奓山这个奓字《新华字典》上原来是没有的,就是因为武汉蔡甸奓山这个地名于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将“奓”字作为武汉蔡甸(原汉阳县)地名专用字收入《新华字典》,给了它合法的地位。
奓山街是全国、全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街、全市城镇建设示范街。“奓山”这个地名的由来是这样的:相传,蔡甸古代有两兄弟,哥哥名“大大”,弟弟名“多多”。有天,哥哥对弟弟说:“古人说无宝不成山,我们住在山下又何必天天跑那远呢找饭吃呢?”于是兄弟二人天天就在本山挖宝。挖呀,挖呀……,他们在山腰挖了一个两丈宽,数丈深的大洞。一天他们刚走到洞口,突然从洞里飞出一对白鹤,“渣渣”叫了两声就飞走了,接着洞内连续出现“喳喳”的回声,哥哥认为这个“渣”一定是丘林村神的启示。就将此山叫做“喳山”,将洞取名为白鹤洞。若干年后,此地精明人增多,大家都认为这个“喳”字很不吉利,但又没有合适的同音来取代,于是有位姓曹名善的读书人提议,为纪念大多两兄弟一生勤劳,就将大多连成一个“奓”字作为喳的同音,改“喳山”为“奓山”了。
奓山是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早期领导人之一陈昌浩的家乡。
陈昌浩(1906.9.18-1967.7.30),又名陈海泉。出生于武汉市汉阳县永安堡戴家庄(今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1926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月增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他是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三驾马车”(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一;曾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获“卫国战争奖章”;1951年回国,担任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等职务;1967年含冤辞世,1980年恢复名誉。
奓山街星光村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是蔡甸区新农村发展的一面旗帜,该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村民共同致富的传奇。蔡甸奓山星光村的村民户户住别墅。
奓山街星光村没有贫困人口,没有留守儿童,没有偷盗,家家户户住上别墅,水电天然气免费用,看病也免费,社区、商贸城、工业园、物流园、生态农业园规划有序,这就是星光村的繁荣景象。
奓山街星光社区居民除了在村办企业上班外,还利用别墅当门面,搞起了餐饮、副食、旅馆、手工业等副业,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武汉市蔡甸区奓山街的奓山新社区。这里是奓山最大的还建小区,居住周边拆迁还建居民数万人。
奓山新社区与奓山社区、星光社区、大东社区、大东村、小东村、红焰村、联谊村、联盟村、丘林村、老世陈村、螺丝岗村、三红村、檀树村、中原村相邻。是整个奓山街居住人口最大的社区。
(蔡甸区侏儒山正街上还残留着“侏儒棉花站”的字样)
侏儒街位于蔡甸区西部,历史上曾有“小汉口”美誉。因为周围一串小山都不高,这一地区从明清直到民国,一直被称为“侏儒山”。抗战期间,新四军三打侏儒山的著名战役就发生在这里。抗战胜利后,此地设立侏儒乡,此后“侏儒”的称呼一直沿用下来。
(蔡甸区侏儒山正街边玉泉寺巷有一座玉泉寺,是一座规模中等规模的寺庙)
侏儒是汉语词语,表示身材异常短小者,也可形容个子矮小。据相关资料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侏儒刚建镇不久,一个北京来的矮个男子找到镇政府,兴冲冲地要在这里找“矮女友”,看到接待他的女工作人员身高超过1.7米,这才半信半疑地说:“原来你们这里的人不是侏儒啊!”侏儒街麻油厂生产的“侏儒”牌小麻油,质量上乘,可在外地推销却屡屡碰壁,后来把商标改成“侏儒山”牌,结果销量大增。
(蔡甸区侏儒山正街边原来的侏儒供销社大楼)
我有一个表弟在广州开公司,经常从广州往他家乡侏儒街老倌村寄快递,结果他写快递的接收地址时,快递公司的人总是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让他总感到局促不安,幸亏他是个1.75米的高个,真要是一个矮个,他就会放弃自己去寄快递了。
中国改革开放后,随着侏儒人务工、经商等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侏儒”这个名字引发的笑话和尴尬也开始增多。许多侏儒街的居民会被问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比如“你们那里是不是都是矮人?”“和你结婚以后会不会生的孩子长不高?”等等,造成诸多的尴尬。
(蔡甸区侏儒正街一角)
2008年起,侏儒街更名的呼声高涨。侏儒街办事处通过网络征集了民意,最终确定更名为“侏儒山街”,并向武汉市政府提出申请。2014年底,武汉市民政局作出批复,称经武汉市政府批准,同意侏儒街办事处更名为侏儒山街办事处。
不过,不知道是侏儒山的名字耽误了侏儒山的经济发展,还是侏儒山地理位置太偏远,过去汉阳县(今蔡甸区)三大名镇的蔡甸镇、侏儒镇、黄陵镇除了侏儒镇还象偏僻乡村外,蔡甸黄陵已经建设成现代城市的面貌了。像侏儒山街,我寻遍了这个街道的每个视角都无法找到理想的拍照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