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界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的说法,可见这两段作品的表演难度很大。马志明先生曾说过,过去相声演员不会《文章会》和《大保镖》的话,后台分钱时拿不到整份儿。
意思是说,本来应得一百块钱,就因为你不会这俩作品,只能给八十,甚至更少。郭德纲后来也说了,说相声的不会唱太平歌词,只能拿七十五。
万一有个相声演员,不会唱太平歌词,也不会《文章会》和《大保镖》怎么办?还拿得到钱吗?
今天,我就来说说神奇的《文章会》。
《文章会》的前世今生
《文章会》和《大保镖》本属于一段相声,前者是后者的垫话;后经张寿臣先生改编,将二者独立成篇,并得到观众认可。后来,张寿臣传于徒弟常宝堃;常宝堃又传给徒弟苏文茂,并由苏文茂发扬光大。苏文茂表演的《文章会》至今依然是相声界最受好评的版本。
《文章会》的故事内容其实比较简单,描述的是一位不懂装懂的酸腐文人,卖弄文化,碰瓷名人,接连出丑的故事。最早的版本,主角是一名进京应试的举人,碰瓷的名人是光绪皇帝的老师、军机大臣翁同龢。
在大框架之下,演员在表演时会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改编成不同的版本。
比如苏文茂版《文章会》,他扮演一位不学无术,腹内草莽却不断吹嘘自己国学功底深厚的学生。吹嘘自己毕业于北京大学,校长是周蛤蟆周德山,曾经接受过康有为的八股文考试,在数百位应试者中,只有他一人文笔佳,字体妙,受到了名人的赞赏,借名人之口,以贯口的形式夸耀自己的文章文笔堪比唐宋八大家、书法堪比天津四大书法家,见地堪比孔明、乃至孔孟。
搭档马志存则扮演一个将信将疑的听众,协助苏文茂逐步将吹捧一步一步推向极致。随后,马要求苏当众念出题目与文章,最终苏说出康圣人出的春题内容实为民间小调《正月探妹》,而自已答的奇世文章则是铁片大鼓《王二姐思夫》中的唱词。俗不可耐的民间小调与之前的吹捧形成强烈的对比,达到喜剧效果。最终以康圣人打了苏一巴掌,说了"吧呼噜"而结束。
马志明版《文章会》,他自称毕业于扶轮大学,或仁和大学,隐喻实际是只是个拉黄包车的车夫,其中扶轮大学意指扶着车把拉着车轮,而仁和大学则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中祥子供职的仁和车场,校长变成车场的刘四爷,进行考试的名人还是康圣人,题目变成唐诗春眠不觉晓,答题还是沿用的《王二姐思夫》,相声最终以康圣人雇佣其为政府“超等顾问”作结,其中“超等顾问”意指“抄起车把等着,有人雇就问”仍然是隐喻该人为黄包车夫。
郭德纲版《文章会》,主角是一个摊煎饼的,出题人换成了金庸先生,最后的包袱是推荐去香港特区当“超等总理”,其实就是抄起煎饼铲子等着没人理。
《文章会》的难点
纵观《文章会》的梁子,其实和《汾河湾》《黄鹤楼》这些腿子活区别不大,都是不懂装懂闹笑话的结构,具体难在哪儿呢?
《文章会》中有大段的贯口,涉及了唐宋八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修、赵孟、王羲之、管仲、乐毅、诸葛亮等知名文化人物,原作者应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或富家子弟,最初在上流社会自娱自乐的全堂八角鼓中表演,后随着满清灭亡,部分贵族子弟沦落为街头艺人后,这段作品才流传到相声界的。
虽然说主角是不懂装懂的假文人,但至少是个文人,那一副酸腐的状态,绝非出没于市井街头的杂耍相声艺人所能够演绎的,所以文怕《文章会》,不是因为作品本身有多难,贯口有多难背,或者有多难改编,而是因为没有生活体验,演不出文化人的酸腐气息,容易露怯,最终画虎不成反类犬,沦为笑谈。
此外,《文章会》的原始版本中,情节已不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而且包袱很少,想要保证演出效果的话,就需要进行二次创作,融合新的包袱,需要演员有一定的创作能力。
综合来看,《文章会》是一段吃力不讨好的作品,演好了是本分,演不好露怯,谁还愿意费那个力气?
德云社的《文章会》
由于德云社是“文化有限”公司,大部分演员文化功底不高,让他们在舞台上塑造一个穷酸文人的形象,真的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现在德云社的演员中,演过《文章会》的仅有郭德纲、高峰、谢金、郭麒麟和孔云龙五人而已。
孔云龙当年演《文章会》纯属为了演而演。2011年他在小剧场搞“一百场不翻头”的系列演出活动,《文章会》是其中一个,就是拿来凑数的,只能说明他会,仅此而已。
郭麒麟当年演《文章会》时是2011年,辍学不久,还是个小胖子,有那么一点点文化人的气息,也处于学习的阶段,所以演了这个作品,也只能证明他会。
谢金演《文章会》也是2011年,他倒是正宗的大学毕业生,但当年也处于学习阶段,只能说明他学了,掌握了。
郭德纲的《文章会》算是改编得比较成功的例子,摊煎饼的角色非常接地气,包袱也很多,演出效果很好,但是郭德纲同样没有演出文人的那股酸腐气息,甚至没有演出文人的气息,没有完全进入角色;与其经典的“你字”“我字”系列作品相比,逊色许多。
高峰的《文章会》用的是马志明版本,又是正经的大学生,身上不缺少文人气息,所以这段作品倒是很适合他;但是他一向的风格是规矩有余,活泼不足,勾不住人,其实静下心来听的话,还是能品味出一些妙处。
相对《文章会》来说,武怕《大保镖》这种说法在德云社就不算事,因为德云社练过武和舞的人不少,有生活体验,表演的门槛一下子就降低了,如孟鹤堂、烧饼、孔云龙、尚筱菊、李云天、张九龄等都表演的有声有色。
结语
相声演员常说“说相声容易,有嘴就行。”这是大实话 ;相声演员还说“把观众说乐了不容易。”这是自谦的说法,但凡学过几天相声,想把观众说乐了还是容易的,最起码比普通人简单。
最难的是,说不乐观众,还能让人不走。
《文章会》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作品,因为包袱少,说得好的演员,能让观众不乐也不走,这是一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