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物百年主题歌《相信》
词:邹友开 曲:王正一
演唱:师鹏
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唱片集团联合出品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推出百集微纪录片《信物百年》,以“红色信物”为切入点,由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100家国有企业党委(党组)负责人介绍企业的传家宝,以小见大,以物证史,揭开企业澎湃发展历程背后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见人、见物、见精神,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
今天,为您分享《信物百年》第八集《“八一号”汽笛——奏响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的强音》,听中国中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孙永才讲述第一台国产蒸汽机车背后的故事。
1952年8月1日
一鸣汽笛破空而出
随着它响起的号角
“八一号”开始了它传奇的一生
也正是这一声
揭开了新中国
机车车辆工业辉煌的序幕
背后究竟是怎样的故事
赋予这一声汽笛如此深重的意义?
《信物百年》第八集《“八一号”汽笛》
1952年7月26日,青岛四方铁路工厂的南广场,响起了高亢的汽笛声。“成功了!”整个广场都沸腾了起来!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试车成功了!新中国不能独立制造蒸汽机车的历史自此终结,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史上崭新一页也已揭开。为了向建军节献礼,新机车命名为“八一号”。
由于“八一号”的体型过于庞大,被带到节目现场的是它的汽笛。而“八一号”就是随着它响起的号角,开始了传奇的一生,也揭开了新中国机车车辆工业辉煌的序幕。
打响自主制造蒸汽机车的战斗
时间回溯至1952年,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时值抗美援朝关键阶段,中国从没有过自己的机车,工人们只能使用外国的旧零件对机车进行组装和修理。
此前,中国一直被称为“万国机车博物馆”,由于长时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至1949年,中国可统计的机车型号多达198种,分别出自9个国家的30多家工厂。
1952年,朱德总司令视察青岛四方铁路机厂(今中车四方股份)时,问到:“你们这个厂老工人和技术人员多,机客车是不是向造的方向发展啊?”也正是这一问,揭开了我国自主制造蒸汽机车的战斗。
这场战斗的主战场,正是四方铁路机厂,它诞生于1900年,那时德国在青岛修筑胶济铁路的同时修建了一座组装修理机车的工厂,并取名为胶济铁路四方机厂。此后近半个世纪里,四方机厂便经历了它坎坷的前半生……
四方机厂老照片
中车四方的坎坷蜕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副厂长顾楫护送三列火车的设备与工人南迁,数年间几经辗转,艰难建厂;1944年,日军进攻广西,顾楫将所有的机器设备和工人编成两列火车,沿着湘桂黔铁路向西撤退。没有煤了,工人们就烧枕木,后来连枕木也烧光了。
为避免机器设备和列车落于日本人之手,国民党政府下令将全部机器设备损毁。四方机车厂几十年积累、顾辑与工人们的舍命守护,一朝化为泡影。
新中国成立后,四方铁路机厂转危为安,慢慢恢复平静。当工人们接到自主制造新型蒸汽机车的任务时,内心澎湃极了。虽然任务很艰巨,但既然接到了就一定要干好。
为了制造一辆自己的机车,围绕部件的技术革新很快在工人间如火如荼地展开,设计图纸、铸造汽缸、小心尝试、大胆创新。能够生产一辆自主研发的机车梦,开始一点点生根发芽。
厂志细诉着当年制造的点点滴滴
来自“月牙板”的挑战
当然,万里长征的每一步的突破都是艰难的。半个世纪以来,我们机车的配件一向都从西方国家购买,而如今要自己制造,难度可想而知。其中,最令人头疼的是机车的配气系统部件——月牙板,这是决定机车牵引力大小的关键。
机车月牙板
然而,这是一种特种钢材,淬火始终达不到质量要求,不是半径杆烧断,就是活块起刺。有的工人说:“这玩意儿向来是外国造的,咱造的了?”老技工丁学文却不服气,他吃在厂里住在厂里,一边恶补化学知识,一边用有限的原料进行反复试验。
月牙板需要进行表面渗碳处理。他既使用刚学到的碳酸钡、赤血盐等化学药品,又用上牛骨头、水胶等土原料,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然后再打起精神尝试,终于,使月牙板渗碳处理达到了设计要求。
孙永才在讲述时表示,像月牙板这样大大小小的零件,当时一共造出了10000多个,而且全部是工人们自主研制生产的。这是中国机车人自主创新精神的觉醒,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八一号”蒸汽机车完成组装的情景
台下的十年功,为的就是登台亮相。1952年7月26日傍晚,焦急等待的人们挤满了青岛四方铁路工厂的南广场。固体传声带来的震动愈来愈强烈,愈来愈清晰。“哒哒哒,哒哒哒……”只听一声汽笛伴着隆隆的车轮声由远及近,一位试车员等不及机车入厂,就跳下车来挥着胳膊向大家高呼:“跑得很好!跑得很好”!这一刻,整个广场沸腾了,这意味着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火车头试车成功!
