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曲靖日报-曲靖新闻网
窝布家居住的村庄——窝布嘎。
村民在沙坝上种植蔬菜。
大山脚下的白沙坡。
大海乡神奇之处在于他的海拔地貌。辖区内,从海拔4017.3米的牯牛寨到850米的小江村,这样的海拔落差,仿佛一个性格偏激的人在走极端。发源于草山景区门口附近的河流从小江村龙潭河注入小江,地貌也从高山草甸跌落到干热河谷。小江村民,民风彪悍,性格狂野,在大山脚下,河谷地带天地自然之气铸就了子民们艰苦环境下极强的生存能力。
小江共有8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有大石坪、白沙坡、小江、赤落沟、二坝田、桃树角、窝布嘎,以及村委会驻地八个自然村。历史上的小江颇有些神秘色彩,曾经有富庶丰饶的村庄;有着运铜和商旅往来的通道;还有着红色的故事。经年累月,由于植被的脆弱,泥石流的破坏,这些村庄或在沟边,或悬挂在悬崖上。褪去神秘色彩的小江村选择了主动迁徙的搬迁之路。
赤落沟和窝布嘎为彝语,彝族为传统种植农业为主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些富有农业特色的地名,赤落沟也叫至落沟,“至落”意即谷田,谷田边的沟;“窝布”为彝族人名,“嘎”彝语为村庄,窝布嘎为窝布家居住的村庄。历史上彝族为东川府大地上的土著民族,所居住和活动的地方都是物产丰饶之地,在深山峡谷中的赤落沟和窝布嘎现状仍有一定规模四季常绿的稻田,早期先民在这里过着富庶宁静的生活。小江为当年从矿山运铜到东川府治所在地会泽的必经之路,枯水季节,运铜马帮和工人从铜厂涉过小江,沿尖山河谷而进,在尖山住店,第二天经尾坪子直抵会泽。
1935年红九军团经过会泽西渡金沙江的时候,在攻克会泽县城后,一路向西,5月4日下午红九军团离开会泽,西渡金沙江的过程中,从今天温泉村的大村子一直到小江口都有红军的宿营地,先头部队就在小江口,大石坪宿营,当时红九军团的主力部队就经过这条线抵达树结渡口,渡过金沙江。
历史上的小江,自然条件相对好,新中国成立前夕,小江集市是周边人集中交易商品的地方,直到九十年代中区,小江沙滩还有灰鹤在此越冬,现在的小江,自然环境恶劣,干热河谷气候让这里十年九旱,滑坡、泥石流在本村区域常出现,群山奔涌,千沟万壑,村庄就在大山脚下,山上一片荒芜,难有绿色呈现,沟谷中近年来种植了耐旱的桉树,其余都是一撮子秃山。白沙坡小组坐落在大山脚下的山坳里,村庄后面裸露的荒山一片白花花的流沙仿佛流动一样指向村庄;大石坪,顾名思义,建在一个石漠化的坪子上,村庄中七零八落的一些植株从石头的缝隙中扎进山体,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在两个村庄周围看不到半块可以用来耕种的土地,两个自然村只有依靠村庄前面尖山河里的沙坝来维系生活。勤劳聪明的村民在不断改造沙坝,先推平一块沙坝,四周筑高围拢,留一个进水口,让水带进淤泥,淤泥沉积后,在上面种上稻谷,若是遇到沙滩洪流爆发,所有辛劳前功尽弃。
窝布嘎,窝布家居住的村庄,在小江村委会东边的沟坎上,利用高山水源,灌溉着一片梯田,梯田四季常绿,悬挂在沟坎上,这片绿洲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流逝。近几年勉强从沟底打通一条通往村庄的简易公路,坡陡弯急,第一次冒险驾车进村庄,提心吊胆,停下车来,手心出汗。村庄后面植被稀少,遇到大雨,多少人家出现不眠之夜,时常提防山上的泥石流袭来。进村道路,沟渠全部冲毁,村庄经常出现孤岛局面。
以上这些村庄,早已不适宜人类居住,恰好遇到会泽10万人搬迁项目,原来由于各种原因,被迫迁徙到这些自然环境恶劣之地,今天迎上好时代,在政策的引导下实行主动迁徙。迁出大山,迁出峡谷,迁出一片宽阔的天地,从此踏着幸福美好的脚步走向未来。
(作者:徐汝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