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智慧能解决所有问题。
不管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考虑的细节有多么周全,只有做到尽可能的避免问题存在,而不能完全杜绝问题发生的可能,因为任何事情都不是单一方面的因素能够决定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要做的不是盯在自己一味要求完美的心态之中,而是选择退一步,让自己的要求停留在适当的位置。
这样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的智慧,就是在一个人无法完全解决所有问题的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生活智慧。
《关尹子》之中有一句话说:智之极者,知智果不足以周物,故愚。辩之极者,知辩果不足以喻物,故讷。勇之极者,知勇果不足以胜物,故怯。
意思就是说:最高的智者明白智慧无法解决一切,所以故作愚蠢;而最高的善辩者明白辩论无法说明一切,所以故作木讷;最高的勇者明白勇猛无法战胜一切,所以看似懦弱。
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人生最糟糕的状态就是要求完美。
对人生来说,本身就不存在完全顺应自己心意的状态,所以这种要求对于人生来说,本身就是一种不合理,而恰当的姿态则是选择退一步,让自己的心态顺应客观环境的规律,而不是强行让客观环境的规律顺应自己。
就像我们面对“智慧无法解决一切问题”的道理一样,就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仅要有谨慎细微的处事心思,来避免坏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更重要的是能够选择顺应自然的姿态,接纳所有已经既定存在的问题。
因为我们主导不了自然规律,能改善的也只是自己的心态。
《韩非子》之中记载了一个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
扁鹊去见蔡恒公,在恒公面前站了一会看了一下,就对蔡恒公说:“您有小病,在皮肤的纹理之中,不医治的话恐怕要加重。”
而恒候就说:“我没有病。”
扁鹊退出来之后,恒候就说:“医生都是这样,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过了十天,扁鹊又来见恒候说:“您的病已经深入肌肉和皮肤里面了,如果不及时医治还会加重。”
恒候听了依旧不理睬,扁鹊退出去之后,恒候甚至有些不高兴。
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见恒侯说:“您的病已经在肠胃了,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更加严重。”
二、
恒候依旧没有理睬。
后来又过了十来天,扁鹊去见恒候的时候,还相隔很远呢,就转身跑了。
恒候特意找人去追扁鹊,问他为什么转身就跑?扁鹊说:“小病在皮肤纹理之中,当时用小的力量就能达到部位;当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的时候,用针灸的力量就能达到部位;而病进入肠胃的时候,用火剂汤的力量就能达到部位;当病深入骨髓的时候,那就是司命管辖的部位了,医药都没有办法了,现在病已经入了骨髓,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后来过了仅仅五天之后,恒候便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的时候,扁鹊早已跑到秦国,后来恒候因病而死。
当问题停留在肌肤层面的时候,可以用“小治”的方式解决问题,当问题深入肠胃的时候,可以“大治”来解决问题,但是当问题深入骨髓,甚至已经形成现象的时候,就需要以“不治而治”为方式。
所谓“不治而治”,就是不再祈求以改变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而是顺应问题的发展,在心理上做好接纳问题出现的准备。
就像在扁鹊见蔡恒公一样,扁鹊的智慧能够见识到病情深入的状态,而对于平常人的智慧来说,未必能见识到所有问题的存在,所以当问题出现在自己智慧之外的层面时,那就顺其自然的对待问题。
对于人生,有的时候选择退一步,比进一步更有智慧。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说:毋忧拂意,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毋惮初难。
对于人生来说,看待那些不合心意的事情也不要感到忧心忡忡,对于让人高兴的事情也不要欣喜若狂,对人生长久的安定不要过于依赖,对于开始遇到的困难不要畏惧害怕。
如果说“毋喜快心,毋恃久安”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智慧,那么“毋忧拂意,毋惮初难”则是对人生已经出现的问题,选择顺其自然的道理。
正所谓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人生万事祸福相依,任何时候都是悲喜交替,循环往复。
人生不会一直呈现完全顺应心意的状态,有快乐自然也有悲伤,当一个人身处快乐之时,就要有预防悲伤来临的警醒意识,而当悲伤来临之后,也要有凡事顺应自然地顺应胸怀,真正地理解我们今天所说的道理:没有任何智慧,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不管一个人多么谨慎小心,总有一些问题是在自己的意料之外的,而面对这些意料之外的事情,所做的态度只要顺其自然就好。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