥土类异食吃播处于灰色边缘。”
电商平台可随意购买,一斤黄土卖到18元
在某网购平台搜索“黄土”或“异食癖”,便能发现不少商家在售卖相关“土制品”,月销量较高的能达到200多笔。其分类颇为广泛,有棒状、饼状、球状等多种形态,颜色也有黄土、白土、五色土等。在商品的配图部分,有不少土块都堆积在墙角或直接晾晒在地面上,有的甚至直接在灶台旁挖,与卫生“二字”似乎完全不沾边。
该平台的这类商品均标注着“非可以吃的土”,同时又注明“异食癖”“食用土”。有店家在详情页打出了“免责声明”:谢绝孕妇和未成年拍下,卖家不推荐吃土,认为属于不良嗜好、不利于身体健康,如执意拍下产生不适后果自负。新时报记者注意到,此类售卖“异食癖”土块的商家,均不是食品店,其产品下方也并无任何食品生产类许可。
新时报记者以用户身份,就这类“食物”的安全性及销售问题咨询了平台客服,相关工作人员建议举报该内容由平台核查。“建议您对这类商品举报处理,官方会对此进行核实。”
而在另外几个平台,也有不少商家留下联系方式。新时报记者添加了一商家微信询问价格,对方发来了一张价目表,其种类多达9种。在售价方面,“土产品”的价格也并不算便宜,1斤黄土的售价达到18元,炉灶球等产品卖到28元/斤。该商家透露,很多“土友们”是只嚼不咽,“也有人咽下去,那肯定不好,又不是食物消化不了”。
爱好者测评土块口感,网友态度褒贬不一
新时报记者浏览相关贴吧发现,喜欢食用“土制品”的人不在少数,有人分享其经历“小时候我家的墙被吃出了很多洞,每天都会吃一点,有生之年一定要去撒哈拉尝尝……”
此外,喜欢“吃土”的忠实爱好者就买来土块的味道和口感做了详细测评。“黄土细软,嚼碎了就是浆糊;白土更细,味道有点像粉笔;胶泥土很硬而且沾牙,牙口不好别尝试;烟熏土有很大的烟味,外表也焦黑……”该网友认真分享各类“土制品”的味道,并配上自己新入手的土块,颜色暗黄的土制品一眼望去还以为是巧克力。
对于这类食用泥土、购买泥土的行为,相关评论区早已炒成一团。
有网友认为将土作为食物属于一种极度危险的行为,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等问题,且此类吃播视频也易引发青少年模仿。“真的不会胀气吗?这样的行为对自己身体有害,未成年人看到了视频也会去模仿。虽说有的博主只嚼不咽,但儿童没有什么分辨能力,会认为可以吃。”
也有部分网友觉得此类行为可以理解,需要多加关怀:“这应该是异食癖,算是一种病。在没有治愈之前出现这类情况挺正常的,大家也对他们多一些关怀。”
食用“土制品”属于异食癖,心理专家呼吁及时治疗
新时报记者调查发现,这类食用非正常食物的情况并非首次出现。据媒体报道,榆林一女子吃土长达30余年,食用了近1吨的泥土;长沙一名7岁女孩喜欢食用头发,腹部绞痛后送医,在胃中取出了大团发丝……对此,济南二安心理咨询中心庄卫东医生介绍,这类行为属于异食癖,需从心理和精神两方面进行干预和治疗。
“异食癖在精神科领域有另一种称呼,叫进食障碍。医生们调查发现这类行为的出现,是由于身体缺少铁元素、锌元素、铜元素等必备元素。但也不排除有部分异食患者生物基础就异于常人,除了补充常见元素外,还应稳定情绪,使用辅助药物。”庄卫东说。
“在心理领域,属于个人的认知能力问题,有人存在这种需求,愿意去吃那些不干净的物品,例如吃土、吃垃圾甚至是头发等。1~3岁的孩子在认知不完全时,会胡乱食用物品,而成年后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心理发育方面的一种迟滞,在认知上不够协调。”庄卫东介绍,从心理科角度观察,部分异食患者已从习惯发展成自然,并不断强化此类认知。“这类行为不存在反社会人格,是一个从精神到心理都可以去分析的疾病,应当从精神和心理两方面进行干预。同时,网络平台也应加强监管,不要让这类行为传播出去,吸引更多人去尝试。”
“土味食品”监管较空白,律师:买家、卖家都需承担风险
专门售卖给异食癖患者的相关“特殊食品”,又由哪些部门进行监管呢?
新时报记者咨询了济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有关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若生产、销售食品,则需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证明。“但这是针对食品,像是因异食癖购买土等产品来食用,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因为这并不属于食品,所以也无法按照食物审批的流程来进行监管。”该工作人员表示,即使将此类产品当作药品,也需要持有相关药品的证明。
对此,山东争渡律师事务所黄西文介绍,若商家明知购买这类产品的群体是拿来食用,还进行销售则涉嫌违法。“如果告知人们此商品是作为食用的,就应当符合食品的相关法律,比如安全性、卫生性、生产许可等。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观察其销售时有无具体注明食用方式。”
“此外,如果吃出问题对身体产生伤害,维权过程会很非常困难。”黄西文说,部分“吃土”群体属于自愿行为,应当承担一定风险,而销售者明知对方是买来吃还故意销售,也应承担相应责任。“电商平台也应对此类商品加强监管。针对这类易对人体产生伤害、不健康的食物,平台应进行指导和约束。”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在【今日头条】,著作权归【济南时报·新时报】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更多本地内容,请关注今日头条本地热榜。
新时报记者:孟天宇
编辑: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