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日报记者倪楚荣
本月22日,美国& amp# 039;脱口秀女王& amp# 039;奥普拉温弗瑞主演的电影《永生的海拉》即将上映,海拉细胞讨论热潮再次掀起。
海拉与海拉细胞
主人公原型的真名是海瑞塔·拉克斯,科学家们都叫她“海拉”;她是出生在美国南方的贫穷黑人,却在1951年仅31岁时,死于宫颈癌;她的细胞被医生取走后,成为第一个因在体外培养而“永生不死”的人体细胞;她死了,她的细胞却在她死后60多年间,以另一种形式生存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中,甚至上过太空。
在海拉当年就医的约翰·霍布金斯医院,科学家乔治·盖伊在体外培养人体细胞的研究中,已屡战屡败长达20年。直到从海拉肿瘤上取出组织样本,意外发现海拉细胞有无限增殖能力,不会像其他细胞那样分裂50次后异常死亡,从而在实验室培育出首个人类细胞株。
这些默默无闻的海拉细胞,被世界各地的研究机构用于研究癌症和药物,甚至贡献出5个诺贝尔奖成果。
开创病毒学新局面
2006年获准上市的世界第一种癌症疫苗——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其诞生离不开海拉细胞。上世纪80年代,德国病毒学家哈拉尔德·楚儿·豪森发现,海拉细胞内含有大量HPV-18,并证实其是导致海拉罹患宫颈癌的“元凶”。海拉在感染HPV病毒后,其体内正常抑制肿瘤形成的基因表达被关闭。基于这些认知,科学家们开发出预防宫颈癌的HPV疫苗,现已在100多个国家使用。豪森也因此获得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科学家还利用海拉细胞开发出脊髓灰质炎疫苗。上世纪50年代初,乔纳斯·索尔克发现海拉细胞拥有其他细胞没有的、既能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又不会被病毒杀死的能力。他与其他科学家合开了一家工厂,专门生产海拉细胞,供其成功研发出疫苗,从而在后来60多年内,帮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成功抑制住脊髓灰质炎的流行。
多年来,科学家们还一直在利用海拉细胞研究艾滋病、疱疹、寨卡、麻疹、腮腺炎等病毒,并找到战胜它们的办法。比如,通过向海拉细胞加入CD4蛋白后再用艾滋病病毒感染,研究人员创建出测试艾滋病药物的海拉细胞模型。研究人员还发现,麻疹病毒在感染海拉细胞后会不断变异,找到该病难以治愈的原因。最近,生物学家们发现,寨卡病毒在海拉细胞内无法扩增,进一步找到原因后,将帮助研制出对付寨卡流行的药物或疫苗。
催生人类基因组图谱项目
除用于研究病毒和疫苗,科学家们还从海拉细胞中首次分离出端粒酶,找到细胞“永葆年轻”的秘诀。但对现代生物学来说,最有意义的当属海拉细胞在基因检测领域的贡献。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科学家将海拉细胞与小鼠细胞融合,首次创建出跨物种杂交细胞。利用这些基因混合技术,科学家们逐渐绘制出人类基因组的部分图谱,催生了全球科学家参与的人类基因组项目。科学家还利用海拉细胞研制出细胞克隆技术,为动物克隆、基因疗法和干细胞技术等极端生物医学奠定了基础。
后来,欧洲科学家成功为海拉细胞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并在网上公开,但由于海拉家人的抗议,这些基因组序列从网站删除。2013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和海拉后人达成协议,制定了一系列对海拉基因组进行规范管理的规定。
美国2010年为海拉树立纪念墓碑时镌刻了这样一句话——“海拉细胞,将永远造福于人类。”对海拉细胞为人类科学做出的贡献进行了完美注解。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