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丽
跟着短视频学哲学?在抖音上关注“思想史万有引力”的115万粉丝会告诉你,此事并非儿戏。
今年4月,哲学专业出身的张乔木,在大学毕业15年后第一次找到了干“老本行”的机会。他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思想史万有引力”,并发布了首支哲学类科普短视频,内容是柏拉图《理想国》里的“洞穴隐喻”。
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笛卡尔到牛顿,从达芬奇到卢梭……在张乔木的短视频里,哲学家们的故事生动有趣,原本艰涩的哲学理论也变得触手可及。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思想史万有引力”的粉丝便已超过100万。
“短视频是一种工具,它不止可以用来娱乐,同样也可以用来进行知识传播。”近日,张乔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讲述了自己如何成为一名粉丝超百万的哲学博主的历程。
不做学院派,也不只熬“鸡汤”
在“思想史万有引力”的抖音页面下,置顶的两支短视频是《一生的阅读,都在等你》和《人为什么孤独》。显然,这是普通人——不光是哲学爱好者——都会关注的问题。
“我个人比较推崇尼采,所以我赞同哲学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的观点。”张乔木说,尽管他和他的同学在毕业后大多没机会从事哲学相关工作,但哲学仍然存在于他们的生命中,“只是它下沉到了具体的生活里”。
同样的理念,也体现在他对“思想史万有引力”的定位中。“我发现,网上关于哲学的内容一直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典型的学院派,普通老百姓根本不会去看,只能自己在体系内部玩;另一派则是大量的人生哲理和心灵鸡汤,这些内容又太缺乏系统性。”张乔木说,“我欣赏学院派,也不反感鸡汤,但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介乎两者之间,譬如我会用一些大众有共鸣的现实性话题来切入,然后再衍生到哲学的基本体系中去。”
目前,“思想史万有引力”的受众大多是白领。张乔木分析道:“这些受众会发现我说的话题他们多少知道一点,但又不完全知道,所以有兴趣进行更系统的了解。”
想要流量,就必须向下“深潜”
“发现了一个宝藏博主”“这才是干货”“我想把你的每一段讲解都编写成文字记录下来”……从今年4月至今,张乔木共通过“思想史万有引力”发布了100多条哲学类视频,粉丝量超115万,获赞超300万。在短视频被普遍认为只能用来娱乐的当下,如此足以让人为之侧目。
事实上,在网络上做严肃知识科普的短视频账号并不少,但大多反响寥寥。张乔木在他的最新一条短视频《聊点想说的话》中,专门探讨了这个话题。他指出,很多知识型博主开个直播,观众只有几个人,但一个卖菜小妹却动辄就有上万人围观她卖菜。“知识型博主可能就会想不通,觉得受众审美不行。但我觉得我们不能去苛责受众,而是应该反思自己的内容为何不能吸引大众。”张乔木说,在他看来,卖菜小妹的直播同样提供了珍贵的价值,“人们从她身上找回了质朴的回忆,得到了大脑的放松,这些都是有意义的”。
不少知识型博主抱怨市场不懂自己,认为受众“浮躁”“审美能力低下”。对此张乔木认为,知识型博主若不受欢迎,“责任在于知识的建构方,而不在终端的认知习惯”。“你想让受众来靠拢你是很难的,更多的时候你应该去追随你的受众。”他总结,“简单一句话:想要流量,你就必须向下‘深潜’。”
张乔木自己也在摸索如何“深潜”。有一期讲卢梭的短视频,他起了个名字叫《卢梭:乘风破浪的渣男》,结果获得了超20万的粉丝。“娱乐化的角度能吸引受众,但对这类带有情绪的标题,我平时都会慎用。”他笑道,“那回不一样,毕竟我个人也很讨厌卢梭。”
哲学小众,但人人都有“三问”
在张乔木看来,知识传播比娱乐传播更难更小众,这是一个天然的道理,“思考是一件耗费能量的事,它本身就不符合生物进化的规律”。但他认为,知识传播仍对一部分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思想史万有引力”的走红就是一个力证。张乔木分析:“每个人都会在人生中遇到自己的‘哲学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即使科技不断发展,但人类对我和自己的关系、我和他人的关系、我和自然的关系这三个层面的观照却是永恒的。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赚了多少钱,吃了多少好东西;当科技越发展,我们反而越想回归到内心。”
有趣的是,除了普通受众和哲学爱好者,甚至有些大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时候,也会来“思想史万有引力”找启迪。这倒也正符合了张乔木最初对这个账号的定位:一个知识的转述者和翻译者。
【快问快答】
用短视频来传播知识是一个市场
羊城晚报:做一期“思想史万有引力”耗时多久?更新频率如何?
张乔木:我要求自己一周更新五次,周末休息。做视频都在日常工作结束后的晚上,总体花费在两小时到四小时左右,最多的时间还是花在找选题和写文稿上。
羊城晚报:你的视频画面很有特色,素材是从哪里找的?
张乔木:我找的一般都是中世纪的欧洲版画,因为不存在版权问题,而且也可以给大家一些审美上的补充。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个人不想露脸,不想当网红。
羊城晚报:你觉得在现代社会讲哲学,意义是什么?
张乔木:我觉得我们似乎都被现代性羁绊了,只看到眼前的世界,如何上班挣钱,如何买车买房,等等。但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看,在可见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可感世界、一个理念世界。哲学是“无用”之学,但也是我们的诗和远方。
羊城晚报:在跟粉丝的互动中,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事?
张乔木:记得有一个学哲学但从事金融行业的粉丝跟我说过,我做的就是他一直想做的事,但他一直没时间去做,所以他对我表示感谢。还有一期视频是讨论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关于原生家庭的理论,后台有四五个网友都跟我说,看完之后他们决定不再抱着怨恨和执念,打算跟自己的原生家庭和解。
羊城晚报:你觉得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知识传播,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吗?对于想进入这个赛道的人,你有什么建议?
张乔木:这确实是一个市场,而进入这个市场的诀窍就是找到“知识翻译”的通道。我个人一直觉得Papi酱在这方面做得很成功。她虽然做的不是纯粹的知识类短视频,但她展现出来的三观很正,这也是一种知识的体现。她最擅长的就是通过贴近生活的话题和夸张的表演形式,来找到大众的共鸣点。
羊城晚报:回到最初开设账号的那一天,你是不是没有想过这个讲哲学的账号会有今天的影响力?
张乔木:确实没想过。现在我发现,对于严肃知识的传播来说,短视频就是一种工具,它能让知识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变得更短。因此,作为创作者我们只要思考一个问题即可,那就是如何把这个工具用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图片 | 受访者提供
责编 | 邵梓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