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控》
郭宇变绿了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网络小说总是以丰富的故事线、创新的题材吸引读者的视线,即使在叙事学校,作家们也往往有自己的秘诀。动辄百万字的小说媒体经常连载读者& amp# 039;顾问& amp# 039;剩下的,很多时候不能停止。(莎士比亚,莎士比亚。)
因此,在当前网络文学空前繁荣的年代,《脑控》的出现让人看到了网文创作诸多可能:《脑控》精耕细作,文字简练,仅16万字,却颇具思想容量。小说讲述了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与人类大脑进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就在此时,国际顶尖脑科学家艾伯特突遭谋杀,他的大脑更是失去下落,在一众年轻人追逐真相的过程中,过往的隐秘与阴谋逐渐浮出水面。《脑控》虽是科幻小说,但它本身立于现实的逻辑,借助脑科技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适度的想象,如记忆提取器的设置并非全然虚构,而是借用科学原理合理假设——通过提取储存在大脑神经元中的记忆,利用仪器帮助病人正确激活记忆,从而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应对之策。因此,文本写法现实意味浓厚,展现了作家的硬核功底,小说既有东方的人文风情,也涵盖西方的神秘文化,像是神经提取器,便是以希腊记忆女神Mnemosyne名字命名,还有那首恐怖的乐曲《比埃罗的诅咒》,也是深受诗人吉罗的叙事诗《月光比埃罗》影响而来。可以说,里面的世界观是基于社会秩序、人类制度、文化模式以及人性原则虚构出来的“乌托邦”,在那里,人们拥有高超的记忆芯片技术,MTX的存在甚至可以直接提高生物的智力水平,就是这样一个异域世界,人们却饱受超级流脑肆虐之苦,随时面临生命的威胁。
这场灾难其实是人为所致,脑神经科学实验的投资人尤利西斯才是罪魁祸首。为实行疯狂的“人类乐园计划”,他清洗低智商人群,企图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实现人类智商的大跃进。新世界乐园的打造致敬了赫胥黎的作品《美丽新世界》,两者同样都是科技世界的产物,人类的情绪智能也都被技术重塑,失去了最真实的人性。在这样机械文明的社会中,人类的属性被重构,人格与地位更是按智商重新划分,无论是《美丽新世界》里五种“种姓”制度,还是《脑控》中玛雅和笛卡尔的阵营分布,都表明作家对“人之为人”的深层阐释。这场反人类的计划自是遭到抵制与反叛,小说中刻画了精英科学家的集体群像,映照出他们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其实,里面的角色都各具特质,拥有传奇的人生经历,如天才的脑科学家陈辰,为人谦逊、温和,拥有坚毅的意志,所以当他遭逢父亲陈天白精神异常、女友夏楠失踪后,他依旧能重拾内心,继续追查线索;安琪拉是艾伯特教授的养女,天真浪漫,有着极强的探究力,她会为了追查流脑病毒的成因,拿老弱的村民做实验,也会为了追查真凶,不惜以身犯险;而一同参与尤利西斯实验的美籍专家威尔,在小说前期似乎是不折不扣的反派,他囚禁夏楠,做非法研究,处处与陈辰等人作对,但当他知道自己家人惨死的真相时,他毅然选择站在正义的一方,最终联合众人,战胜了尤利西斯。所以,《脑控》继续沿袭作家在《网络英雄传》系列的架构,险峻的情节,悬疑的设定,以及深邃的人性,都让这部小说呈现出深厚的质地与清晰的纹理。
不过,《脑控》对时空维度下生命境况的书写可谓别具匠心,它将后人类叙事纳入文本建构中,在未来领域的创作中,对人工智能等媒介作出拓展性的预测与思索,同时反观人类生存的状况,折射出他们身上涵盖的人性或兽性。以《脑控》中的陈天白为例,他被誉为脑神经领域的“爱因斯坦”,在该领域建树颇深,不过他为了完善脑部控制器,竟与尤利西斯一道,把无辜的贫民窟人当作试验品,致使他们互相残杀,无一幸免。于是,拯救成为屠杀,天才沦为疯子,研发变成作恶,这种人性的异化与畸态,是现实与理想的另类景观,充满了艺术性、先锋性。“后人类”的复杂面貌在《1984》《西部世界》亦有探讨,均指向假想世界下的伦理困境:人性的压制究竟是为了保障生命政治的和谐,还是沦为精神与价值丧失的凶器?显然,后人类的形态走向变化莫测,难以预料,或许相互磨合,成就全新的智慧生命,或许共同湮灭,趋于文明的消逝与虚无,不过,我想,《脑控》想要探讨的远不止这些,它在复杂的故事背后,叩问人性与灵魂,用人文主义的立场,关怀生命,警示未来。
作者:赵 莹
编辑:蒋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