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下旬,北京通报新增4例京外关联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北京市昌平区宏福苑社区被调整为高风险地区,采取疫情封控管理。自社区封控管理以来,社区2万多名居民隔离期间的日常生活成为一大难题。为了确保居民生活物资充沛、精神生活充盈,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干部等1500多人迅速行动……拉开了宏福苑抗疫的大幕。
在紧张繁忙的封闭社区里,音乐流淌在社区楼宇间,声声入耳;“蔬菜套餐A共50元,包含大白菜一棵、茄子两斤、菜花一斤……”洪亮的“报菜名”声音,仿佛给紧张的神经注入一剂稳定剂,洋洋盈耳,丝丝入扣,暖意由心而发。
社区流淌音乐声 洋洋盈耳
清晨,六个青年学生开始了练声开嗓。口部操、气息训练、咬字训练、声音训练、绕口令训练……一套有条不紊地练习之后,他们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早九点,洪亮的声音在北京宏福苑社区响起,下午两点,伴随着暖阳高照,温柔的女声如约而至,“今天的第一首歌,送给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大白’们,你们辛苦啦!”
原来,这六位学生是来自中央戏剧学院的在校大学生。北京宏福苑小区因疫情封闭后,这六位大学生自发组织、成立了流动广播站,为封闭的社区带来丝丝暖意。
“我也想为社区抗疫出份力”
中央戏剧学院昌平校区,位于宏福中路4号。
“10月21日晚上我还在学校剧场,准备第二天的演出,没想到疫情反复,宏福苑小区封控管理,我们住在小区里的同学需要居家观察。”流动广播站发起人,中央戏剧学院2020级戏剧教育系研究生刘派说。
看到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每天忙前忙后,刘派坐不住了。他说:“我也想为社区抗疫出份力。”同样封控在社区的几位同学得知了刘派的想法,大家随即商量组织了一支5人播音小分队,并通过社区协调车辆,建起流动广播站。
10月24日晚,宏福苑流动广播站正式组建完成,大家计划第二天开始正式广播。
通过学校团委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协调,广播车辆已安排就位,车顶装上扩音喇叭,侧面挂上“宏福苑抗疫广播站”横幅,便正式上路开播了。
不光宏福苑小区内的学生开始行动,社区外的中戏学生也在接力,帮忙联系日用品和防疫物资的采买。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流动广播站成为了一个集信息广播、蔬菜订购、物资运输为一体的服务平台。
“听到了自己录制的‘报菜名’,能给那些买不到菜的居民帮上忙,我当时既兴奋又自豪。”刘派说。
截至目前,宏福苑抗疫广播车收到居民的蔬菜订单已经记了厚厚一本,尽管辛苦,但是大学生们仍在努力坚持。
家住宏福苑南二区的杨女士第一次听到广播很是欣喜,“我住在20层也听得很清楚。长时间隔离在家,情绪难免有烦躁的时候,突然听到窗外的广播声,感觉心里暖暖的。”
“我们用歌声治愈心灵”
随着隔离的时间不断增加,流动广播站的同学们观察到,很多居民朋友们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解除小区封闭而产生了焦虑情绪。因此,广播站就从每日单纯的播报新闻,增加了新的板块——点歌环节。
从10月31日起,广播站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戏剧之城至美广播站。
每一个住在宏福苑小区的居民都可以联络广播站,为家人、朋友、爱人或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点一首歌。流动广播站将开车到他或是他们的身边,送上这首歌,送上一份问候与祝福。
据刘派介绍,播音稿件由中央戏剧学院2018级博士毕业生金然进行撰写。广播车也升级为一辆改装版吉普车,里面新安装了很多专业音响,用来专门播放广播。
11月3日,在校外志愿者团队“戏剧之城”的支持下,戏剧之城流动艺术团正式成立。在居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后,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们也为大家送上精神食粮。
“病毒的暴发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惹了许多烦恼,但生活中还有艺术,艺术总是能带来美好的体验。希望这段日子,在把病毒与大家隔离开的同时,还能用艺术为居民创造一次精神与情感的紧密接触。”刘派坦言。
病毒封锁了社区,人们之间的物理距离变远了,但是声音和艺术却温暖着心房,抚慰着每一位身处宏福苑社区的居民们。
正如刘派所言,他组建流动广播站,是因为看到社区“大白”们的眼睛里都有着对未来的希望。而他和他的同学们,希望通过声音,让大家知道——希望就在前方。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董城 通讯员赵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