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风化流星,陕西太原镇远区的老百姓已经不能再熟悉了。这段时间,风化流星都是太原镇远区正月十五、元宵节、四化演出的预约节目。
人与火共舞,节与景相融,火龙一出,活动气氛瞬间就能推向高潮。但如此精彩的民间活动由于缺少传承人,一度陷入低潮,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甚至连很多山西本地的居民对“风火流星”这项民俗文化也一无所知。近来,这项濒临失传的手艺在抖音短视频上“复活”了,一个接一个有关风火流星的表演,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
在抖音短视频中,我们看到风火流星传承人们手持一根一米长的红绳走上舞台。绳子两端各系两个小铁笼,里面是燃烧着的木炭,他们一边挥舞着绳子,一边喊着套路名,“打转乾坤、火轮传桥、九龙挡剑”,人围火转。绑着小铁笼的绳子不时幻化成诸如流星飞舞的图案,还伴随着噼噼啪啪的声响,整个表演惊险又刺激。引起了围观人群一阵又一阵的尖叫、呐喊。
不少网友纷纷点赞转发,并评论道,“火花太美了!一定要把这项民俗文化传承下去。”更有网友评论道,“一起看过火流星的两个人是不会分开的!”可见,风火流星也有美好的寓意。
有人说,风火流星源于传统民间杂技的水流星;有人说,它源于武术中的流星锤。而在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街村,人们说起“风火流星”,必先从一人说起。这人,就是现在有据可查的“风火流星”的创始人韩荣华。
1928年韩荣华从祁县回到太原,受民间杂技的启发,将传统武术中某些演练手法和技巧,与民间杂技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风火流星”,成为当时民间社火活动中独树一帜的表演项目,一直传承了90多年。
2008年6月7日,风火流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实,不论是风火流星,还是打铁花、榫卯、建盏烧制技艺、皮影、青花瓷、绒花、棕编、鼻烟壶、毛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工业产品的冲击下,都面临着失传的风险,急需进行保护和传承。而非遗的传承,首先就是要让非遗内容被更多人看到。
据统计,在1372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中,抖音上涵盖了1214项,涵盖率达88.48%。国家级非遗项目相关视频数量超过2400万,播放超过1065亿次,获得点赞超过31亿次。抖音已经是国内最大的非遗传播平台。
与此同时,抖音通过短视频传播非遗文化的方式,也得到了非遗传承人的认可。曾有非遗传承人说道,“我们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缺乏的不是好东西,缺乏的是那些让更多人知道这些宝贝的方法。各种惊艳的手艺,让人难以移开双眼;各种内涵丰富的习俗,让人因为它们濒临消失而惋惜,也许将来某一天,抖音短视频还会成为复苏一门手艺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