为了向建军节献礼,这辆新机车就被命名为——“八一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在落成典礼的当天傍晚,“八一号”还未从鲜花和掌声的簇拥中得以喘息便匆匆开赴到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当年接受检阅的“八一号”的解放型机车
“八一号”最后的归宿
“解放”型(“jf”)蒸汽机车成为中国20世纪50至60年代铁路运输动力的主型货运蒸汽机车,至1960年停止生产,共生产了216台。而在青岛四方铁路工厂诞生的新中国第一台火车头 — “八一”蒸汽机车的红色大动轮,在祖国的东西南北的铁轨上整整滚动了40年。在这40年的建设岁月中,“八一”机车跑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她目睹了新中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1992年5月30日,该车在淮南机务段光荣“退役”。此后,它由中车大同公司保存,还参加了历次蒸汽机车节展示活动。
“八一号”解放型机车在博物馆
2010年,中车大同公司将“八一号” 作为庆祝建厂110周年的礼物送给中车四方股份。“八一号”被拆分成锅炉、煤水车和转向架三部分,分别乘坐在三辆大型平板车上,返回山东青岛。在外漂泊了58年的“八一号”终于回家了。在青岛棘洪滩厂区,它的汽笛发出了最后一次长鸣。
“八一号”解放型机车荣归故里
“八一号”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呼啸的汽笛声,因为那一声,打响了中国速度开拔的发令枪。
孙永才说,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装备支撑。作为中国经济的大动脉,今天已经有超过3918组高速动车组奔驰在3.8万公里的高铁线路上,保证中国路脉畅通,为13亿人提供最安全高效的出行方案。
“八一号”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了,但我们不会忘记它呼啸的汽笛声。你知道吗,每个型号的火车汽笛,声音都是不同的,正是这些不同时代的音符谱成了一首跌宕起伏的机车进行曲,伴着中国经济奔跑向前。
1958年国产第一台内燃机车、第一台电力机车问世;
1967年 中国第一列地下铁道电动客车问世;
2007年 和谐号动车组首次上线运营;
2017年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首发;
2020年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
从“八一号”汽笛的破空而出
到呼啸向前的高铁“复兴号”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史上的一次次奇迹
展现着建设者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
中国中车将继续致力于
成为以轨道交通装备为核心
全球领先、跨国经营的一流企业
以实际行动擦亮 中国制造金色名片
信物百年 薪火相传
百家企业、百年信物共同绘就着中国产业发展基因谱系图,共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砥砺奋进的前行足迹、时代记忆,生动描绘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信物百年”是国资央企发掘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生动实践。“信物百年”微纪录片上线当天,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联合发布“信物百年”主题纪念首日封,并在政企媒学各界的广泛支持下,整合线上线下渠道资源,开展全媒体整合传播。
5月11日起,《信物百年》百集微纪录片将陆续在线上线下全面传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2每周一到周五晚22:00首播,次日12:50重播。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官方新媒体平台“国资小新”、央视频、央视财经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学习时报、求是网、全国各地IPTV等平台将同步上线播出。
此外,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还充分整合央企国企线上线下渠道资源,《信物百年》百集微纪录片将走进全国65家保利影城、25家华润万象影城、高铁列车电视、多个城市地铁,也将在国航、东航、南航的地面休息室与空中影院、三大电信央企营业厅、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的线下加油站、华润万家超市和华润置地商业物业板块等线下场景陆续展示,全面呈现红色信物故事。
———— / END/ ————
责任编辑丨孙 甜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