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5年1月28日,美国迈阿密儿童医院医生给儿童接种麻疹疫苗。
美国此轮疫情2014年12月从加利福尼亚州迪士尼乐园传出,现已蔓延至8个州,并波及邻国墨西哥。 (CFP/图)北京“某大厦”的麻疹疫情表明,没有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领们已经被国家免疫计划遗忘。而8个月到14周岁的中国孩子,却陷入了被连续免疫的“怪圈”。简单粗暴的强化免疫,已很难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住在北京城东的年轻妈妈王瑶(化名)决定取消女儿的百日宴。最近有关麻疹爆发的传闻太多,她不愿意拿宝宝冒险。
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5年1月26日,北京“某大厦”共报告麻疹病例23例。虽然官方并未明确说“某大厦”具体在哪儿,但经过《北京晚报》等媒体报道,包括王瑶在内的许多北京人都知道,某大厦就是东城区的凯恒中心。王瑶从在金融行业工作的丈夫那得知:在一家投资公司的年会上,一个麻疹病毒携带者进入会场,感染了几个同事,由此引发了全国瞩目的麻疹疫情。
几乎同时,美国加州也面临着15年以来最严重的麻疹疫情:一个麻疹病毒携带者进入迪士尼乐园,将病毒传染给了5名员工,这些人又将病毒扩散到了全美7个州,目前感染者超过85人。
“麻疹爆发,一定是国家免疫出了问题。”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对付麻疹要解决“免疫性保持”问题。但中国历次针对麻疹的强化免疫似乎形成了一个怪圈——北京“某大厦”这些未保持“完全免疫”的白领们,被计划免疫遗漏了。而8个月到14周岁的孩子,却又被连续强化免疫。
麻疹100%的发病率和极强的传染性让人色变。2000年美国早已宣布消除麻疹,此次迪士尼乐园的麻疹病毒却已传到墨西哥。在没有外力介入的情况下,一个麻疹病人能感染18个免疫力健全的人——同等情况下,埃博拉只能感染2人,艾滋病只能感染4人。
要对付麻疹,唯一的方式是加强免疫。国际公认,只有疫苗接种覆盖超过95%,才能够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北京“某大厦”中的麻疹疫情表明,中国还没有形成免疫屏障,而新问题又出现了。麻疹的易感人群和计划免疫人群都是儿童,此次感染病毒的却都是成年人。在患病之前的几十年间,没有任何人提醒他们,应该去接种麻疹疫苗。
凯恒中心的白领们大多出生在上世纪70-90年代,当时他们或漏种疫苗,或接种了效果不好的疫苗,从一开始,就没有产生足够强的麻疹免疫力。
为了亡羊补牢,截至1月30日,凯恒中心内部已紧急接种4371人。有媒体报道,从27日至30日,未出现新增病例。
名词解释
常规免疫:按照确定的疫苗品种、免疫程序或者接种方案,在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
强化免疫:指国家或地区针对某种传染病的发病或流行情况和人群对该传染病的免疫状况进行分析后,决定在短时间内对某年龄段人群进行的普遍免疫。
在反思此次疫情的时候,业内专家聚焦于此前实行的强化免疫政策。
2010年9月10-20日,中国开展大规模强化免疫,为全国所有8个月到14周岁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10天内,1.3亿中国儿童参与免疫,免疫工作者平均每天接种1300万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科主管医师陶黎纳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公共卫生行动”。
按照常规免疫政策,出生在2007年之后的儿童都会接种三次麻疹疫苗。但陶黎纳根据全国麻疹疫苗出厂数量推算,中国儿童实际接种麻疹疫苗平均为5剂。
强化免疫由此开始遭到人们的质疑:接种第二剂、三剂是为了查漏补缺,第四剂、五剂究竟为了什么?
中国疾控中心官方网站给出的解释是: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的预防接种工作做得不太规范,人群麻疹疫苗接种率普遍不高且缺乏书面接种记录证明。因此,对规定年龄组人群无论有无接种史都接种1剂麻疹疫苗,有利于简化接种流程和迅速提高该人群的麻疹免疫力。
换言之,查漏补缺太麻烦,干脆全部再打一针。据统计,2004年到2009年,全国有27个省份进行麻疹强化免疫,五年间累计接种1.86亿人次。
不过,这只会引发马太效应——打过麻疹疫苗的儿童,不得不再次强化接种,那些本就没有免疫记录的人,也许照旧不会出现在卫生防疫站。
对从事计划免疫的人来说,短短几天的强化免疫,能够将手头的针打完就“很不错了”。谁会去找真正漏种的人呢?
2010年9月7日,在中国疾控中心“麻疹强化免疫”线上访谈中,世界卫生组织免疫、疫苗和生物制品部医学官员彼得·斯特雷贝尔为强化免疫做解释:与中国类似的强化免疫,古巴、阿根廷、韩国等国家也曾多次进行。
“虽然都叫强化免疫,但每个国家的具体做法是不一样的。”曾光反驳道。
事实上,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够在第一次接种麻疹疫苗时,获得完全免疫,进行第二次接种的目的,是为首次接种但没有产生免疫的孩子“查漏补缺”。
于是,美国在孩子入学前增加一次麻疹疫苗接种,古巴则在第一剂疫苗的基础上,每隔5年对特定年龄层进行强化免疫,目的都在于补足第二剂疫苗。
这两种强化免疫做法都与中国的“强化免疫”不尽相同。中国一直沿用接种二剂疫苗的思路,还在2005年将疫苗剂量从0.2毫升/剂次提升到0.5毫升/剂次。因此2010年9月进行的“强化免疫”是“额外免疫”。
对多次强化免疫,更加靠谱的解释是:为了履行中国对世界卫生组织作出的承诺。
中国曾在2005年承诺要在2012年“消除麻疹”,即将麻疹发病率降到0.1/10万以下,并消除本土麻疹病毒传播。
为此,原卫生部于2006年制定和下发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轰轰烈烈的强化免疫由此展开。
在成功消灭天花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将消灭脊髓灰质炎和消除麻疹,列为另两大目标。但陶黎纳对这种动机不以为然:“如果中国2012年消灭不了麻疹,就应该实事求是,取消承诺。”
用大量接种去履行“承诺”,显然并不成功。2012年,中国未能宣布“消除麻疹”,但麻疹强化免疫仍在继续。其中原因也许更加恶俗——强化免疫由国家专项经费拨款,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陶黎纳甚至把2010年那次全国性的强化免疫比作“皇帝的新装”。
但据曾光判断,此次北京麻疹疫情爆发将是一个转折点,这将迫使各省份开展详细调研,重新设计单独的麻疹免疫计划。北京“某大厦”的麻疹流行,让详细免疫调查变得更加紧迫,简单粗暴的强化免疫,已很难控制麻疹病毒肆虐。
2013年起,中国已将“强化免疫”改为“补充免疫”。《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表》中,“强化免疫”被“补充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取代。
不过,这或许也只是换汤不换药的提法。细看该工作表后可以发现,2014年的麻疹接种任务量仍在2000万剂左右浮动,与往年相比并无太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