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广东人
你今天收到可爱霸气的小狮子了吗?
不仅席卷了广东人今天的朋友圈
还火速登上了微博热搜
完成第一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朋友
粤康码中心会出现“蓝色幼狮”
完成第二针接种的朋友
则会出现“红色小狮子+闪亮金边护体”
第一针到第二针,从幼狮到雄狮
没想到吧
#广东打疫苗还能玩狮子养成游戏#
微博不少网友解读舞狮=“冇事”
广东话寓意身体健康、没病没痛
由此,不得不提一句
舞狮,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国内,尤其是广东
但凡有重大节日或活动,舞狮几乎是必备节目
其中
鹤山狮艺作为南派醒狮的两大派别之一
与佛山狮艺并立
不仅是鹤山的标志性文化名片
也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佛山狮五颜六色,狮头较大而圆,额位宽而有势
狮口较平阔且短,用黑色比较多
有个花名叫“大口狗”
▲佛山狮(左)与鹤山狮(右)
在鹤山,如果两边腮是黄色意味着不吉利
因此更常用绿色、红色、黑色
尤其是绿色鼻子绿色腮最常见
用白毛比较多,看起来较为温和
现在还有应用荧光色、柠檬黄等颜色
与佛山狮相比,鹤山狮的狮头嘴作椭圆形,突出如青蛙嘴状
内行人又称之为“蛤乸嘴狮”
四角分明,左右对称,形神具备,不怒而威
狮头较轻,舞法灵活
微小的动作也表现得栩栩如生
狮尾较佛山狮略短,配合转动更加方便
狮被七彩缤纷,鲜艳夺目
鹤山狮艺始创于清末鹤山沙坪的冯庚长
他与师弟胡沛从猫的嬉戏、玩耍、捕捉等行为中
悟出了狮形猫步
既充分表现狮的喜、怒、惊、乐、
疑、醉、睡、醒等种种神态
又生动展现狮子见物必疑、见青必喜、见红必惊、
见桩必咬、见木必拔、见水必戏、见台阶梯级必探步探首、
反复闪缩进退、释疑后才踏足登临的可爱性格
还融入了捕鼠、玩耍、捕鸟、高蹿、低伏、
跳跃、滚翻等活泼的猫步动作
既有狮子的雄强威猛,又具猫的活波可爱
还创造出“玩七星”“三出三入”“反狮被”等标志动作
及地青、高青、桥底青等高难度采青舞法
冯庚长还创立一套雄壮、悦耳而节奏感强的“七星鼓法”
使音乐与狮舞配合更加默契,是南狮鼓法的重大创新
既有扎实的武功步法、高难度的采青、独特的狮头造型
还有神态逼真、千姿百态的情节表演
再配以独创的“七星鼓法”
成为了一种更具娱乐性、观赏性、表演性的醒狮文化形态
文化的意义在于传承
鹤山狮艺的传承在于让其精髓被更多人了解、喜爱
离不开所有狮艺人与爱好者的努力
▲冯昆杰师傅
过去,醒狮技巧一直靠师父言传身教,没有任何文字记载
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扬鹤山狮艺
冯庚长四传弟子冯昆杰老人结合自己半生的经历
用10年心血编写了一本200多页、超过5万字的手抄本
介绍鹤山狮艺,取名《南国醒狮》
鹤山狮艺从祖师爷冯庚长“创派”至今
已有100多年历史
第四代传承人冯昆杰也于古稀之年辞世
对于人们有限的生活记忆来说,鹤山狮艺不可谓不“老”
褪去历史的浮尘,鹤山狮艺在一代年轻人的传承下
以更具生命力的方式走入了大众视野
一个文化现象的“老”与“年轻”
不在于其年龄,而在于其内在的生命力
鹤山狮艺虽经百余载沧桑,却始终在前进
从以前的农村消遣节庆节目,到社会盛事的锣鼓助势
过程虽有沉寂、彷徨
却顽强地在现代社会再度萌发新芽
感谢在此历史长河中
为这一珍贵的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所有人
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凤凰卫视、鹤山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