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幸福是人的天性。学校作为学生特定阶段生命成长的重要场所,其重要任务是为所有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
让学生快乐学习、快乐活动、快乐成长是学校的责任与希望。对中学生来说,三年学校生活最为开心的事情莫过于参加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它能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六盘水市水城尖山中学,少年宫实行教师与辅导员“一师双用”,课程表与课外活动安排表“两表并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分配活动场所和辅导教师,打破班级界限。同时,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完善活动功能,只要是在规定时间之内,每一位孩子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充分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快乐,健康成长。
学校少年宫的美术室里,美术教师张睿涵正在将架子上陈列着的一颗颗小石头重新整齐摆放一遍。这些石头并不是名贵的观赏石,只是一颗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鹅卵石。但是,在老师的眼里,这些却都是珍宝。因为每一颗鹅卵石,都由美术班的学生用画笔沾着丙烯颜料一笔一笔勾画出他们脑海中的创意,在鹅卵石上画上各种图案,把平凡的石头变成一件件有趣的艺术品。
在山区,石头随处可见,原先它们在孩子眼里连玩具都算不上,现在却变成了尖山中学校孩子的天然“画布”,在陈列架上,扁平的椭圆形鹅卵石被涂成脸谱,饱满的石头被勾画成迪士尼动画中呆萌、备受大众欢迎的“小黄人”,不规则的鹅卵石也没能让孩子的创意“却步”画上了正在吃竹子的熊猫,黯淡无光的小石头经过一番泼墨“生出”造型丰富的水彩画,花草、水果、脸谱、风景、人物,石头版汽车、小鸟都“长在”了石头上。让学习美术与玩乐变得更加简单、丰富,也让每一个孩子的创意得到了展示。这种方式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也可以借助朴实、自然的石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些都是“石文化”的内涵。
“老师曾经教过我们,可以根据石头的形状来画石头画,也可以跳脱出石头的样子来发挥想象。”八(3)班的田茂琴说:“我在美术班学得可开心啦,老师会教我们怎么勾线、上色,让我们通过想象来自行绘画和配色,每次画完一颗石头,我们都可高兴了。石头画让我更加喜欢美术,甚至回到家都会捡石头买颜料画石头画。”
因为备受孩子喜爱,石头画在尖山中学逐渐成为了该校少年宫的亮点。看到学生的创意得到发挥,孩子在校能玩得有乐趣,校长蒲舟平十分欣慰,他说,现在上课的石头多是张睿涵老师从老家的河边一颗颗捡回来的,但仍然满足不了学生的绘画需求,日后学校会根据情况对鹅卵石进行购买,来满足每一个热爱美术的孩子的绘画需要。
(本报记者郑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